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5927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7 02:53
一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一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该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一动力源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该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力连接至一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并使该变速器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该控制单元包括一带动该调速杆相对该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该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配合该控制单元依所需图样改变该变速器的变速比例,使该变速器将动力源的动力变速后由该输出端轴输出,主动地控制纬纱的输送速度,减少缺陷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公告第583368号“织带机纱线控制机构”专利技术专利案,该控制机构I包含一机座11、一设置于该机座11上的纬纱供线座12、一枢接在该纬纱供线座12的牵引轴13,及一借由一皮带141带动该牵引轴13偏转的控制马达14,该牵引轴13包括多个供纬纱10穿设过的穿线孔131,而该控制马达14是受一可程序化控制器15的控制并带动该皮带141转动,进而带动该牵引轴13作往复的偏转,在该牵引轴13偏转的时候,其偏转角度的多少影响并直接控制了纬纱10输送的路径,借此能控制纬纱10的供纱量。但是以这种方式控制纬纱10的供纱量并无改变纬纱10的输送速度,仅是依改变纬纱10的输送路径而消极地控制供纱量,所以纬纱10在输送的时候不顺畅、有快有慢,并会有拉扯纬纱10的状况,在织带的图案或边缘易会有一般称做毛凸的缺陷,所以上述控制纬纱IO的做法,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控制纬纱输送速度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于是,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力源与一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该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一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该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该动力源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该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力连接至该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该输入端轴将所接收的该动力源的动力,经由该传动单元传递至该输出端轴,而且,该调速杆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且该调速杆是伸置于该传动单元内并能相对该传动单元摆动,并使该传动单元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该控制单元包括一与该调速杆的连接端连设并带动该调速杆相对该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该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配合该控制单元依所需图样改变该变速器的变速比例,使该变速器将动力源的动力变速后由该输出端轴输出,主动地控制纬纱的输送速度,因此能够减少缺陷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583368号“织带机纱线控制机构”专利技术专利案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力源与一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辅助说明图4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结合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参阅图2与图3,为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分别连接一编织机2的一动力源21与一输送纬纱3的供纬装置22,该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包含:一变速器5、一控制单元6,及一与该变速器5相连设的散热风扇7,本实施例中,该编织机2特别是指用于编织宽窄带的编织机2。该变速器5包括一可接收该动力源21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51、一与该输入端轴51连接的传动单元52、一伸置于该传动单元52内的调速杆53,及一可将动力连接至该供纬装置22的输出端轴54,该输入端轴51将所接收的该动力源21的动力,经由该传动单元52传递至该输出端轴54,而且,该调速杆53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531,且该调速杆53是伸置于该传动单元52内并能相对该传动单元52摆动,并使该传动单元52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53的摆动角度而控制。该控制单元6包括一与该调速杆53的连接端531连设并带动该调速杆53相对该传动单元52摆动的连接机构61,及一操控该连接机构61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62,该控制单元6的连接机构61具有一与该调速杆53固接的从动件611、一与该控制器62接合并带动该从动件611的主动件612、一设于该主动件612上的座体613、一连设于该座体613上的指针614,及一与该指针614相配合的刻度盘615。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6的主动件612是固接于该控制器62的调控齿轮617,该从动件611是与该调控齿轮617啮合的被动齿盘616,且该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62是步进马达或可程序化的马达。借由该控制器62带动该调控齿轮617转动,此时该被动齿盘616与该座体613 —并被带动摆动,而该被动齿盘616则带动该变速器5的调速杆53摆动,进而控制该传动单元52的输出转速,另外,该座体613摆动时,该座体613会连动该指针614在刻度盘615上的移动,指出转速比或输出速度的数值。参阅图2与图3,因此,该动力源21的动力借由一皮带23传递至该变速器5的输入端轴51,再经由该传动单元52,最后由该输出端轴54输出,并带动供纬装置22输送纬纱3,所以利用可程序化的控制器62配合编织的速度与需求,改变该变速器5的输入与输出t匕,能够主动控制该纬纱3的输出速度,减少编织出宽窄带的缺陷,且不会有拉扯纬纱3的状况,并利用该散热风扇7对该变速器5进行散热,避免有过热的问题发生。参阅图4与5,为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控制单元6的主动件612是固接于该控制器62的调控齿轮617,该控制单元6的从动件611是偏心设置于该调控齿轮617上的传动杆618,而该连接机构61还具有一与该调控齿轮617啮合的惰轮619、一连设于该惰轮619上的指针614,及一与该指针614相配合的刻度盘615。当该控制器62带动调控齿轮617转动时,该传动杆618会呈线性的移动,进而拉动该变速器5的调速杆53摆动,达到改变该变速器5输出的目的,能够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有相同的功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纬纱输送控线装置4借由该控制单元6的控制器62,调整该变速器5的输入与输出的比,因此能够根据制造的需求主动地改变纬纱3的输送速度,所以确实能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力源与一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所述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一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所述动力源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所述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力连接至所述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所述输入端轴将所接收的所述动力源的动力,经由所述传动单元传递至所述输出端轴,所述调速杆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且所述调速杆是伸置于所述传动单元内并能相对所述传动单元摆动,并使所述传动单元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调速杆的连接端连设并带动所述调速杆相对所述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所述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分别连接一编织机的一动力源与一输送纬纱的供纬装置,所述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包含一变速器及一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包括一可接收所述动力源所输出动力的输入端轴、一与该输入端轴连接的传动单元、一伸置于所述传动单元内的调速杆,及一可将动力连接至所述供纬装置的输出端轴,所述输入端轴将所接收的所述动力源的动力,经由所述传动单元传递至所述输出端轴,所述调速杆具有一显露于外的连接端,且所述调速杆是伸置于所述传动单元内并能相对所述传动单元摆动,并使所述传动单元的输出转速是受该调速杆的摆动角度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与所述调速杆的连接端连设并带动所述调速杆相对所述传动单元摆动的连接机构,及一操控所述连接机构且可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器。2.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连接机构具有一与所述调速杆固接的从动件,及一与所述控制器接合并带动所述从动件的主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纱输送控线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野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