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871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7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所述内生真菌为叶点霉(Phyllosticta?sp.)木麻黄根际真菌15,已于2012年6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6307。经接种于木麻黄水培苗,根据根系生长的各项指标综合评判,进一步证实木麻黄根际真菌15对生根作用具有促进作用以及实际对木麻黄的干物质的增效作用,寻找到对促进生根作用有益的功能内生真菌可应用于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
技术介绍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Vogl从黑麦草Lolium temulentum L.种子中分离出第一株内生菌[1]。但真正开始大量研究植株中的内生菌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在温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植被中开展研究。前人从大部分植物中都能分离出内生菌,因此可以推测内生菌在植株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在80多个属290多种的禾本科农作物中发现了内生菌[2]。目前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菌根据其具有的独特功能可以分为:固氮菌、固钾菌、固磷菌等植物促生菌[3~4]、具有抗病虫害的生防菌[5~8]和具有促进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修复能力的抗性菌。在促进光合作用方面的内生菌报道极少,仅有在水稻上发现一种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内生菌,它也被证明是豆荚Aeschynomene[9]莖瘤中固氮菌Bredyrhizobium的一个株系。木麻黄科植物是兼有弗兰克氏菌菌(Frankia)、内生菌根菌和外生菌根菌的共生营养型植物,因此,关于木麻黄真菌学方面的研究方向目前较多涉及弗兰克氏菌(Frankia)、青枯菌(Solanasearum)、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等,虽然木麻黄人工接种菌根菌后的促生效果已毋庸置疑,但是仅停滞于根瘤菌根菌的研究,木麻黄内生真菌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1°_11]。前人的研究中应用菌株,多为外生真菌,同时也没有从促进根系生长作用的根本因素去寻找内生真菌,提高其科学性和可靠性[12]。证实能促进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菌方面尚未见报道。根系是所有 植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地下部分根群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植株对水分和养分获取的能力取决于根系的形态,其中重要的根系形态指标有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等,因此,植物根系的研究已作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3~1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所述功能内生真菌为叶点霉iicia sp.)木麻黄根际真菌15,已于2012年6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0.6307。该菌的分离、纯化包括: A、材料:将采集得到不同年份的根、枝条、鳞状叶小枝分成三个部分,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分装到自封袋内,于4°C冰箱保存; B、消毒:70%酒精浸泡30s——无菌水浸洗一次——10%次氯酸钠浸泡7min——无菌水浸洗一次。当样品最后一次浸洗后的水盛于灭菌的小烧杯中,在平板上划线作为对照,以检验样品的消毒是否彻底,若干天后如有菌落生成,则表明样品表面消毒不彻底,需继续调整消毒方法[15_17]; C、接种部位的选择:鳞状叶小枝:分取植株的上、中、下三个部分的鳞状叶小枝,每个鳞状叶小枝又分为枝尖部、枝中部和枝基部3个处理;枝条:上中下分为3部位,其中第3部位为枝莖交接处;根部:分为根尖和根基2个部分; D、接种: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用接种刀切开,铺放在培养基表面,于28°C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 7天后观察菌落生长状况。有的菌株繁殖迅速,可先将其产生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生长缓慢且数量较少的菌株可延长观察时间,直到其生长稳定后纯化。固体培养:使用改良马丁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5.0g/L、酵母浸出粉2.0g/L、葡萄糖20.0g/L、磷酸氢二钾1.0g/L、硫酸镁0.5g/L、琼脂14.0g/L、其它为无菌水,pH值6.4±0.2,培养温度为28°C,培养方式为平板培养,培养时间为48h ; E、将分离繁殖出的不同种类的内生真菌接入平板培养基进行纯化,经过2-3次点接纯化、转接后得到单一菌种的上述的Phyllostic-ta sp.功能菌株; 其在平面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淡黄色菌丝,中部隆起黄色绒毛,基质呈酒红色;背部中心黑红色,生长较慢。分生孢子器暗色,有孔,两面凸到球形;分生抱子梗短;分生孢子小,单孢,无色,卵圆形到长;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将其鉴定为叶点霉属sp.),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0.6307。上述的一种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应用菌液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的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培养温度为28°c,培养时间48 72h,利用血球计数板计算菌液浓度,将菌液用超纯水稀释成1.0-9.0X106cfu/ml即为成品备用;液体培养基:为改良马丁培养基,其中 蛋白胨5.0g/L、酵母浸出粉2.0g/L、葡萄糖20.0g/L、磷酸氢二钾1.0g/L、硫酸镁0.5g/L、其它为无菌水、pH值6.4±0.2。 上述的一种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应用菌液的应用方法,是应用该菌株的菌液,苗木栽植前期蘸根和用于林地浇根。上述的一种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应用菌液的应用方法,是用9.0X105cfu/ml菌液,按每株IOOml在林地浇于每株木麻黄的根际。上述的一种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应用菌液的应用方法,是应用该菌株的菌液5.0X 105Cfu/ml在水培苗栽植前将苗蘸根lOmin。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菌株是从木麻黄植株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目标菌株为叶点霉{Phyllosticta sp.)木麻黄根际真菌15,已于2012年6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0.6307。经接种于木麻黄水培苗,根据根系生长的各项指标综合评判,进一步证实木麻黄根际真菌15对生根作用具有促进作用以及实际对木麻黄的干物质的增效作用,寻找到对促进生根作用有益的功能内生真菌可应用于生产。与对照相比,木麻黄根际真菌15处理植株为对照苗木根系总表面积的4.72倍,苗木根系总长为对照苗木的3.73倍,植物0.25mm径级以下的细根为对照苗木的3.36倍,0.25、.5mm径级下根长为对照苗木的3.68倍;0.5^0.75 mm、0.75^1 mm和彡Imm根系径级下,其中木麻黄根际真菌15处理下苗木的根长增幅均为最大。因此,木麻黄根际真菌15处理下的木麻黄苗木较对照苗木所有径级下的根长增幅均达到最大。表明其对于促进植株的根系生长具有极显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处理对木麻黄苗木根系总表面积的影响。图2为不同处理对木麻黄苗木根系总长的影响。图3为不同处理对木麻黄苗木根系各径级根系长度的影响。具体实施例方式1、水培繁殖中的应用 取配制好的上述内生真菌应用菌液,制成5.0X105cfu/ml菌液,在水培苗栽植前蘸根IOmin0可提高植苗成活率10%以上。2、根际土壤浇施应用 试验材料为惠安一号水培苗,苗木于2011年7月盆栽于福建农林大学森林生态研究所田间试验地。水培苗根系长齐后,将其移入黄心壤土和沙以3:1的比例混合的土壤,并分装于约500个直径22cm,高15cm的花盆中。每盆放入相等质量的3.36KG混合土壤,为了保证后期苗木接菌的准确性,往每盆土壤中滴入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真菌为叶点霉(Phyllosticta?sp.)木麻黄根际真菌15,已于2012年6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No.?63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能促进木麻黄根系生长作用的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真菌为叶点霉{Phyllosticta sp.)木麻黄根际真菌15,已于2012年6月28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0.6307。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生真菌的应用菌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菌液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的叶点霉sp.)木麻黄根际真菌15接入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培养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安强洪伟吴承祯林燕青陈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