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光纤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66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光纤研磨机,主要包括一机台本体,其特征是: 该机台本体,于台面上成型多根导柱; 一研磨驱动机构,包含一研磨座体及塑胶垫,并配置于台面之上; 一研磨盘,包含一第一板材、一第二板材、一手把以及多根螺栓,该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分别由该些螺栓锁固,该用以取放研磨盘的手把是固定于该第二板材,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具有相对应的多个用以插接该些光纤元件的孔洞,该第二板材四角落位置处分别具有一以利该些导柱精密定位、插入的导引孔; 一升降座体,包含一背板、一线性滑轨、两浮动摇杆、一齿条组合、一主齿轮、两惰轮、两左右悬臂及多个导座,该些放置研磨盘导座是配置于该左右悬臂内侧,并分别以该些导柱相对应位置配置,该两浮动摇杆配置于该左右悬臂上,且两端上更分别具有一柔软材,下压该第二板材,该线性滑轨是固定于该背板中,该主齿轮是配置于该线性滑轨,该齿条组合是分别以上下位置配置于该主齿轮上,传达动力至左右两侧的该两惰轮;该些光纤元件固定于该研磨盘,且该两惰轮被驱动旋转状态下,带动该两浮动摇杆产生向内运动,使分别配置于两侧的该柔软材下压该第二板材,该两浮动摇杆以平均力量下压,该升降座体下降,该些光纤元件与该研磨座体接触并作研磨运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机,特别涉及一种加工光纤跳接线的改进的光纤研磨机。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与达到其它功效与目的,而终有本技术产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改进的光纤研磨机,主要包括一机台本体,其特征是该机台本体,于台面上成型多根导柱;一研磨驱动机构,包含一研磨座体及塑胶垫,并配置于台面之上; 一研磨盘,包含一第一板材、一第二板材、一手把以及多根螺栓,该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分别由该些螺栓锁固,该用以取放研磨盘的手把是固定于该第二板材,该第一板材与该第二板材具有相对应的多个用以插接该些光纤元件的孔洞,该第二板材四角落位置处分别具有一以利该些导柱精密定位、插入的导引孔;一升降座体,包含一背板、一线性滑轨、两浮动摇杆、一齿条组合、一主齿轮、两惰轮、两左右悬臂及多个导座,该些放置研磨盘导座是配置于该左右悬臂内侧,并分别以该些导柱相对应位置配置,该两浮动摇杆配置于该左右悬臂上,且两端上更分别具有一柔软材,下压该第二板材,该线性滑轨是固定于该背板中,该主齿轮是配置于该线性滑轨,该齿条组合是分别以上下位置配置于该主齿轮上,传达动力至左右两侧的该两惰轮;该些光纤元件固定于该研磨盘,且该两惰轮被驱动旋转状态下,带动该两浮动摇杆产生向内运动,使分别配置于两侧的该柔软材下压该第二板材,该两浮动摇杆以平均力量下压,该升降座体下降,该些光纤元件与该研磨座体接触并作研磨运动;该些光纤元件包含光纤跳接线;该些导柱、导座以及导引孔,分别以各对应位置精密配合定位,数量至少四个;该些用以放置该研磨盘的导座是分别呈现一内倒角形式;该第二板材与该第一板材皆为一正方形,并且为一大小形状配置;于台面的一侧上设有多个置放块;于台面上设有多个用以将清洗后的水排出的排水孔;该第二板材表面的四角落上,亦即该些柔软材下压的位置,分别配置一避免该第二板材损伤的不锈钢片;该升降座体是以气压缸驱动。本技术提出一种升降座体,其于两左右悬臂上配置有多个导座,可方便与研磨盘放置,并由精密配置的导柱与导引孔的配合,使本技术的研磨盘组装定位容易、研磨上更为方便,并于升降座体上进一步设置可浮动的齿轮与齿条的组合,用以传动两浮动摇杆,使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浮动摇杆,可以一预定且四点均衡的压力,作用于研磨盘上,解决已知光研机压力不平均及研磨先端部不符规范的问题。以正方形设计的研磨盘不仅其可任意方向放置于导座上,并且更具有放置48根光纤元件的研磨功能;又于台面的侧边上,增设至少两个置放块,可供研磨后研磨盘的底面清洗,增加后续加工的方便性,从而解决了使其组装定位容易、方便,克服压力不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其优点如下1、本技术的升降座体的两左右悬臂上配置多个导座,可方便与研磨盘放置,并由精密配置的导柱与导引孔的配合,使本技术的研磨盘定位容易、研磨上更为方便;2、本技术又于升降座体上进一步设置可浮动的齿轮与齿条的组合,用以传动两浮动摇杆,使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浮动摇杆,可以一预定且四点均衡的压力,作用于研磨盘上,解决已知光研机压力并不平均,导致使研磨先端部不符规范的问题;3、本技术的研磨盘为正方形设计,不仅其可任意方向放置于导座上,并且更具有放置48根光纤元件的研磨功能;又于台面的侧边上,增设至少两个置放块,可供研磨后研磨盘的底面清洗,增加后续加工的便利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其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该光纤研磨机100,是使加压力均衡落在研磨盘110,以研磨多根光纤元件(图未绘示),亦即光纤跳接线。其包含一机台本体160,于其正前方具有一控制面板162(此部分与已知相似,在此不多加叙述),台面102上的一角落固定一支撑架164,可以让光纤跳接线缠绕其上,以免妨碍跳接线的研磨,且于台面102上适当距离成型多根导柱104,如图3所示,一研磨驱动机构170,具有一研磨座体106及塑胶垫108,其是配置于台面102之上,而其驱动装置与方式是配置于机台本体160中,在此亦不多做说明。请同时参考图3、4所示,其是本技术升降台面升起与降下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的研磨盘110,包含一第一板材112、一第二板材114、一手把116以及多根螺栓118,此第一板材112与第二板材114分别借由螺栓118锁固,此两板材112、114皆为一正方形,并分别以截面积较小的第一板材112,配置于截面积较大的第二板材114之上,手把116是固定于第二板材114中央的位置,用以方便取放研磨盘110,当取放该研磨盘110时,不论任何方向均可放置于导座144上,组装十分便利,此第一板材112与第二板材114进一步具有相对应的多个孔洞120、122,用以插接光纤元件,其共有48个孔洞120、122,亦即可配置48根光纤跳接线同时加工,在此需强调的是,于第二板材114四角落的适当位置处分别具有一导引孔124,利于配置于台面102上的导柱104,与导引孔124精密定位、插入。一升降座体130,请同时参考图5,其是本技术驱动两浮动摇杆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包含一背板132、一线性滑轨134、两浮动摇杆136、一齿条组合138、一主齿轮146、两惰轮140、两左右悬臂142及四个导座144,该些导座144是配置于两左右悬臂142内侧,并分别以该导柱104相对应的适当位置配置,用以放置研磨盘110,该些导座144分别呈现一内倒角形状的设计,使正方形设计的研磨盘110,可任意方向放置于导座144上,两浮动摇杆136配置于两左右悬臂142上(如图3所示),且各于两端头处分别具有一柔软材148,用以下压该第二板材114,而缓冲两浮动杆136下压压力,又其表面的四角落上,亦即该些柔软材148下压的适当位置处,更进一步分别设置一不锈钢片126,避免该第二板材114损伤,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其是本技术驱动升降座体的气压缸示意图,主齿轮146是于线性滑轨134上移动,并固定于背板132的缺口中,齿条组合138则分别以上下位置配置于主齿轮146上,利用一第二气缸152传达动力至主齿轮146,再通过齿条组合138传动左右两侧的两惰轮140,致使两浮动摇杆136以气压预定的压力向内压下,而升降座体130则以第一气缸150使其上升、下降。该些导柱104、导座144以及导引孔124,分别以各对应位置精密配合定位,数量皆为四个。当欲研磨光纤跳接线时,是先将光纤跳接线固定于研磨盘110,控制相关电气设定,升降座体130上升两浮动摇杆136开启,放置好研磨盘110后,两浮动杆136以预定压力下压,升降座体130下降并与研磨座体106上的塑胶垫108作研磨的动作,然而,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主齿轮146装置于线性滑轨134上移动是可以浮动的,是为了使两侧传达力量的一致,且两浮动摇杆136亦于各杆中点设计为浮动装置,亦为了使两端的下压压力能平均。请参阅图7所示,其是本技术配置于台面上的置放块示意图,于台面102的一侧板上配置有两个置放块166,用以方便放置该研磨盘110,并清洗研磨后盘底面所残留的微小颗粒,由台面102上的多个排水孔168、排水管156,用以将清洗后的水排出(可参考附图说明图1)。虽然本技术已以一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石凤修
申请(专利权)人:飞利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岭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