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795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于进行引线板和引脚的卡定操作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引脚(90),其通过将金属细线弯曲而形成,用于将组件基板(74)和电引线板连接起来,在电池引线板(80)的一部分设有引线开口(81),引线开口(81)在开口部分周围形成不具有缺口的、闭塞的周围,引线开口(81)形成为在引脚(90)的延长方向上延长而成的开口,引脚(90)的一端被弯曲而形成引线卡定端(91),引线卡定端(91)的长度短于引线开口(81)的开口的长度,引线卡定端(91)以向引线开口(81)侧突出的方式弯曲,从而将该引线卡定端(91)插入该引线开口(81)而与该引线开口(81)相连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自由拆卸地安装于电动工具、电动剪草机、电动鼓风机等电池驱动设备而供给电力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电动工具等电池驱动设备通过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内置有能够充电的电池的电池组,而能够以无线方式便利地使用于建筑工地等。另外,通过将电池驱动设备设为能够拆卸电池组的拆卸式,从而能够通过对拆下的电池组进行充电来反复使用。内置的电池组的剩余容量少的电池组能够通过设置于电池组用的充电器来进行充电。这种电池组将多个二次电池串联、并联地连接起来而获得输出。这些二次电池在电池壳体内被收纳于电池支架。另外,在电池壳体内,还内置有安装了电子零件的组件基板(电池组基板),进行了需要的电布线。图14的侧视图表示将组件基板配置于电池支架的上表面的例子。在这种电池组中,为了掌握各二次电池的状态而要测定中间电位。特别是,在将锂离子电池用作二次电池I的情况下,要测定每个二次电池的单电池电压。因此,采用了如下结构:对将二次电池彼此连接起来的每个电池引线板80X进行电压测定,将该电压值传递至组件基板74X侧。具体而言,固定于电池支架70X的上表面的组件基板74X与电池引线板80X电连接,安装于该组件基板74X的保护电路监视电池的状态。另外,电池引线板80X在电池支架70X的侧面与二次电池相固定,利用组件基板74X来监视二次电池的状态。另夕卜,在电池引线板80X的侧面设有用于固定各电池引线板80X的引线板固定框86。在该电池支架中,经由引脚90将组件基板74的布线图案和电池引线板80X电连接。基于图14的侧视图和将图14的用虚线表示的部分放大后的图1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来说明该情形。如这些图所示,引脚90通过将较细的金属线弯曲而构成。引脚90的一端被插入设于组件基 板74X上的引脚固定孔(未图示)而得到固定。另外,引脚90的另一端卡定于电池引线板80X而得到固定。为此,如图15的放大图所示,引脚90的另一端形成为弯曲后的卡定端91。另外,在电池引线板80X的上端设有用于将引脚90的卡定端91卡定的缺口 80a。从组件基板74观察时,缺口 80a在远离电池引线板80X的一侧的缘部开口。由此,当使引脚90的另一端卡定于缺口 80a时,引脚90得到保持而不会脱落。并且,根据需要来利用软钎焊等固定引脚90和电池引线板80X。在这种结构的电池组的组装操作时,操作者需要手动地将引脚90的前端卡定于电池引线板80X的缺口 80a。为了将引脚90的另一端引导至缺口 80a,操作者需要暂时引出引脚90并将其推入缺口 80a的里侧,进而以使引脚90逆向上弹的方式将引脚90卡定。为了实现这种卡定动作,如图15的放大图所示,需要在电池引线板80X的设有缺口 80a的端缘和电池支架70X的引线板固定框86之间预先设置由d所示的空间。然而,这种空间仅在电池组的组装时需要,在组装完成后会残留为多余空间,从而在空间等方面效率不佳。另一方面,近年来,强烈地要求电池组的小型化,设置这种多余空间而使电池组大型化的结构也与要求的规格背道而驰。另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在电池引线板设置复杂的形状的缺口的加工费昂贵,并且将电池引线板上部的宽度设置得狭窄会降低电池引线板的固定部分的强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1468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以往的这种问题点而提出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进行引线板和引脚的卡定操作的电池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本技术的第I技术方案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能够充电的多个二次电池;电池支架(保持架),其用于将上述多个二次电池以规定的姿势收纳;电池引线板,其在上述电池支架的端面将相邻的二次电池的端面电极彼此连接;组件基板,其安装有用于监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子电路;和引脚,其通过将金属细线弯曲而形成,用于将上述组件基板和上述电引线板连接起来,在上述电池引线板的一部分设有引线开口,上述引线开口在开口部分周围形成为不具有缺口的、闭塞的周围,上述引线开口形成为在上述引脚的延长方向上延长而成的开口,上述引脚的一端被弯曲而形成引线卡定端,上述引线卡定端的长度短于上述引线开口的开口的长度,上述引线卡定端以向上述引线开口侧突出的方式弯曲,从而能够将该引线卡定端插入该引线开口而与该引线开口相连结。由此,不必为了将引线卡定端引导至引线开口而如以往那样在电池引线板设置缺口、用于引导至缺口的间隙,从而能够相应地延长引线开口,能够容易地将引线卡定端引导至引线开口,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时的操作性。另外,作为引线开口,只要在电池引线板开设闭合的孔即可,不必设置从孔连通到基板端缘的缺口,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引线板的机械强度。另外,采用第2技术方案的电池组,上述引脚固定于在上述组件基板上开口的引脚固定孔,能够根据从上述引脚固定孔到上述电池引线板的距离设计上述引脚的、从上述引脚固定孔到上述引线卡定端的长度。由此,在将引线卡定端插入引线开口时,只要将引脚固定孔作为支点按下引脚即可,由于能够将引线卡定端弹性地插入引线开口,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采用第3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池组,能够在上述电池支架设置诱入肋,该诱入肋设有朝向上述电池引线板的引线开口的倾斜面。由此,在将引线卡定端插入引线开口时,能够用诱入肋的倾斜面朝向引线开口地引导引脚顶端部,从而能够易于进行将引线卡定端插入引线开口的操作。另外,采用第4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池组,上述组件基板在与上述引脚固定孔接近的该组件基板的端缘形成有引脚卡定部,上述引脚的、与设有上述引线卡定端的一端不同的另一端形成为呈日语-字状弯曲成的引脚固定端,能够将上述引脚固定端的端部插入上述引脚固定孔并将其固定,并且使该-字状的弯曲部分与上述引脚卡定部相卡定,从而折回上述引脚。由此,能够简化用于将引脚稳定地固定于组件基板的结构。特别是,由于能够加工组件基板的端缘而形成引脚卡定部,因此易于进行加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背面观察图1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姿势下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姿势下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电池支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电池支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从图6的电池支架拆除了组件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从图7的电池支架拆除了电连接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从左侧面观察图6的电池支架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电池支架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电池支架的侧视图图12是沿图10的电池支架的XII — X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3是电连接线的外观立体图。图14是以往的电池支架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电池支架的XV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6是表示图11的电池支架的XVI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7是表示图10的将引脚插入到电池引线板的引线孔的XVII部分的放大图。图18是沿图10的电池支架的XVIII — XVI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诱入肋的XIX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0是表示图10的使用诱入肋将引脚插入到引线孔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21是沿图11的电池支架的XXI — XX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22是表示图21的将引脚固定于引脚固定孔的XXII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3是表示以往的电池支架的俯视图。图24是表示图23的将引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充电的多个二次电池(1);电池支架(70),其用于将上述多个二次电池(1)以规定的姿势收纳;电池引线板(80),其在上述电池支架(70)的端面将相邻的二次电池(1)的端面电极彼此连接;组件基板(74),其安装有用于监视上述二次电池(1)的电子电路;和引脚(90),其通过将金属细线弯曲而形成,用于将上述组件基板(74)和上述电引线板连接起来,在上述电池引线板(80)的一部分设有引线开口(81),上述引线开口(81)在开口部分周围形成为不具有缺口的、闭塞的周围,上述引线开口(81)形成为在上述引脚(90)的延长方向上延长而成的开口,上述引脚(90)的一端被弯曲而形成引线卡定端(91),上述引线卡定端(91)的长度短于上述引线开口(81)的开口的长度,上述引线卡定端(91)以向上述引线开口(81)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将该引线卡定端(91)插入该引线开口(81)而与该引线开口(81)相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25 JP 2011-257382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充电的多个二次电池(I); 电池支架(70),其用于将上述多个二次电池(I)以规定的姿势收纳; 电池引线板(80),其在上述电池支架(70)的端面将相邻的二次电池(I)的端面电极彼此连接; 组件基板(74),其安装有用于监视上述二次电池(I)的电子电路;和引脚(90),其通过将金属细线弯曲而形成,用于将上述组件基板(74)和上述电引线板连接起来, 在上述电池引线板(80)的一部分设有引线开口(81), 上述弓I线开口(81)在开口部分周围形成为不具有缺口的、闭塞的周围, 上述引线开口(81)形成为在上述引脚(90)的延长方向上延长而成的开口, 上述引脚(90)的一端被弯曲而形成引线卡定端(91), 上述引线卡定端(91)的长度短于上述引线开口(81)的开口的长度, 上述引线卡定端(91)以向上述引线开口(81)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将该引线卡定端(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雅也稻冈修高津孝夫米田晴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