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226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解决了建筑行业混合结构钢筋连接工序的任务量大、执行难度高,所需时间长的问题,至少包括结构柱体以及设置在结构柱体外表面的钢筋连接器。所述结构柱体为圆管柱或十字钢骨柱或王字钢骨柱或H型钢骨柱。所述圆管柱内侧设有多个环板,还设有多组肋板;每组肋板对应所述圆管柱外围的一组竖板,每组所述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通过钢筋连接器、环板和钢骨柱壁的焊接,以及钢骨柱中相应位置处的肋板组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使得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可以通过这个体系将力传至结构柱中,达到钢筋锚入或者贯通的作用。该系统具有施工便捷、质量可靠,经济、工业化水平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的建设在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采用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逐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一个发展趋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是利用钢材抗拉强度高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特点,在一个构件中采用两种建材,将两者优点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全新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由钢骨柱,型钢混凝土梁与一般钢筋混凝土梁组成。钢骨柱与钢筋梁连接的现有技术的缺点为:1、钢筋绕行钢骨柱。钢筋直径较大,对其加工工艺要求较高,难以达到理想的设计要求;2、钢筋贯穿钢骨柱壁。需要贯穿的钢筋数量和直径都较大,对钢骨柱柱壁削弱明显,工厂加工要求也相应较高;3、钢骨上带牛腿,钢筋焊接于牛腿翼缘上。现场钢筋焊接量较大,难以保证质量,且难以满足钢筋在混凝土梁中分布的要求;4、现有钢筋连接器技术均为直接垂直于柱翼缘焊接,无法满足混凝土梁与柱斜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解决了建筑行业混合结构钢筋连接工序的任务量大、执行难度高,所需时间长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至少包括结构柱体以及设置在结构柱体外表面的钢筋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结构柱体为圆管柱或十字钢骨柱或王字钢骨柱或H型钢骨柱。优选地,在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所述的钢筋连接器与环板对应设置。优选地,在所述环板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所述钢筋连接器与圆管柱肋板对应设置。优选地,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于在所述圆管柱外壁上设有的一组竖板,每组竖板的一端与圆管柱肋板对应设置,每组竖板的另一端连接钢筋连接器。优选地,在所述竖板的外端设有竖板端板,在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优选地,所述十字钢骨柱内侧设有多个肋板;翼缘板的外围连接有多组竖板,每组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连接器或栓钉。优选地,所述王字钢骨柱内侧设有多个肋板;翼缘板的外围连接有多组竖板,每组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连接器或栓钉。优选地,所述圆管柱至少由两段不同轴的管以及管间的管与管相贯节点构成,其中,所述管与管相贯节点至少由第一管、第二管,以及用于为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相贯提供焊接平面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截交于第一连接板的两侧,且两管的截交线相对应。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结合处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有第三管,所述的第三管截交于第二连接板一侧,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结合处截交于第二连接板另一侧,第二连接板两侧的截交线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钢筋连接器、环板和钢骨柱壁的焊接,以及钢骨柱中相应位置处的肋板组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使得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可以通过这个体系将力传至结构柱中,达到钢筋锚入或者贯通的作用。该系统具有施工便捷、质量可靠,经济、工业化水平闻等优点;2、本技术通过在柱体内加设环板或肋板,以此来承受来自钢筋梁的拉力,防止柱体形状变形;3、本技术通过肋板与竖板的相对位置,共同来承受来自钢筋梁的拉力,避免结构上的变形;4、所述竖板端板上放置连接器,起到一个过渡作用,相比竖板直接固定连接器,更加稳固和安全;5、所述环板在柱体内不易太多,可根据相邻钢筋梁层之间的距离大小来决定环板的数量;6、本技术通过加设钢筋连接器,可实现钢筋从各个方向与柱体连接。7、本技术通过管与管相贯节点将管与管很好的进行连接,满足了焊接面平整,定位容易,焊接更加简便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十字钢骨柱钢筋连接节点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王字钢骨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平面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H型钢骨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平面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所述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圆管柱的外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在高层建筑里,竖向传力部分由不同角度、不同粗细的结构柱体构成,比如圆管柱、十字钢骨柱或王字钢骨柱、H形钢骨柱等。例如,施工过程中,在圆管柱上连接钢筋混凝土梁时,需要在圆管柱上穿接混凝土梁的钢筋,因此,在现场施工的情况下,任务量大,执行难度高,进而造成建筑施工所需时间过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至少包括结构柱体以及设置在结构柱体外表面的钢筋连接器。通过结构柱体外围的连接器,可与混凝土梁的钢筋做到合理连接,施工方便。下面针对几个不同的结构柱体进行说明:1、圆管柱如图1所示为圆管柱钢筋连接节点的立体结构图。在图中,可以看到,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1,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在所述环板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组肋板,或在所述环板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6,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所述圆管柱外围的一组竖板3,每组所述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4,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5。在该结构中,所述环板起到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外围的拉力过大,导致圆管柱发生变形,进而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变化。所述圆管柱肋板与所述竖板对应,以共同承担钢筋连接器连接钢筋梁后所产生的拉力,防止施工时结构变化的发生。接下来,介绍几种环板、圆管柱肋板、竖板之间的结合形式如图5所示,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1,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在所述环板的上端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6,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所述圆管柱外围的一组竖板3,每组所述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4,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5。如图6所示,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1,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在所述环板的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6,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所述圆管柱外围的一组竖板3,每组所述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4,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5。如图7所示,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1,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在所述环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各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6,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所述圆管柱外围的一组竖板3,每组所述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4,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5。另外,圆管柱内的环板不易太多,可根据钢筋梁层的远近来决定环板的位置。如图8所示,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1,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由于钢筋梁层之间的距离太近,因此,在所述环板的相近的上方和下方各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6,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所述圆管柱外围的一组竖板3,每组所述竖板的外端连接竖板端板4,所述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结构柱体以及设置在结构柱体外表面的钢筋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结构柱体以及设置在结构柱体外表面的钢筋连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柱体为圆管柱或十字钢骨柱或王字钢骨柱或H型钢骨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管柱内壁同轴间隔设有多个环板,所述环板与圆管柱内壁焊接为一体;所述的钢筋连接器与环板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板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圆管柱肋板,且圆管柱肋板与圆管柱内壁相连;所述钢筋连接器与圆管柱肋板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每组圆管柱肋板对应于在所述圆管柱外壁上设有的一组竖板,每组竖板的一端与圆管柱肋板对应设置,每组竖板的另一端连接钢筋连接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结构钢筋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板的外端设有竖板端板,在所述竖板端板上设有钢筋连接器。7.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栋卞晓芳刘鹏郭晓陈水荣桂宇飞李相杰王频杨春峰郑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