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光学镜片及其射出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3342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胶光学镜片及其射出成型方法,该塑胶光学镜片具有一浇口面,在该光学镜片的一光学有效径区域与该浇口面之间,任一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至少有一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外的高度小于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内的平均高度。该塑胶光学镜片以射出成型方法得到,采用具有一入口通道的模具,该入口通道设于该模具对应该光学有效径区域与该浇口面之间。借此入口通道设计提供熔融塑胶一个捷径使其可以尽早通过成型中镜片的该光学有效径区域,而让空孔或融线远离该光学有效径区域,进而提高成型优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特别是关于一种其光学有效径区域外具有环形曲折面的。
技术介绍
随着可携式装置的发展,摄影镜头的体积也日益缩小,不仅镜片的厚度要求越来越薄,镜片的直径要求也越来越小。以往较大型的光学系统以遮光片进行杂光/鬼影(flare/ghost)排除的遮光手法,也渐渐不适用于小型镜头的发展,进而小型镜头在其光学有效径外采用额外的环形曲折区域,例如形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多个环形曲折区域,可将系统不需要的光线导到光学成像面以外的地方。在公知的方法中,这些形曲折区域是光轴对称的。请参见图17A及图17B,显示公知塑胶射出成型方法中塑胶镜片成型过程中熔融塑胶从烧口(sprue gate,图未示出)流进镜片模具内的流动情形。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在塑胶镜片的塑胶射出成型过程中,这些形曲折区域会成为熔融塑胶的流动阻力之一,而在镜片厚度日益缩小的情况下,流动阻力更显增加,如果没有改善熔融塑胶从浇口(sprue gate)往镜片中心方向的流动速度,将容易在成型中的该镜片光学有效径区域内形成成型缺陷,例如空孔或融线(welding line),如图17B所示,不仅降低镜片成型优良率,也会影响镜片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光学有效径区域外具有环形曲折面的。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塑胶光学镜片的射出成型方法,其采用具有一入口通道的模具,该入口通道设于该模具对应一光学有效径区域与一浇口(sprue gate)之间,其中在任一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该入口信道的一平均高度大于该入口通道外的至少一高度。借此一入口通道设计增加该浇口与该光学有效径区域之间路径的截面积,降低熔融塑胶流过该入口通道的阻力,使熔融塑胶可以相较于成型中的镜片周边部分较早通过成型中的镜片光学有效径区域,而让空孔或融线(welding line)可以远离该光学有效径区域,以维持良好成像品质,并提高镜片的成型优良率。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模具进一步可具有至少一通道区域,其构形与该入口通道相同并且与该入口信道呈对称配置于该光学有效径区域外。依上述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胶光学镜片,以射出成型方法得到,该塑胶光学镜片具有一浇口面,在该光学镜片的一光学有效径区域与该浇口面之间,任一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至少有一该浇口面宽度范围以外区域的高度小于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内的平均高度。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A至图1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2A至图2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3A至图3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图4A至图4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5A至图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图6A至图6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7A至图7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四具体实施例。图8A至图8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9A至图9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五具体实施例。图1OA至图1O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1lA至图1l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六具体实施例。图12A至图12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13A至图13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七`具体实施例。图14A至图14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七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15A至图15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八具体实施例。图16A至图16D为本专利技术塑胶光学镜片的第八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图17A至图17B为显示公知射出成型方法中塑胶镜片成型过程中熔融塑胶进入镜片丰吴具内的流动情形。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塑胶光学镜片成型过程中熔融塑胶进入镜片模具内的流动情形。主要组件标号说明:1、3、5、7、9、11、13、15——塑胶光学镜片la、3a、5a、7a、9a、I la、13a、15a----烧口面10、30、50、70、90、110、130、150——光学有效径区域12——环形曲折区域14、34、54、74、94、114、134、154——浇口16、36、56、76、96、116、136、156——入口突起部16,、36,、56,、76,、96,、116,、136,、156,——突起部18----流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塑胶光学镜片的第一具体实施例请参见图1A至图1D,分别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透视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一塑胶光学镜片I具有一光学有效径区域10及多个环形曲折区域12围绕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光轴形成于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外。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一部分外周缘与浇口 14 一侧所接触的连接区域定义为一浇口面la,一入口突起部16位于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与该浇口面Ia之间。如图1B及图1D所示,该入口突起部16位于光学有效径区域10与该浇口面Ia之间,该入口突起部16类似一肋条形状;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任一该环形曲折区域12,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至少有一该浇口面Ia宽度范围外的高度小于该浇口面Ia宽度范围内的平均高度(高度等同于镜片厚度方向)。此外,该侧状浇口 14的另一端连接一流道18。在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成型过程中熔融塑胶经由该流道18射入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成型模具中。请参见图1C及图1D分别是图1A沿1-1’线及11-11’线的剖面图,其中从图1D中可看到在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与该浇口面Ia之间的该入口突起部16的平均高度大于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至少一其它部分的高度,如此一来使得该入口突起部16相较于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至少一其它部分具有较大截面积。也就是说,此一肋条形状的入口突起部16的截面积提供熔融塑胶一个捷径,使其可以尽早通过成型中镜片的光学有效径区域并于该区域进行有效填充,而让空孔或融线远离该光学有效径区域。换句话说,在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射出成型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一入口通道的模具(图未示出),该入口通道设于该模具对应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与该浇口面Ia之间,即该入口通道对应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该入口突起部16,使得在任一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该入口信道的一平均高度大于该入口通道外的至少一高度。本专利技术通过此一通道设计使在该塑胶光学镜片I成型过程中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与该浇口 14之间的路径加大,以减少从该流道18经由该浇口 14流向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的熔融塑胶流动阻力,进而使得熔融塑胶可以相较于成型中的该塑胶光学镜片I周边部分较早通过成型中的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而让空孔或融线可以远离该光学有效径区域10,如图18所示,以提高该塑胶光学镜片I的成型优良率,同时也可以达成镜片厚度薄化的要求。图2A至图2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图2A至图2D分别在该塑胶光学镜片I形成有至少一突起部16’,其构形与该入口突起部16相同并且与该入口突起部16呈对称配置(即均布)于该光学有效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光学镜片,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镜片具有一浇口面,在该光学镜片的一光学有效径区域与该浇口面之间,任一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至少有一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外的高度小于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内的平均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2 TW 1001457611.一种塑胶光学镜片,以射出成型方式得之,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镜片具有一浇口面,在该光学镜片的一光学有效径区域与该浇口面之间,任一以光轴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其与光轴中心等距的截面高度中,至少有一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外的高度小于该浇口面宽度范围内的平均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在该光学镜片的该光学有效径区域与该浇口面之间具有一入口突起部,该浇口面具有一浇口面宽度及该入口突起部至少具有一入口突起部宽度,该浇口面宽度大于或小于该入口突起部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该塑胶光学镜片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突起部,其构形与该入口突起部相同并且与该入口突起部呈对称配置于该光学有效径区域外。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该入口突起部的与其宽度方向垂直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升佑翁维宏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