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破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30410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藻破壁方法,包括:将微藻加入到密闭容器中,然后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臭氧,同时对微藻进行超声处理。该方法破壁效率高,油脂提取率可达到80%以上,甚至达到90%以上,能耗低,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规模化放大,适用于工业化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藻的加工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微藻的破壁方法。
技术介绍
微藻具有光合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生物产量高、某些种的油脂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微藻是制备生物能源的良好材料,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微藻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研究的高潮。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高含脂微藻均存在细胞小(在2-20μ m),细胞壁厚的特点,增加了微藻油脂提取的难度,另外含油微藻细胞壁一般由纤维素或硅质组成,细胞壁结构坚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所以微藻油脂的提取一直是微藻生物能源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常规油脂提取方法效率低。目前报道的微藻油脂的提取技术有:索氏抽提、有机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渗透压破壁提取,机械破壁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等,这些提取技术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且工艺路线繁琐,处理量小,油脂提取率低,成本高,限制了其工业化的应用。王雪青等人(2007年天津科技大学学报第22卷第I期)提出了一种利用连续超声来使微藻细胞破壁的方法,超声处理时间和藻种本身的结构有关。该方法具有以下不足:I)处理藻液浓度较低( 折合干重约为0.lg/L) ;2)由于在连续超声过程中,藻液的温度会升高而导致微藻中的活性成分被破坏,因此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对外部操作条件要求较大;3)对藻自身特性要求较高,只适用于细胞壁较薄的微藻;4)对于细胞壁稍厚的微藻,处理时间较长,故在工业化放大时能耗很高,难以实现规模化放大。通常利用臭氧实现水处理行业水体的消毒和灭藻,刘嵩等人在2010年山西建筑第36卷第27期的臭氧预氧化的除藻效果及机理探讨中以及裴海洋在2003年工业水处理第23卷第9期的臭氧杀藻特性试验研究中提到利用臭氧来实现水中藻体的灭活,研究了蓝藻、绿藻和硅藻等的灭活情况,初步研究了臭氧灭藻能力和臭氧浓度的关系。目前在微藻加工领域,未见利用臭氧进行微藻破壁处理以提取微藻油脂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破壁效率高、能耗低、普适性高的适于工业化应用的,包括:将微藻加入到密闭容器中,然后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臭氧,优选通入臭氧浓度为66 1800g03/m3。臭氧具有较高的负电位(-2.07V),与微藻表面阴离子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易于与微藻表面吸附结合并分解出氧化能力极强的新生态氧,使细胞壁变性坏死,细胞壁坏死后出现缺口,微藻的内含物流出,从而起到使微藻破壁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利用臭氧使微藻破壁的方法中,还包括其中在通入臭氧的同时进行间歇超声处理,整个过程持续I 30分钟,优选I 15分钟,优选间歇超声的频率为每隔5秒超声3秒。在通入臭氧的同时进行超声可以进一步改善臭氧破壁的效果,这是因为臭氧与蛋白质的结合,主要是新生态氧将蛋白质脱氨生成氨和α-酮酸。同时臭氧也与蛋白质结合变性,由于臭氧分析量小,电位高、选择性结合差,而是以电位差为主的结合占主导地位,因而在水体中如果杂质多,消耗就多,对于较多杂质吸附在藻类表面的养殖水体,当臭氧与藻类发生反应时,首先必须与藻类表面阴阳离子性质物质反应抵消一部分,然后在消除藻类外表后,再消耗臭氧,为此利用超声波振动,既可以使藻与吸附物质分离,又可使藻的组织结构松弛,达到减少臭氧用量,同时使用超声波最大的优点是可利用超声波空化效应,破坏原聚合体表面自然吸附的封闭结构,使外源物质更容易进入。因此,超声的使用可以降低臭氧的作用时间和作用量,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简化工艺。超声和臭氧相结合的协同作用可对微藻的破壁起到很好的效果。臭氧与超声相结合的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超声方法,具有降低超声处理时间,提高破壁效率的优点,而且连续的长时间的超声处理在工业化应用中是难以实现的,臭氧的使用降低了破壁工艺对超声处理步骤的要求,简化了生产工艺。超声处理步骤是间歇进行的,微藻在间歇超声过程中,温度不会过高,因此不必使用冰浴条件降温,降低了对外部操作条件的要求,使工艺变得更简单,更容易实现工业化的应用,同时超声处理时间的降低也导致了能耗的进一步降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微藻优选为斜生栅列藻、眼点拟微绿球藻、裂壶藻、盐生杜氏藻或隐甲藻。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优选微藻的脂肪酸含量为藻干重的25%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处理浓度高的藻液,适用于藻细胞干重为0.1 170g/L的湿微藻,特别适用于藻细胞干重为30 80g/L的湿微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在微藻破壁之后的收集藻油的步骤,包括:通过离心方法使藻渣与水油混合液分离,将水油混合液静置分层,收集上层油脂相,对所述油脂相进行脱水得到藻油,其中脱水方式优选无水硫酸钠吸水法和/或真空脱水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破壁效率高的,油脂提取率可达到80%以上,甚至达到90%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以适用于含水量大的湿微藻,省去了干燥步骤,节约了干燥的费用和能耗,利于微藻能源化的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规模化放大,适用于工业化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微藻油脂提取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和特点作进一步的描述。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使 用的设备为小型臭氧发生器(济南瑞清臭氧设备有限公司),Sy-150超声波处理器(上海宁商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如图1所示,将湿藻浓缩液放置在密闭性好的超声萃取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臭氧作用,臭氧浓度为66-1800g03/m3,可选地辅助超声作用一定时间(I 30min),实现微藻细胞破壁。破壁后的微藻通过分离得到湿藻渣和混合藻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在斜生珊列藻油脂提取上的应用,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购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FACHB-12,该藻种的培养等详细信息参见《生态环境》2006,15 (5),《芦華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特性的影响》,925-929。将培养到脂肪酸含量为51.6%,细胞浓度为65g/L的富油珊列藻浓缩液4L放入密封的萃取罐中,将超声波处理器探头放入萃取罐中,通入臭氧,浓度为1500g03/m3,利用400w超声功率,超声频率为20-25kHz,间歇比3/5 (s/s)处理,总处理时间为15min,离心收集藻体,分离上层液即将上层水油混合液放出静止分液,取上层油样,脱水,过滤得到藻毛油。计算油脂提取率,方法如下:取少量未处理藻泥置烘箱105°C下烘干,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脂肪本底值( ,取提油后藻渣置烘箱105°C下烘干,按气相色谱方法测定脂肪含量Cs;设提取用藻的干重质量(g),ms为提取后藻渣的干重质量(g);根据公式提取率=(C藻Xm藻-C渣Xm渣)/C藻Xm藻计算,其中C藻=51.6%,。渣=14.5%,ms= 260g, m渣=142g,提取率为83%。实施例2在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上的应用,该藻种购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C1502,该藻种的培养等详细信息参见《中国海洋药物》,2003,91 (I),《富含EPA的海洋微藻眼点拟微球藻的大规模培养》,5-10。将培养到脂肪酸含量为50.3%,细胞浓度为67g/L的眼点拟微绿球藻浓缩液4L放入密封的萃取罐中,将超声波处理器探头放入萃取罐中,通入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藻破壁方法,包括:将微藻加入到密闭容器中,然后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臭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藻破壁方法,包括:将微藻加入到密闭容器中,然后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臭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臭氧浓度为66 1800g03/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通入臭氧的同时进行间歇超声处理,整个过程持续I 30分钟,优选整个过程持续I 1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间歇超声的频率为每隔5秒超声3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藻为斜生栅列藻、眼点拟微绿球藻、裂壶藻、盐生杜氏藻或隐甲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巧利邵元龙杜彦山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