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2762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0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它包括盖子、刮板、L型手柄、倒L型手柄、外转动杆、提杆、内转杆、副转板、主转板,刮板上带有提杆,外转动杆上带有L型手柄,内转杆上带有倒L型手柄,其中,所述盖子上圆心开有外转动杆孔,转动杆孔附近有两个提杆孔和一个吸油管孔;刮板分为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硬质板上带有转动杆孔和吸油管孔;转动杆为中空结构,内嵌内转杆;主转板和副转板分硬质板和软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和设备能够保证油桶内残留的油脂清理干净,不造成油脂污染和浪费,且发明专利技术价格低廉,安装简单,油桶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干油等油脂对设备润滑,存放油脂的油桶较多。为了防止干油等油脂残留在油桶内,一般带有圆形刮板,随着油泵抽取油脂油位的下降而下降,并刮下大量的内壁残留油脂。如图1为变形油桶示意图,若油桶发生变形,在吸油过程中,圆形刮板不能随着油泵抽取油脂油位的下降而下降,无法刮下内壁残留油脂,在底部更不能形成密封,不能保障底部残油被抽走。在运输途中,油桶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造成浪费,还需人工清理,可以用角钢或者铲子等刮取集中,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造成油脂的二次污染。一般的干油油桶残留量可达10公斤左右。目前,没有一种简单易行的设备能够保证油桶内残留的油脂清理干净,不造成污染和浪费,且价格低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桶残留油脂的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能够保证油桶内残留的油脂清理干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刮板5、外转动杆3、内转动杆8、第一提杆6、第二提杆7,所述刮板5上对称设置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且刮板5中心设有第二外转动杆孔15,所述刮板5上还设有第二吸油管孔16,所述第二外转动杆孔15套设于外转动杆3上,且推拉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可使刮板5沿外转动杆3上下滑动;所述刮板5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所述外转动杆3 —端设置一主转板10,另一端设置一 L型手柄2 ;所述外转动杆3为中空结构,内滑动嵌设一内转动杆8 ;所述内转动杆8伸出外转动杆3的两端,与设置主转板10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副转板9,与设置L型手柄2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倒L型手柄4。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一盖子1,所述盖子I中心设有第一外转动杆孔11,所述第一外转动杆孔11套设于外转动杆3上,所述盖子上还设第一吸油管孔12、第一提杆孔13和第二提杆孔14,所述第一提杆孔13套设于第一提杆6上,所述第二提杆孔14套设于第二提杆7上。所述主转板10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所述副转板9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I)本专利技术将刮板边缘改为软质板,可以轻易的通过油桶变形部位,并且将粘附在油桶壁上的油脂刮下;2)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主转板和副转板,二者可以通过扳动L型手柄和倒L型手柄转动,从而将油桶底部的油脂收集在一起,然后通过吸油管将油脂吸出。3)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和设备能够保证油桶内残留的油脂清理干净,不造成油脂污染和浪费,且本专利技术价格低廉,安装简单,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变形油桶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桶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刮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A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副转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转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盖子;2、L型手柄;3、外转动杆;4、倒L型手柄;5、刮板;6、第一提杆;7、第二提杆;8、内转动杆;9、副转板;10、主转板;11、第一外转动杆孔;12、第一吸油管孔;13、第一提杆孔;14、第二提杆孔;15、第二外转动杆孔;16、第二吸油管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刮板5、外转动杆3、内转动杆8、第一提杆6、第二提杆7、盖子1,所述刮板5上对称设置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如图4所示,刮板5中心设有第二外转动杆孔15,所述刮板5上还设有第二吸油管孔16,所述第二外转动杆孔15套设于外转动杆3上,且推拉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可使刮板5沿外转动杆3上下滑动;所述刮板5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如图5所示,所述外转动杆3为中空结构,内滑动嵌设一内转动杆8 ;如图2所示,所述外转动杆3 —端设置一主转板10,另一端设置一 L型手柄2 ;所述内转动杆8伸出外转动杆3的两端,与设置主转板10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副转板9,与设置L型手柄2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倒L型手柄4。如图3所示,所述盖子I中心设有第一外转动杆孔11,所述第一外转动杆孔11套设于外转动杆3上,所述盖子上还设第一吸油管孔12、第一提杆孔13和第二提杆孔14,所述第一提杆孔13套设于第一提杆6上,所述第二提杆孔14套设于第二提杆7上。如图7所示,所述主转板10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如图6所示,所述副转板9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如图8所示,扳动L型手柄和倒L型手柄,使副转板9和主转板10转动,把桶底的干油聚集在一起,插入吸油管吸油。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将带有残留干油的油桶放置于平台上,打开桶盖,放入本专利技术,将本专利技术的刮板5放入油桶内壁,盖子I扣到油桶上,双手推动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使刮板5顺势往油桶底部移动,同时油桶内壁的干油被刮下,进入油桶底部。当刮板5接触到主转板10后,转动L型手柄2,使外转动杆3转动,同时带动主转板10清理油桶底部和刮板5底部的干油,转动一圈后,反向转动倒L型手柄4带动副转板9反向聚集干油。停止转动后,插入吸油管,吸取干油。本专利技术提供收集装置,能够保证油桶内残留的油脂清理干净,不造成油脂污染和浪费,且专利技术价格低廉,安装简单,可以重复使用。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刮板(5)、外转动杆(3)、内转动杆(8),所述刮板(5)上对称设置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且刮板(5)中心设有第二外转动杆孔(15),所述刮板(5)上还设有第二吸油管孔(16),所述第二外转动杆孔(15)套设于外转动杆(3)上,且推拉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可使刮板(5)沿外转动杆(3)上下滑动;所述刮板(5)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所述外转动杆(3)一端设置一主转板(10),另一端设置一L型手柄(2);所述外转动杆(3)为中空结构,内滑动嵌设一内转动杆(8);所述内转动杆(8)伸出外转动杆(3)的两端,与设置主转板(10)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副转板(9),与设置L型手柄(2)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倒L型手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桶残留油脂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刮板(5)、外转动杆(3)、内转动杆(8),所述刮板(5)上对称设置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且刮板(5)中心设有第二外转动杆孔(15),所述刮板(5)上还设有第二吸油管孔(16),所述第二外转动杆孔(15)套设于外转动杆(3)上,且推拉第一提杆(6)和第二提杆(7)可使刮板(5)沿外转动杆(3)上下滑动;所述刮板(5)由中部的硬质板和外缘的软质板组成; 所述外转动杆(3 ) 一端设置一主转板(10 ),另一端设置一 L型手柄(2 );所述外转动杆(3)为中空结构,内滑动嵌设一内转动杆(8); 所述内转动杆(8)伸出外转动杆(3)的两端,与设置主转板(10)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副转板(9),与设置L型手柄(2)同侧的一端设置一倒L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贾增坡陈传盛武强王婧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