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399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复数载体,其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层布置,所述载体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至少一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导体的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一反向电连接器配合的接触端子,并且,在任一载体内固定元件、载体基体与接触端子均一体设置;以及,用于容置该复数载体的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雷击测试性能良好等优点,可以被广泛应用在无源工业以太网系统、通信基站或其他任何需要防备雷击的系统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IDC与contact —体式连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各类电子系统中,各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通常是借助电连接器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藉以构成一个完整系统。但就现有的电连接器而言,比如市售的RJ45型电连接器,参阅图1所示,其中接触端子02 (Contact)与固定元件01 (IDC,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绝缘刺破式连接器或刺穿绝缘层连接器)之间一般通过PCB板03 (PC Board)上布设的导电线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较难通过雷击测试(或称电涌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其采用固定元件与接触端子一体式连接形成载体(current bar)以及载体分层错位布置的设计,从而具有良好的雷击测试性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复数载体,其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层布置,所述载体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至少一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导体的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一反向电连接器配合的接触端子,并且,在任一载体内固定元件、载体基体与接触端子均一体设置;以及,用于容置该复数载体的壳体。其中,前述的“竖直方向”系被理解为与该复数载体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载体包括上层载体和下层载体,其中,复数个上层载体和复数个下层载体分别形成至少一位于相对较高位置处的上层和至少一位于相对较低位置处的下层,而且,至少设于同一层内的任意两个相邻载体的固定元件沿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错位布置。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在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内的固定元件和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固定元件沿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错位布置。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载体基体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至少一固定元件和至少一接触端子。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上层和下层分别包括并行设置的复数上层载体和并行设置的复数下层载体,其中,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顶端的高度至少不低于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底端的高度,并且,该复数下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与该复数上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交错设置。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载体包括相对于载体基体以站立形态设置的至少一固定元件以及具有弯折结构的至少一接触端子,所述固定元件和接触端子分布于所述载体基体的同一侧。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朝着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而所述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朝着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折。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具有U形弯折结构,所述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具有Z形弯折结构。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与所述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在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平行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组合形成闭合环形。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平板以平躺的姿态水平设置,并且其一端部朝着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具有设定夹角的方向弯折,并与固定元件连接。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的顶端与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的顶端基本平齐,并且该复数下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与该复数上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交错设置。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在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该复数下层载体的各接触端子的尾端与该复数上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的尾端基本平齐。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和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载体基体均采用以站立的姿态水平设置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接触端子。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载体基体的连接有接触端子的一端部的高度高于连接有固定元件的另一端部。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下层载体整体呈Z形结构。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和/或下层载体上端面的高度沿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下降形成一层以上的阶梯结构。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下层载体的分布有接触端子的一端部的上端面的高度沿与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下降形成阶梯结构。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和/或下层载体内均设有两个以上固定元件,该两个以上固定元件沿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依次设置。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在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上,所述上层载体的长度小于所述下层载体。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它还包括用于将插入电连接器的导体压紧并与对应固定元件配合的紧固装置。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载体的掩护体,以及,用于导引和接收插入电连接器的导体的块体。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块体内分布有复数沿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并且足以供所述导体穿入的孔道。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壳体包括:与固定有所述载体的掩护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盖体,以及,与块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枢接配合,并且当该二者相对转动时,能够将伸入块体内的导体与所述载体上的固定元件压紧配合。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第一盖体两端之间的一选定位置与所述第二盖体远离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枢接。作为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载体与掩护体插接配合。显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雷击测试性能良好这一优点,其可以应用在无源工业以太网系统、通信基站或其他任何需要防备雷击的系统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中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1为固定元件(IDC)、02为接触端子(contact)、03 为 PCB 板(PC Board);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载体(current bar)与掩护体(Housing)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载体、掩护体与第一盖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块体与第二盖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另一种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仰视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上层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中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上层载体与下层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上层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若干较佳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包括:复数载体I (Current bar),其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层布置,所述载体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至少一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注入线缆之类导体的固定元件(IDC)和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一反向电连接器配合的接触端子(contact),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载体,其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层布置,所述载体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至少一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导体的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一反向电连接器配合的接触端子,并且,在任一载体内固定元件、载体基体与接触端子均一体设置;以及,用于容置该复数载体的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载体,其沿竖直方向分为至少两层布置,所述载体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至少一插入所述电连接器的导体的固定元件和至少一个用于与至少一反向电连接器配合的接触端子,并且,在任一载体内固定元件、载体基体与接触端子均一体设置; 以及,用于容置该复数载体的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上层载体和下层载体,其中,复数个上层载体和复数个下层载体分别形成至少一位于相对较高位置处的上层和至少一位于相对较低位置处的下层,而且,至少设于同一层内的任意两个相邻载体的固定元件沿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错位布置; 以及,在与所述导体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内的固定元件和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固定元件沿所述导体的插入方向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和下层分别包括并行设置的复数上层载体和并行设置的复数下层载体,其中,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顶端的高度至少不低于任意一个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底端的高度,并且,该复数下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与该复数上层载体内的各接触端子交错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相对于载体基体以站立形态设置的至少一固定元件以及具有弯折结构的至少一接触端子,所述固定元件和接触端子分布于所述载体基体的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朝着与所述导体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而所述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朝着与所述导体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与所述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在与所述导体插入方向平行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组合形成闭合环形。7.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基体包括以平躺姿态水平设置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至少一固定元件和至少一接触端子。8.根据权利要2-3、5_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下层载体内的接触端子的顶端与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克勤张义明徐玲
申请(专利权)人: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