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弹片式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弹片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173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片式连接器,包括外壳、切换组件和至少两组互不接触的连接单元,外壳上形成有至少两个插接口组,每个连接单元包括导电片和一组触发组件,切换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其中插接口组、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件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该弹片式连接器具有联动和分动两种工作模式,当处于分动模式时,第一连接件仅连接其中一第二连接件,此时每个触发组件需要独立触发;当拨动开关进入联动模式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有第二连接件,此时所有触发组件同时触发。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弹片式连接器在连接长度存在差异的电缆时,可以保证所有触发组件同时触发,因此提升了接线效率,保证了接线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联动和分动两种触发方式的弹片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弹片式连接器是在插入导体后,弹片夹持腿可以被触发、放松并将导体压靠在汇流排上的一种端子,可极为迅速地完成联接,加速装配流程,提高安装和维护工作效率,且可靠性较高。现有技术中,弹片式连接器通常具有两个或以上的接线端,以应对多跟线缆需要接线的使用场景。其中弹片式连接器分为联动或分动触发两种类型,前者所有配线点同步触发,而后者中每个配线点需要分别触发。前者在电缆长度存在差异时可能存在较短的电缆虚接,上电后存在接触不良甚至烧机等问题,而后者需要对每个配线点逐一接线,效率偏低。

2、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选择触发方式的弹片式连接器。

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片式连接器,其能够在两股或以上电缆剥线的长度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实现联动,以同时接两股或以上的电缆,确保同时触发弹片实现接线功能,提升接线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片式连接器,包括外壳、切换组件和至少两组互不接触的连接单元,其中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外壳上至少形成有至少两个插接口组,每个所述插接口组分别包括接线口和插接通道,该外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开关槽;所述连接单元和插接口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导电片和一个触发组件,所述导电片包括延伸至所述接线口的插接端,以及连接至所述插接端并延伸至所述插接通道的连接板,每个触发组件包括接触部和与接触部相连接的压接部,当沿一所述插接通道插入电缆,该电缆接触并挤压所述插接通道所对应的触发组件的接触部,该接触部带动对应的压接部移动以将该电缆压接至所述连接板;切换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触发组件数量相同且与所述接触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移动以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切换组件具有联动和分动两种状态,当处于分动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仅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使得所有第二连接件均能够独立移动,从而使所有接触部和压接部独立运动;当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有第二连接件,使得所有第二连接件能够同步运动,从而带动所有接触部和压接部同步运动。

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开关,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外壳上并能够在外壳上移动,以带动所述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连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转轴,每个转轴分别连接于其对应的接触部并能够随该接触部的移动而转动,每个所述转轴开设有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不完全相同,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分动状态时,所述转轴仅卡持于最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转轴卡持于所有所述第一卡槽内。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弹片和卡簧,所述卡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所述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卡簧的另一端并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卡簧形成有一钩爪,所述弹片一端限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压接端形成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所述弹片挤压且另一端卡持于所述钩爪,当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卡簧发生形变时,所述钩爪改变朝向,所述弹片另一端脱离钩爪并向所述连接板一侧移动。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的一端限位于该滑槽内,且该连杆能够同时随开关移动以及在所述滑槽内移动。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为t形槽,所述连杆限位于所述滑槽内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杆体、扁平状的第一卡持部以及柱状的第二卡持部,所示第一卡持部并始终卡在最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持部卡至其余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杆体和第二卡持部沿所述第一卡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其两端。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式连接器包括两个插接口组以及两个连接单元,所述外壳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隔板,相邻的所述触发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该隔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窗口。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分别向两侧凸伸有第一导柱,该隔板两侧的所述转轴分别开设有与同侧所述第一导柱配合的第二卡槽。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凸伸有第二导柱,所述弹片卡持在所述第二导柱和外壳内壁之间。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还包括凸伸于所述连接板上方的挡板,所述弹片限位于同侧的所述挡板和外壳内壁之间。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槽,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转轴分别限位于并在所述导槽内转动。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插接口组还包括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复位通道,每个所述复位通道内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能够向内挤压所述弹片以将该弹片的一端推至所述钩爪处。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复位通道的内壁上配合形成有凸伸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二凸块。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块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复位通道的内壁上配合形成有分别凸伸于所述两个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三凸块。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关槽,所述开关限位并移动于该开关槽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弹片式连接器,通过拨动开关使连杆同时嵌于两个转轴的卡槽内,使两个弹片可以同时触发,以提升接线效率,同时保证接线成功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开关,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外壳上并能够在外壳上移动,以带动所述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连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转轴,每个转轴分别连接于其对应的接触部并能够随该接触部的移动而转动,每个所述转轴开设有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不完全相同,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分动状态时,所述转轴仅卡持于最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转轴卡持于所有所述第一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弹片和卡簧,所述卡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所述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卡簧的另一端并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卡簧形成有一钩爪,所述弹片一端限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压接端形成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所述弹片挤压且另一端卡持于所述钩爪,当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卡簧发生形变时,所述钩爪改变朝向,所述弹片另一端脱离钩爪并向所述连接板一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的一端限位于该滑槽内,且该连杆能够同时随开关移动以及在所述滑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T形槽,所述连杆限位于所述滑槽内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杆体、扁平状的第一卡持部以及柱状的第二卡持部,所示第一卡持部并始终卡在最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持部卡至其余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杆体和第二卡持部沿所述第一卡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其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式连接器包括两个插接口组以及两个连接单元,所述外壳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隔板,相邻的所述触发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两侧,该隔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分别向两侧凸伸有第一导柱,该隔板两侧的所述转轴分别开设有与同侧所述第一导柱配合的第二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凸伸有第二导柱,所述弹片卡持在所述第二导柱和外壳内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还包括凸伸于所述连接板上方的挡板,所述弹片限位于同侧的所述挡板和外壳内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槽,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转轴分别限位于并在所述导槽内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插接口组还包括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复位通道,每个所述复位通道内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能够向内挤压所述弹片以将该弹片的一端推至所述钩爪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复位通道的内壁上配合形成有凸伸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二凸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复位通道的内壁上配合形成有分别凸伸于所述两个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三凸块。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关槽,所述开关限位并移动于该开关槽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开关,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外壳上并能够在外壳上移动,以带动所述所述第一连接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连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转轴,每个转轴分别连接于其对应的接触部并能够随该接触部的移动而转动,每个所述转轴开设有第一卡槽,多个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不完全相同,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分动状态时,所述转轴仅卡持于最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转轴卡持于所有所述第一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弹片和卡簧,所述卡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所述接触部形成于所述卡簧的另一端并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卡簧形成有一钩爪,所述弹片一端限位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压接端形成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所述弹片挤压且另一端卡持于所述钩爪,当所述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卡簧发生形变时,所述钩爪改变朝向,所述弹片另一端脱离钩爪并向所述连接板一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的一端限位于该滑槽内,且该连杆能够同时随开关移动以及在所述滑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t形槽,所述连杆限位于所述滑槽内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杆体、扁平状的第一卡持部以及柱状的第二卡持部,所示第一卡持部并始终卡在最长的所述第一卡槽内,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联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持部卡至其余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杆体和第二卡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颖
申请(专利权)人: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