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19817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壳体上,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光源模块设置于壳体上且邻近设置于入光侧,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电路板包含基板和第一延伸部。基板平行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第一延伸部连接于基板的上缘,且第一延伸部垂直于基板并朝向导光板延伸,导光板位于第一延伸部与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指一种利用电路板来限制导光板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包含胶框110、光源模组120、导光板130、后壳体140、光学膜片150、散热片160和螺丝170。光源模组120设置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131,光源模组120具有发光兀件121。光源模组120通过螺丝170固定于散热片160上。发光元件121发出的光源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131进入导光板130,并通过导光板130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其中,发光元件121 —般为发光二极管(LED)。当LED与导光板130平齐时,背光模组100的光学品味表现最佳,图1中,导光板130的出光面132与发光元件121的上缘1211平齐。但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由于胶框110通常为塑胶框,材质较软,胶框110成型时可能会有翘曲,导致后续背光模组100组装时,与胶框110组装的元件容易发生翘曲的现象。继而导致LED与导光板130对位不佳,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整体光学品味变差,影响画质,又由于胶框110的存在,加大了背光模组100非显示区的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利用电路板来限制导光板的位置的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壳体上且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出射至该入光侧,该电路板包含基板和第一延伸部。基板平行于该入光侧;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上缘,且该第一延伸部垂直于该基板并朝向该导光板延伸,该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壳体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下缘,且该第二延伸部平行于该第一延伸部,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或者第一遮光双面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电路层,该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为金属板,该基板与该电路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或者该基板为非金属板。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者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该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导光板和光源模块。导光板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壳体上且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出射至该入光侧,该电路板包含基板和第一延伸部。基板平行于该入光侧;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上缘,且该第一延伸部垂直于该基板并朝向该导光板延伸,该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壳体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下缘,且该第二延伸部平行于该第一延伸部,该导光板夹持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延伸部与该基板一体成型。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件或者第一遮光双面胶。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电路层,该复数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基板为金属板,该基板与该电路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层;或者该基板为非金属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件;或者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双面胶,该第二双面胶将该液晶面板与该第一延伸部固定。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光源模组的电路板的第一延伸部或者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组合将导光板进行限位,确保了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同时取消了胶框,使得背光模组整体变薄,并减小了非显示区的宽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及图3,图2为本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光源模组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背光模组200包含光源模块220、导光板230和壳体240。导光板230设置于壳体240上,导光板230具有入光侧231。光源模块220具有电路板222和复数个设置于电路板222上的发光元件221。光源模块220设置于壳体240上,且邻近设置于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发光兀件221具有发光面2211,发光元件221的发光面2211发出的光线射出至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并经由入光侧231进入导光板230内部。电路板222包含基板2221和第一延伸部2225。基板2221平行于导光板230的入光侧231,基板2221具有上缘2223,第一延伸部2225连接于该上缘2223,且第一延伸部2225垂直于基板2221并朝向导光板230延伸,导光板230位于第一延伸部2225与壳体240之间。如图2所不,第一延伸部2225与基板2221为一体成型,电路板221的侧面为一个朝向导光板230的倒L的形状。第一延伸部2225按压住导光板230的出光面232,使得导光板230于方向AA’上的移动受到限制,确保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当然,第一延伸部2225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基板2221,而不需要与基板2221 —体成型,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光源模块与导光板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与图2中的背光模组不同的是,图4中的电路板222还具有第二延伸部2226。基板具有下缘2224。第二延伸部2226连接于基板2221的下缘2224,且第二延伸部2226平行于第一延伸部2225并朝向导光板230延伸。由图4可以看出,导光板230夹持于第一延伸部2225与第二延伸部2226之间。同样的,由于第一延伸部2225和第二延伸部2226于方向AA’上限制了导光板230的移动,确保了背光模组200的光学品味。图4中与图2中的标号相同的元件与图2中的作用相同,不另赘述。同样的,第二延伸部2226也可以同基板2221 —体成型。如图4所示,电路板2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含:?壳体,具有底板;?导光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导光板具有入光侧;以及?光源模块,设置于该底板上且邻近设置于该入光侧,该光源模块具有电路板和复数个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出射至该入光侧,该电路板包含:?基板,该基板平行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以及?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连接于该基板的上缘,且该第一延伸部垂直于该基板并朝向该导光板延伸,该导光板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底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丰陈建泷蔡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