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750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四根立柱、中心顶杆,各相邻立柱之间都连接有偶数根边折叠杆,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中,一半边折叠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半边折叠杆的两端与立柱上的活动铰链连接,每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都与中心顶杆之间连接有中心折叠杆,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上的活动铰链连接,中心折叠杆之间两两组成一对交叉设置。特别对于大尺寸的折叠,该方案可以减少中心杆柱,并不影响空间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帐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折叠帐篷结构种类很多,多采用有四根立柱、四组相同的边折叠杆,各相邻立柱之间都连接有一组边折叠杆,一组边折叠杆包括两根边折叠杆,一根边折叠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根边折叠杆的两端与立柱上的活动铰链连接,每相邻两立柱之间的两个折叠杆都与中心顶杆之间连接有中心折叠杆。帐篷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靠上、下移动活动铰链得以收放。帐篷展开后(如图1)理论上4个活动铰链A、B、C、D点和中心组E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但实际上由于折叠杆本身的自重,中心组E点会低于其它各点。而且,由于实际使用要加上帐篷顶,时间越久,中心组E点就越向下垂。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帐篷本来就是为了利用内部的空间,常用的这种帐篷,里面的空间由于中心组的下垂而被压缩,空间利用率就比较低下,外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够美观。一些较大尺寸的折叠帐篷也因此需加上一个中心杆立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帐篷,在不改变任何使用方法、不增加外观尺寸,不改变包装尺寸的前提下,扩展了内部空间,增加了帐篷的使用效率,耐用性也得以提升;特别对于大尺寸的折叠,该方案可以减少中心杆柱,并不影响空间的使用。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四根立柱、中心顶杆,各相邻立柱之间都连接有偶数根边折叠杆,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中,一半边折叠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半边折叠杆的两端与立柱上的活动铰链连接,每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都与中心顶杆之间连接有中心折叠杆,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上的活动铰链连接,中心折叠杆之间两两组成一对交叉设置,两者之间有两个交叉铰接点O、O’,组成一对的两个中心折叠杆上分别有折叠点为g、f,其中一个中心折叠杆与固定铰链的连接点为e,与边折叠杆的连接点为i,另一个中心折叠杆与活动铰链的连接点为h,与边折叠杆的连接点为j,其中oh>oe,of>og,o’g >o’f,o’i>o’j,oe+of=oh+og, o,g + o,j = o,f + o,i。本技术的折叠帐篷采用中心折叠杆偏心,不对称的组合代替现有帐篷中心折置杆对称组合,有效的解决了帐蓬中心下垂,提闻了帐蓬的有效利用空间,提闻了帐蓬的使用寿命,制作方便,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折叠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折叠帐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帐篷收缩以后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帐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帐篷收缩以后的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中心折叠杆分别与边折叠杆和中心顶杆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四根立柱11,12,13,14、中心顶杆10,各相邻立柱之间都连接有偶数根边折叠杆,本实施例以一边有两根边折叠杆为例,立柱11与立柱12之间连接有边折叠杆71,72,立柱12与立柱13之间连接有边折叠杆73,74,立柱13与立柱14之间连接有边折叠杆75,76,立柱14与立柱11之间连接有边折叠杆77,78,这里所谓的一根边折叠杆可以是一整根长杆也可以是由两根短折叠杆铰接起来。立柱之间的两根边折叠杆中,一根边折叠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根边折叠杆的两端与立柱上的活动铰链连接,边折叠杆71两端分别与立柱11上的固定铰链31和立柱12上的固定铰链32连接,边折叠杆72两端与分别立柱11上的活动铰链21和立柱12上的活动铰链22连接,边折叠杆73两端分别与立柱13上的固定铰链33和立柱12上的固定铰链32连接,边折叠杆74两端分别与立柱13上的活动铰链23和立柱12上的活动铰链22连接,边折叠杆75两端分别与立柱13上的固定铰链33和立柱14上的固定铰链34连接,边折叠杆76两端分别与立柱13上的活动铰链23和立柱14上的活动铰链24连接,边折叠杆77两端分别与立柱11上的固定铰链31和立柱14上的固定铰链34连接,边折叠杆78两端分别与立柱11上的活动铰链21和立柱14上的活动铰链24连接;固定铰链31、32、33、34都固定在立柱的顶端,活动铰链21、22、23、24可沿着立柱上下滑动。每相邻两立柱之间的两个折叠杆都与中心顶杆10之间连接有中心折叠杆81,82 (本实施例以一边有两根中心折叠杆为例),即总共有四组中心折叠杆81,82,如图7,一个中心折叠杆81与中心顶杆10上的固定铰链9连接,另一个中心折叠杆82与中心顶杆10上的活动铰链6连接,中心折叠杆81与中心折叠杆82之间交叉设置,两者之间有两个交叉铰接点0、0’,中心折叠杆81与中心折叠杆82上分别有折叠点分别为g、f,中心折叠杆81与固定铰链9的连接点为e,与折叠杆71的连接点为i,中心折叠杆82与活动铰链6的连接点为h,与折叠杆72的连接点为 j,其中 oh>oe, of>og, o’ g >o,f , o’ i>o’ j, oe+of=oh+og, o’ g + o’ j = o’ f + o’ i。这样使得中心折叠杆为不对称结构,两个折叠杆的铰接点ο和O’偏心;帐篷展开时,两个人位于帐篷结构的两端,每人抓住边折叠杆,并向外拉伸,,连接在固定铰链31、32、33、34上的边折叠杆71、73、75、77展开,同时四个立柱上的活动铰链21、22、23、24沿着立柱向上升,带动连在活动铰链上的边折叠杆72、74、76、78向上升并展开,连接在边折叠杆上的中心折叠杆向上提升,中心顶杆10向上提升,在上升过程中,中心顶杆10上端的h点上升的距离大于中心顶杆底部e点上升的距离,e点原来是与a、b、C、d各点(四个立柱上活动铰链处分别为a、b、C、d四点)同时上升,基本是在同一平面,而现在由于活动铰链6向上提升的距离更大,从而带动中心顶杆底部的e点提升的距离,形成整个中心折叠杆向上抬升。完全展开后,e点将高于a、b、c、d各点,即中心点闻于沿闻,有效的解决了帐蓬中心下垂,提闻了帐蓬的有效利用空间,提闻了帐蓬的使用寿命。反之,帐篷收拢时,将立柱向内推,整个折叠杆收如图6,其使用十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立柱、中心顶杆(10),各相邻立柱之间都连接有偶数根边折叠杆,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中,一半边折叠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半边折叠杆的两端与立柱上的活动铰链连接,每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都与中心顶杆(10)之间连接有中心折叠杆,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10)上的固定铰链(9)连接,另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10)上的活动铰链(6)连接,中心折叠杆之间两两组成一对交叉设置,两者之间有两个交叉铰接点o、o’,组成一对的两个中心折叠杆上分别有折叠点为g、f,其中一个中心折叠杆(81)与固定铰链(9)的连接点为e,与边折叠杆的连接点为i,另一个中心折叠杆(82)与活动铰链(6)的连接点为h,与边折叠杆的连接点为j,其中oh>oe,of>og,o’g?>o’f?,o’i>o’j,oe+of=oh+og,o’g?+?o’j?=?o’f?+?o’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立柱、中心顶杆(10),各相邻立柱之间都连接有偶数根边折叠杆,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中,一半边折叠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上的固定铰链连接,另一半边折叠杆的两端与立柱上的活动铰链连接,每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偶数根边折叠杆都与中心顶杆(10)之间连接有中心折叠杆,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10)上的固定铰链(9)连接,另一半中心折叠杆与中心顶杆(10)上的活动铰链(6)连接,中心折叠杆之间两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洲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