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7464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旨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空间,承受能力强的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框架前横梁、框架后横梁、升降传动系统、提升大轴、升降载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钢,所述的C形钢由框架左纵梁和框架右纵梁组成,框架前横梁固定在框架左纵梁前端,框架后横梁固定在框架右纵梁后端,作为优选所述的提升大轴两端设置提升链轮,所述的提升链轮置于C形钢内,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置于C形钢内,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前端设有两个左垂接点,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后端设有两个右垂接点,所述的升降载车架悬挂在所述的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上,加宽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的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是框架提升机构,具体来说是一种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框架机构纵梁的形钢有两种:一是用H形钢作移动纵梁,H形钢结构受力稳定性好但在使用过程中H形钢只能利用一半空间,浪费场地,二是用槽钢作移动纵梁,槽钢内的空间虽能被有效利用,但横向受力差,移动框架的刚性弱,且槽钢自重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空间,承受能力强的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包括框架前横梁、框架后横梁、升降传动系统、提升大轴、升降载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钢,所述的C形钢由框架左纵梁和框架右纵梁组成,框架前横梁固定在框架左纵梁前端,框架后横梁固定在框架右纵梁后端。作为优选所述的提升大轴两端设置提升链轮,所述的提升链轮置于C形钢内。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置于C形钢内。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前端设有两个左垂接点,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后端设有两个右垂接点,所述的升降载车架悬挂在所述的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上。作为优选,加宽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C形钢由框架左纵梁和框架右纵梁组成,所述的提升链轮和升降传动系统置于C形钢内增加了框架的容车宽空间,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后端设有两个右垂接点,所述的升降载车架悬挂在所述的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上,加宽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的位置使得框架的稳定性更好,承受力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框架前横梁3、框架后横梁4、升降传动系统5、提升大轴6、升降载车架7,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钢,所述的C形钢由框架左纵梁I和框架右纵梁2组成,框架前横梁3固定在框架左纵梁I前端,框架后横梁固定在框架右纵梁2后端,所述的提升链轮8置于C形钢内,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5置于C形钢内,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前端设有两个左垂接点,所述的升降传动系统后端设有两个右垂接点,所述的升降载车架悬挂在所述的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上,加宽两个左垂接点和两个右垂接点的位置。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通过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技术,但不限制本技术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包括框架前横梁、框架后横梁、升降传动系统、提升大轴、升降载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钢,所述的C形钢由框架左纵梁和框架右纵梁组成,框架前横梁固定在框架左纵梁前端,框架后横梁固定在框架右纵梁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包括框架前横梁、框架后横梁、升降传动系统、提升大轴、升降载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C形钢,所述的C形钢由框架左纵梁和框架右纵梁组成,框架前横梁固定在框架左纵梁前端,框架后横梁固定在框架右纵梁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内置式框架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大轴两端设置提升链轮,所述的提升链轮置于C形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开江应小东罗燕李笑东孙鹏程陈孝和陈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子华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