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英泽专利>正文

用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术中复位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0913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1:56
用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术中复位定位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手术中进行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并实施有效维持,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滑轨、角度定位杆、旋转定位杆、针座、足靴,滑轨为两条,平行固定在手术台上,角度定位杆每组两根分别连接在两条滑轨上,它们的下端与滑轨为可滑动连接,旋转定位杆为2-4个,连接在一侧的滑轨上,它们的上部弯曲为圆弧状,在前端有安装克氏针/斯氏针的针座,下端与滑轨为可滑动连接,足靴位于滑轨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可以快速准确复位骨折、恢复下肢力线并有效维持,极大地改变了目前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手术中骨折固定后容易出现下肢力线不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手术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手术中进行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并实施有效维持的复位定位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膝关节周围骨折主要包括股骨远端骨折和胫骨近端骨折。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多节段骨折和粉碎骨折等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诊治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手术治疗是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缺乏有效的参照物,解剖复位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对术者要求较高,对于粉碎骨折,骨折复位往往不满意。此外,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应恢复其下肢力线。然而,由于手术操作的需要,术中均会多次屈曲或伸直膝关节、无意识或有目的地内旋或外旋下肢,骨折固定后容易出现下肢力线不良。术后力线不良是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下肢功能,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同时骨折(即浮膝损伤),经常发生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的医疗事故。对于浮膝损伤的患者,术中需要两位助手分别把持骨和胫骨,术中不能稳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力线,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此外,两位助手可能挤占术者空间,影响术者手术操作。目前,临床上没有可辅助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并有效维持的装置,设计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术中复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构成中包括滑轨(1)、角度定位杆(2)、旋转定位杆(3)、针座(8)、足靴(11),滑轨(1)为两条,平行固定在手术台上,角度定位杆(2)为四根,分为两组,每组两根分别连接在两条滑轨(1)上,角度定位杆(2)的下端与滑轨(1)为可滑动连接,旋转定位杆(3)为2?4个,连接在一侧或两侧的滑轨(1)上,旋转定位杆(3)的上部弯曲为圆弧状,在旋转定位杆(3)的前端有安装克氏针/斯氏针的针座(8),旋转定位杆(3)的下端与滑轨(1)为可滑动连接,足靴(11)位于滑轨(1)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术中复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构成中包括滑轨(I)、角度定位杆(2)、旋转定位杆(3)、针座(8)、足靴(11),滑轨(I)为两条,平行固定在手术台上,角度定位杆(2)为四根,分为两组,每组两根分别连接在两条滑轨(I)上,角度定位杆(2)的下端与滑轨(I)为可滑动连接,旋转定位杆(3)为2-4个,连接在一侧或两侧的滑轨(I)上,旋转定位杆(3)的上部弯曲为圆弧状,在旋转定位杆(3)的前端有安装克氏针/斯氏针的针座(8),旋转定位杆(3)的下端与滑轨(I)为可滑动连接,足靴(11)位于滑轨(I)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术中复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杆(2)、旋转定位杆(3)的下端与滑轨(I)之间分别由滑动座(4)相连接,滑动座(4)的上部有直立的连接板(5),连接板(5)上有横向的螺孔,角度定位杆(2)、旋转定位杆(3)的下端有横向的连接孔,连接螺栓(6)通过连接孔和螺孔将角度定位杆(2)、旋转定位杆(3)下端固定在滑动座(4)的上部,滑动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李嘉张奇郑占乐张英泽
申请(专利权)人:张英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