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在配备有多个异构通信模块(例如,长期演进(LTE)、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的终端中避免设备内干扰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由第二通信模块所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和预测由第二通信模块所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二者之一;向基站发送干扰出现信息消息用于控制避免干扰;以及根据包含在由基站所发送的干扰出现信息消息中的控制命令通过执行切换和不连续接收之一来进行控制以避免所述干扰。所述终端向小区提供干扰相关的信息,所述小区基于所述干扰相关信息配置所述不连续接收(DRX),并且所述终端通过被控制的DRX操作能够减轻设备被干扰,从而导致通信模块可靠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避免配备有多个异构通信模块的终端中的设备内干扰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借助于智能手机广泛使用诸如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各种无线技术。为了满足各种用户需求,目前便携终端普遍集成几种通信技术(例如,诸如长期演进(LTE)/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蜂窝技术、WLAN、蓝牙、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PS)),它可以潜在地导致技术间的干扰问题。这个问题在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中以设备内共存(IDC)的名义正在讨论。LTE/UMTS通信技术运行在各种频带上,而蓝牙和WLAN运行在2,400 2483.5MHz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上。在为LTE/UMTS通信分配的频带当中,频带4 (2300 2400MHz)和频带7 (2500 2670MHz)上行链路接近于蓝牙和WLAN所使用的ISM频带,使得两种技术模块的同时运行引发严重的互相干扰。在LTE中,不连续接收(DRX)操作被定义用于减小用户设备(UE)的功耗。就是说,UE定期地检查下行链路信道,以便仅仅当检测到下行链路流量时唤醒,但是当没有检测到下行链路流量时保持睡眠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相关技术的LTE系统中,DRX操作被设计仅仅考虑下行链路流量并且因此上行链路流量被发送而不论DRX样式。近来,DRX技术正在被考虑来减小干扰。然而,DRX技术被限制在它的利用相关技术的DRX来实现这个目的的能力中,它不能控制引发实际干扰的发送信号(上行链路信号)。问题的解决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是处理至少以上所提及问题和/或缺点并且提供至少以下所描述的优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提供用于避免出现在并入移动终端中的异构通信模块之间(例如,长期演进(LTE)和无线局域网(WLAN)之间、LTE和蓝牙之间、或者LTE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之间)的设备内共存干扰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当检测或预测到非蜂窝通信模块的设备内干扰时,用户设备(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演进节点B (eNB)(或者小区)发送干扰相关的信息,使得eNB在不活跃时间内用上行链路发送的限制来配置不连续接收(DRX)以便减小干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在配备有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的终端中用于避免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由第二通信模块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和预测由第二通信模块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二者之一;向基站发送干扰出现信息消息用于控制避免干扰;以及根据包含在基站所发送的干扰出现信息响应消息中的控制命令,控制通过执行切换和不连续接收之一来避免干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在终端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用于避免干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的收发器,用于与基站通信信号;干扰通信检测器/确定器,用于检测针对第二通信模块的激活请求;并且用于确定第二通信模块当被激活时是否干扰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以及控制器,用于产生并且用于向基站发送干扰出现信息消息用于控制避免干扰,并且用于根据包含在干扰出现信息消息中的控制命令控制执行切换或不连续接收过程。从结合附图公开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优点和突出特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考虑当前干扰状态和潜在干扰原因的情况下时间复用所述发送,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干扰避免方法有利于减轻在用于蜂窝通信和另一无线通信的两个通信模块之间的设备内共存干扰。附图说明从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在与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相邻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图示;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避免干扰过程的信令图示;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的避免干扰过程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演进节点B (eNB)的避免干扰过程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UE配置的方框图;以及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eNB配置的方框图。整个图形中,应当注意到,相似的参考编号被用于描述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点和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提供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以有助于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它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有助于其理解,但是这些将被看做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晰和简洁起见可以忽略对熟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和单词并不限于词典含义,而是仅仅被专利技术人用于使得能够清晰和一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因此,提供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定义的本专利技术,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是显而易见的。将理解到,单数形式“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清晰地指示相反。因此,例如,“组件表面”的指代包括一个或多个这种表面的指代。尽管所述描述针对作为蜂窝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TE),但是能够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其它蜂窝通信技术。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在与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相邻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图示。参照图1,在小区使用频带40和无线局域网(WLAN)使用信道I或者小区使用带7和WLAN使用信道13或14的情况中设备内共存干扰变得更糟。这种设备内共存干扰依赖于小区的位置和信道、WLAN的信道、以及流量样式(traffic pattern)而动态变化,在蓝牙技术的示例情形中,将所述设备分类为主设备和从属设备,并且将蓝牙发送定时与主设备的时钟同步,以便以至少0.625ms的间隔执行所述发送。这意味着蓝牙发送可以以0.625ms的间隔引发干扰。在以时分双工(TDD)模式操作WLAN的情形中,设备内共存干扰可以发生在上行链路发送时段。因此需要特别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干扰避免方法。在以下描述中,终端(或者用户设备(UE))包括负责与蜂窝网络进行蜂窝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以及负责与互联网协议(IP)网络或接入点(AP)短或长距离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模块。在这种情形中,第一通信模块能够是负责与基站(例如演进节点B(eNB))通信的蜂窝通信模块,并且第二通信模块能够是有可能对借助于第一通信模块的蜂窝通信(例如LTE通信)引发干扰的WLAN模块、蓝牙模块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之一。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实施例的避免干扰过程的信令图示。图2示出UE201和eNB203之间的干扰过程。在步骤205中,UE201与eNB203交换控制消息以附接到所述网络。接下来,在步骤207中,UE201确定第二通信模块是否被使能或者请求被激活。这意味着UE201检测或预测到由干扰通信技术(CT)导致的干扰。为了检测或预测所述的干扰出现,LTE通信模块能够具有关于GPS或WLAN是否活跃的信息、检测干扰CT (例如蓝牙、WLAN以及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27 KR 10-2011-0097469;2010.10.11 US 61/3911.一种在配备有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的终端中用于避免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由第二通信模块所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和预测由第二通信模块所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二者之一; 向用于控制避免干扰的基站发送干扰出现信息消息;以及 根据包含在被基站发送的干扰出现信息响应消息中的控制命令,通过通过执行切换和不连续接收之一来进行控制以避免所述干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 当控制命令指令不连续接收时,确定上行链路活跃指示符是否被设置,以及 当上行链路活跃指示符被设置时,允许终端仅仅在不连续接收的活跃时间中执行上行链路发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在活跃时间之外阻止与专用调度请求、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声探参考符号(SRS)以及半持久调度有关的数据发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当终端处于随机接入过程时,允许接收与随机接入过程有关的消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出现信息消息包括关于被干扰所影响的频带、所述频带的中心频率、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以及第二通信模块的可预测活动的至少之一的信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干扰出现信息消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检测到由第二通信模块所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和预测到由第二通信模块所引发的对第一通信模块通信的干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宰赫,金成勋,GJ范利肖特,郑景仁,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