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8285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05
一种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包括排水框体和填载框体,排水框体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填载框体设置于排水框体侧板旁侧,形成有容载填充物的容腔,容腔的底部腔壁为底板自侧板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容腔的一侧腔壁共用排水框体的侧板;填载框体还包括相对于侧板设置的、形成容腔另一侧腔壁的侧壁,以及连接于侧板和侧壁顶部的框架梁;容腔顶部具有开口;其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将箱涵式排水口结构置于基床,并向箱涵式排水口结构的填载框体内投入填充物;由于设置了填载框体,通过向填载框体内填入填充物而增加排水口结构的重量,抗风浪稳定性好;而填充物不需与排水口结构一同起吊,降低了施工难度,成本低,施工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系统的排水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如火力发电工程、核电工程或其它工业工程系统中,往往需要大量用水,故而需配置供水系统,即在水域取水,经使用循环后,再排放回水域。排水口是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工程系统多采用箱涵式排水口结构,以满足施工的可能性,尽量减轻施工难度,降低工程造价。传统的箱涵式排水口多采用整体式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排水口箱涵在岸上陆地或半潜驳船上预制,水下开挖排水口基槽后,抛填块石基床、整平,然后采用大型浮吊或半潜驳船等水上运输起重装置运至基槽并安装。安装完后,箱涵两侧抛填回填块石,通过箱涵两侧的回填块石发挥约束作用。对于沿海、湖等大型水域建设的火力发电工程等工业工程体系,其供水系统的所在水域往往具有较大风浪,而传统的箱涵式排水口其内部是空心的,重量轻,其抗风浪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对此,常规做法是加厚箱涵结构的尺寸,这导致单件重量增加很多,工程量增大;且由于水上起重船的吊重能力限制,其吊装施工难度亦大大增加,施工成本急剧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箱涵式排水口结构抗风浪稳定性差,不能满足大风浪水域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框体,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侧板和顶板围覆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排水通道;及填载框体,设置于所述排水框体侧板旁侧,形成有容载填充物的容腔,所述容腔的底部腔壁为所述底板自所述侧板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容腔的一侧腔壁共用所述排水框体的侧板;所述填载框体还包括相对于所述侧板设置的、形成所述容腔另一侧腔壁的侧壁,以及连接于侧板和侧壁顶部的框架梁;所述侧壁底部与所述容腔的底部腔壁连接,所述容腔顶部具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框体,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侧板和顶板围覆形成有前后贯通的排水通道;及 填载框体,设置于所述排水框体侧板旁侧,形成有容载填充物的容腔,所述容腔的底部腔壁为所述底板自所述侧板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容腔的一侧腔壁共用所述排水框体的侧板;所述填载框体还包括相对于所述侧板设置的、形成所述容腔另一侧腔壁的侧壁,以及连接于侧板和侧壁顶部的框架梁;所述侧壁底部与所述容腔的底部腔壁连接,所述容腔顶部具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壁前端顶部的前框架梁,以及连接于所述侧壁后端顶部的后框架梁;所述前框架梁和后框架梁之间间隔设置有连接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载框体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填载框体前端和/或后端;立柱上端与所述框架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容腔的底部腔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载框体的前端和/或后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涵式排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立柱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架梁中部的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截面面积大于其余立柱的截面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箱涵式排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兆荣王晓村廖泽球彭明祥汤东升何小华陆晓琴徐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