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的地下室结构与施工方法,具体是指。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加速,人们对地下室空间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室、人防地下室建设数量越来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如何解决地下室的抗浮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引起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地下室抗浮设计分三种情况:1地下室施工完毕后便停止降水,这时即便地上结构层数较多,但因上部结构还没有施工,地下室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这种情况应对地下室进行施工阶段的抗浮验算,并采用相关的抗浮措施;2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室埋深较大、地上结构层数较少,这种情况下,结构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需对整体结构进行抗浮验算;3结构本身的自重可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但地下室底板也需进行抗浮设计。近年来许多建筑物地下室出现了因水浮力造成结构整体上浮或地下室底板局部隆起的工程事故,通过现场踏勘分析,发现此类建筑房屋基底均为不透水土层的地基(基岩或粘土 )。由于该类地基为不透水土层,土层中没有地下流动水,土层中仅可能出现少量的裂隙水或上层滞水,地勘报告中自然反映不出地下水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包括垫层(1)、以及垫层(1)上的地下室底板(2),垫层(1)和地下室底板(2)上设置有集水坑(3),其特征在于:在垫层(1)下方铺设有一层砂砾层(4),在集水坑(3)四周铺设有过滤层(5),在砂砾层(4)内铺设有导流管(6),导流管汇集到过滤层(5)内,在集水坑(3)的侧壁上安装有引流管(7),集水坑(3)通过引流管(7)与过滤层(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包括垫层(I)、以及垫层(I)上的地下室底板(2),垫层(I)和地下室底板(2)上设置有集水坑(3),其特征在于:在垫层(I)下方铺设有一层砂砾层(4),在集水坑(3)四周铺设有过滤层(5),在砂砾层(4)内铺设有导流管(6),导流管汇集到过滤层(5)内,在集水坑(3)的侧壁上安装有引流管(7),集水坑(3)通过引流管(7)与过滤层(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砂砾层(4)下还铺设有土工布(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7)上安装有压力阀(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管(6)上分布有多个直径0.5 2mm的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6)为PVC塑料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6)的铺设密度为0.6 1.2米/平方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柱红,刘广均,罗苓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