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池锚杆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定位,b钻孔,c安装锚杆钢筋,d放入注浆导管,e灌浆,f锚杆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流池锚杆抗浮方法具有施工步骤设计合理,锚杆与底板连接结构制作简便、安全,优化设计,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构筑物的抗浮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地下结构在施工、捡修等空载期间均需考虑抗浮措施,按常规,通常是加厚结构底板、墙板厚度,增加结构自身重量以达到抗浮目的。中国专利CN100595397C于2007年12月10日公开了一种植筋和锚杆相结合的抗浮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锚杆孔位布点,钻锚杆孔,和料制备钢筋锚固剂以及锚杆植筋。但由于其锚杆孔孔深很浅,只有400 550mm,难以产生足够的锚杆拉力。中国专利CN101914915A于2010年7月24日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的施工方法及专用长螺旋钻机,其中采用长螺旋钻机,将长螺旋钻机移动、对准锚杆设计位置,固定设备,开动钻机钻孔,达到设计孔深后,开动水泥浆泵设备,将水泥浆泵入钻杆内,边注浆、边提钻杆,同时使用钻机自身起吊装置吊起锚杆,注浆完成后,将锚杆插放入钻孔内,如遇锚杆无法放入,可使用振动锤抵住锚杆上端,振动使锚杆插入钻孔内,移动钻机,进行下一锚杆的施工。显然这种先注浆后锚杆插入钻孔内的施工方法会使注浆料与锚杆的粘附程度和锚杆竖向抗拔承载力产生不确定性,毕竟施工中会“遇锚杆无法放入”的情况。为减少结构重量,降低工程造价,利用锚杆技术抗浮,但目前在业界尚无成熟技术可参考。因此已知的锚杆抗浮技术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地下岩基的有利条件,在岩基内植入锚杆,达到抗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定位 根据设计施工图在旋流池基底测出旋流池的圆心点,锚杆在池底环形布置,根据圆心点,以不同的径向距离定出不同半径处锚杆的位置;根据不同半径处锚杆的数量,按照环向间距相等的原则,确定每个铺杆的位置; b、钻孔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孔径和锚杆的数量,以及锚入岩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专业的潜孔钻设备进行钻孔; C、安装锚杆钢筋 钻孔成型后,及时安装锚杆钢筋,每个孔放置两根锚杆钢筋,安装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25_ ;放置前事先在两根钢筋的底部焊接一个圆形钢箍,使钢筋在下入孔中的准确位置,同时使两根钢筋之间的间距,钢筋底部与锚杆孔底之间的距离为50mm,钢筋采用25t吊车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 d、放入注浆导管 在放置钢筋的同时进行灌浆的准备工作,钢筋放置完毕,随即放入注浆导管,注浆导管最大外径采用直径为50mm的PVC管,注浆导管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IOOmm ;同时搭设一个简易活动脚手架,便于注浆导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浆使用; e、灌浆 将锚杆孔清理干净,排放锚杆孔内积水,使用强度等级为M-50的灌浆料,灌浆前将灌浆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导管顶托法灌注,灌浆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开灌前作好现场准备及机具检修,防止产生故障,导管随灌浆面上升,逐步提升,灌浆面掩埋导管O. 5 lm,同时要求将钻孔预埋的护筒一起扒出;灌浆导管采用4m长的PVC管,灌浆过程中要逐步提升灌浆导管,以使灌浆体灌注密实; f、锚杆检测 锚杆施工完后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进行检测,锚杆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规范要求,锚杆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5%。本专利技术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锚入岩石深度大于4m。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锚入旋流池结构底板部分长1. 5 1. Sm。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孔孔径为120 150mm。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径向距离为O. 8 1. 5m,其环形距离为均匀分布。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采用直径为26 30mm的螺纹钢筋。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锚杆端部到锚杆孔底的距离为50 8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优点 1、施工步骤设计合理,锚杆与底板连接结构制作简便、安全; 2、优化设计,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流池底板锚杆布置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流池底板和锚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锚杆,2环梁,R R5半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定位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流池底板锚杆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流池底板和锚杆结构示意图。根据设计施工图,首先在旋流池基底投测出旋流池的圆心点,根据圆心点,以不同的径向距离定出不同半径处锚杆的位置;根据不同半径处锚杆的数量,按照环向间距相等的原则,所述锚杆径向距离为lm,其环形距离为均匀分布,以正东方向为起点,确定每个锚杆的位置。b、钻孔 旋流池底板采用锚杆与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孔径为120mm和锚杆的数量为140根,以及锚入岩石的有效深度大于4m ;所述锚杆锚入旋流池结构底板部分长1. 5m,待定位好后,用专业的潜孔钻设备进行钻孔,钻孔顺序由东往西,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分批进行有序施工。C、安装锚杆钢筋 钻孔成型后,安排施工人员及时安装直径为28mm的螺纹钢筋,每个孔放置两根,放置前需对原材料进行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安装时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25mm。放置前事先在两根钢筋的底部焊接一个外径为80mm的圆形钢箍,所述锚杆钢筋采用HRB335钢筋,保证钢筋在下入孔中的准确位置,同时保证两根钢筋之间的间距,钢筋底部与锚杆孔底之间的距离为50mm。钢筋采用25t吊车集中掉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d、放导管 在放钢筋的同时,即进行灌浆的准备工作,钢筋完毕后,随即放入注浆管,导管最大外径采用直径为50mm的PVC管,注浆管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100mm。同时搭设一个简易活动脚手架。便于导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浆使用。e、灌浆 本工程使用强度等级为M-50的灌浆料,采用水下导管顶托法灌注,灌浆前,将需要的灌浆料掉入旋流池基底,应将锚杆孔清理干净,排放孔内积水。灌浆应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开灌前作好现场准备及机具检修,防止产生故障。导管随灌浆面上升,逐步提升、同时保证灌浆面掩埋导管O. 5 Im左右,同时要求将钻孔预埋的护筒一起扒出;灌浆导管采用4m长的PVC管,灌浆过程中要逐步提升,确保灌浆体灌注密实。f、锚杆检测 锚杆施工完后需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进行检测,锚杆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规范要求,锚杆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5%。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地下岩基的有利条件,在岩基内植入锚杆,采用锚杆与之底板连接,从而达到抗浮、降低造价的目的,在烟台宝钢钢管热轧旋流池施工上进行使用,取得减少石方开挖量和钢筋混凝土量各1170m3,降低工程造价230万,缩短施工工期20天,同时满足了在空载条件下的抗浮的良好效果。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流池锚杆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定位根据设计施工图在旋流池基底测出旋流池的圆心点,锚杆在池底环形布置,根据圆心点,以不同的径向距离定出不同半径处锚杆的位置;根据不同半径处锚杆的数量,按照环向间距相等的原则,确定每个锚杆的位置;b、钻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孔径和锚杆的数量,以及锚入岩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专业的潜孔钻设备进行钻孔;c、安装锚杆钢筋钻孔成型后,及时安装锚杆钢筋,每个孔放置两根锚杆钢筋,安装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25mm;放置前事先在两根钢筋的底部焊接一个圆形钢箍,使钢筋在下入孔中的准确位置,同时使两根钢筋之间的间距,钢筋底部与锚杆孔底之间的距离为50mm,钢筋采用25t吊车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d、放入注浆导管在放置钢筋的同时进行灌浆的准备工作,钢筋放置完毕,随即放入注浆导管,注浆导管最大外径采用直径为50mm的PVC管,注浆导管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100mm;同时搭设一个简易活动脚手架,便于注浆导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浆使用;e、灌浆将锚杆孔清理干净,排放锚杆孔内积水,使用强度等级为M?50的灌浆料,灌浆前将灌浆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导管顶托法灌注,灌浆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开灌前作好现场准备及机具检修,防止产生故障,导管随灌浆面上升,逐步提升,灌浆面掩埋导管0.5~1m,同时要求将钻孔预埋的护筒一起扒出;灌浆导管采用4m长的PVC管,灌浆过程中要逐步提升,确保灌浆体灌注密实;f、锚杆检测锚杆施工完后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进行检测,锚杆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规范要求,锚杆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池锚杆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定位 根据设计施工图在旋流池基底测出旋流池的圆心点,锚杆在池底环形布置,根据圆心点,以不同的径向距离定出不同半径处锚杆的位置;根据不同半径处锚杆的数量,按照环向间距相等的原则,确定每个铺杆的位置; b、钻孔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孔径和锚杆的数量,以及锚入岩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专业的潜孔钻设备进行钻孔; C、安装锚杆钢筋 钻孔成型后,及时安装锚杆钢筋,每个孔放置两根锚杆钢筋,安装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25_ ;放置前事先在两根钢筋的底部焊接一个圆形钢箍,使钢筋在下入孔中的准确位置,同时使两根钢筋之间的间距,钢筋底部与锚杆孔底之间的距离为50mm,钢筋采用25t吊车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 d、放入注浆导管 在放置钢筋的同时进行灌浆的准备工作,钢筋放置完毕,随即放入注浆导管,注浆导管最大外径采用直径为50mm的PVC管,注浆导管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IOOmm ;同时搭设一个简易活动脚手架,便于注浆导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浆使用; e、灌浆 将锚杆孔清理干净,排放锚杆孔内积水,使用强度等级为M-50的灌浆料,灌浆前将灌浆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导管顶托法灌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胜,刘埃平,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