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感应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及操作方法。提出的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包括:半圆带台阶屏蔽环(4)、全圆带台阶屏蔽环(5)、回转组件(6)、旋转驱动组件(7)、柜体组件(8)和电控柜(9);旋转驱动组件(7)的上端固联有回转组件(6),下端固联在柜体组件的内部;回转组件(6)的上端放置有全圆带台阶屏蔽环(5)。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凹球面在感应淬火时出现的尖角效应问题;解决了铲刀连接座的凹球面在绕其感应圈外弧面(3d’)回转时出现的球面水平感应间距难以控制的问题,因而使得凹球面感应淬火的淬硬层深度得到有效的控制,继而提升了淬火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感应热处理
,涉及,用于推土机铲刀连接座上的上盖凹球面和下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
技术介绍
公知的,推土机上铲刀,系通过铲刀连接座与推土机上的油缸动力驱动配合,实现其所需的万向转动功能。所述的铲刀连接座,是一合件的统称,包括“带有凹球面”的上盖和“带有凹球面”的下座,且二者用连接螺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下面,例举某推土机上所用铲刀连接座,具体说明其结构情况,如下: 1、铲刀连接座的上盖I。由图1、图2知,在铲刀连接座上盖I上,除设置有上盖凹球面la、上盖连接面Ib、上盖前端面lc、上盖后端面Id、上盖前尖角处α 1、上盖后尖角处α 2以外,还标记有:上盖凹球面半径尺寸SR1、上盖宽度尺寸L1、上盖前尖角处半径尺寸Ra 1、上盖后尖角处半径尺寸Ra 2 ; 2、铲刀连接座的下座2。由图3、图4知,在铲刀连接座下座2上,除设置有下座凹球面2a、下座连接面2b、下座前端面2c、下座后端面2d、下座前尖角处β 1、下座后尖角处β 2以夕卜,还标记有:下座凹球面半径尺寸SR2、下座宽度尺寸L2、下座前尖角处半径尺寸Ri3 1、下座后尖角处半径尺寸Rβ 2。 在图1、图2、图3、图4中,上盖I凹球面半径尺寸SRl等于下座凹球面半径尺寸SR2 ;上盖宽度尺寸LI等于下座宽度尺寸L2 ;上盖前尖角处半径尺寸R α I等于下座前尖角处半径尺寸RP I ;上盖后尖角处半径尺寸Ra 2等于下座后尖角处半径尺寸Ri3 2。需要说明的是,推土机在实施作业时,铲刀连接座在其作业的过程中则需要承受较大的工作载荷。其中,作为合件的铲刀连接座的凹球面由于与铲刀尾部的球头为可转动配合,因此,在其发生转动的同时,将伴随有不可避免的转动摩擦,工作次数越多、载荷越大,转动摩擦越为严重,因此,铲刀连接座的凹球面(上盖凹球面Ia和下座凹球面2a)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为提高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耐磨性,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如下: 1、整体淬火。即对铲刀连接座上盖与下座分别进行整体淬火,目的是获得铲刀连接座上的凹球面(上盖凹球面Ia和下座凹球面2a)所需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凹球面以外无需硬化的部位淬火后硬度过高,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另外,整体淬火的时间长达数小时,耗能高,因无其它更好的方法予以替代,故数十年来这种方法一直被沿用,其淬火质量难以保证,且生产耗时长、能源消耗大。2、局部淬火。为解决整体淬火出现的问题,一些企业曾尝试采用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等局部淬火的方法,对铲刀连接座凹球面(上盖凹球面Ia和下座凹球面2a)进行淬火,以期获得所需的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火焰加热时间、加热距离、移动速度及距离凭操作者的经验手工操作,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精确位置难以控制,使凹球面的淬火硬度、淬硬层深度、淬火均匀性难以满足使用要求,操作不当甚至引起凹球面烧熔、裂纹,造成铲刀连接座的报废。为解决上述整体淬火、局部淬火存在的不足,采用感应热处理技术对铲刀连接座的凹球面进行感应淬火处理,被认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感应淬火具有:①不必整体加热,电能消耗小;②加热速度快淬硬层易于控制硬度易于保证加热时间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存在以下问题,以致于目前虽然经过多次研究尝试,但却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所出现的凹球面淬火质量问题。具体如下: 1、尖角效应难以避免。由图1、图2、图3、图4知,由于铲刀连接座的上盖前尖角处α 1、上盖后尖角处α 2以及下座前尖角处β 1、下座后尖角处β 2的存在,在实施局部感应淬火时,易产生尖角效应,即在局部感应淬火时,位于尖角处的电流密集,易产生过热或过烧现象,甚至产生淬火裂纹。2、感应间距难以控制。由图1、图2、图3、图4并结合图5、图6、图7、图8知,需感应淬火部位为均凹球面,即铲刀连接座的上盖凹球面la、下座凹球面2a,但由于在实际作业中,淬火感应器3的有效感应弧面3d’与上盖凹球面Ia (或下座凹球面2a)间的感应间距(指上盖I或下座2绕其有效感应弧面3d’回转时在水平方向X、竖直方向Y上的感应间距)难以控制,即,如果在水平方向X上的感应间距过大或过小,将直接影响到凹球面的淬硬层深度;如果在竖直方向Y上,凹球面与感应圈外弧面的圆心未对准一致,出现上下错位,将造成二者间的感应间距上下不均匀,且直接影响到凹球面的淬火均匀性,继而影响淬火质量的控制。 3、低速回转难以实现。目前,通用淬火设备回转装置主轴的转速通常设定在6 - 210转/分以内,经试验研究确认,该转速范围内的最低转速过高,而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局部感应淬火,需在转速约2转/分的 情况下进行,故通用淬火设备不能满足铲刀连接座凹球面局部感应淬火的质量控制要求。鉴于此,就提高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耐磨性而言,如何有效地避免尖角效应的出现、解决感应间距控制的难题以及实现回转装置的低速回转,保证其凹球面所需的淬火硬度、淬硬层深度以及淬火均匀性,并省时省力、提高功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装置中采取屏蔽环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凹球面在感应淬火时出现的尖角效应问题;通过在装置中设置可调水平方向间距的回转组件,有效地解决了凹球面在绕其有效感应弧面回转时出现的球面水平感应间距难以控制的问题;通过在装置中设置可调竖直方向间距的旋转驱动组件,不仅解决了凹球面感应淬火时所需的低速回转问题,而且解决了凹球面与淬火感应器有效感应弧面之间存在的竖直感应间距难以控制的问题,继而进一步确保了淬火质量的控制;另外,该淬火装置结构新颖,操作方法简单,且省时省力高效,并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包括:半圆带台阶屏蔽环、全圆带台阶屏蔽环、回转组件、旋转驱动组件、柜体组件和电控柜;其中,旋转驱动组件的上端固联有回转组件,下端固联在柜体组件的内部;回转组件的上端放置有全圆带台阶屏蔽环;另外,电控柜设置有人机界面、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编码器、手动/自动选择旋钮、自动运行按钮、停止运行按钮。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所述的半圆带台阶屏蔽环,其上设置带有半圆台阶高度h’尺寸的半圆台阶型环带;所述的全圆带台阶屏蔽环,其上设置带有全圆台阶高度h"尺寸的全圆台阶型环带。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所述的回转组件,包括:带光轴螺栓、前螺母、后螺母、L型支架、支架底盘、紧固螺栓、a螺母、b螺母、c螺母、d螺母;四个L型支架,在支架底盘上以回转中心线δ ζ为圆心两两相向布局,且通过紧固螺栓、c螺母、d螺母,分别紧固在支架底盘上;四个带光轴螺栓的光轴端以回转中心线δ ζ为圆心两两相向布局,且通过前螺母、后螺母将带光轴螺栓固定在L型支架上。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所述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螺栓紧固组件、减速机、电机、圆托盘、键、调整螺母、带外螺纹轴套、紧定螺钉;圆托盘通过前述的紧固螺栓、a螺母、b螺母与支架底盘紧固连接。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所述的柜体组件,包括:减速机固定板、壳体、漏水通道、排水管;旋转驱动组件通过螺栓紧固组件紧固在减速机固定板上 ’另夕卜,在减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铲刀连接座凹球面的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装置包括:半圆带台阶屏蔽环(4)、全圆带台阶屏蔽环(5)、回转组件(6)、旋转驱动组件(7)?、柜体组件(8)和电控柜(9);其中,旋转驱动组件(7)的上端固联有回转组件(6),下端固联在柜体组件的内部;回转组件(6)的上端放置有全圆带台阶屏蔽环(5);另外,电控柜(9)设置有人机界面(9a)、可编程控制器(9b)、变频器(9c)、编码器(9d)、手动/自动选择旋钮(9e)、自动运行按钮(9f)、停止运行按钮(9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麟角,孔春花,段华荣,丁芳,马春庆,徐成慧,张沈洁,刘书铎,刘文化,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