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聚碳酸酯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696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抗菌改性聚碳酸酯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碳酸酯材料中包含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银,并在成型的材料表面形成纳米二氧化钛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制品具备连续的抗菌效果,能够防止所述纳米材料的结晶成核现象,并有效提高了耐磨性和其它机械性能,例如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领域的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尤其是一种耐磨抗菌并具备良好机械性能的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也叫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PC,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耐紫外线辐射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可经受蒸汽、清洗剂、加热和大剂量辐射消毒,因此常用于医用材料领域,用于制备医疗设备,例如,注射器、血液过滤器、导管、外科植入物、插管、创伤敷料、心脏起搏器等。由于医用材料的特殊性,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其进行大量多次的抗菌消毒处理,例如刷洗、蒸汽消毒等,但是普通的聚碳酸酯材料的耐磨性能较差,且在大量多次的蒸汽消毒之后,其有利的物理/机械性能下降明显。因此,在常规的使用、刷洗和蒸汽消毒后,一方面,常规的使用或刷洗会使所述聚碳酸酯材料/设备表面划痕增加,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有可能会影响其使用性能一即划痕的增加会有助于内部应力的释放,导致更大的裂缝出现,由于医用材料对材料性能利用的精确性,微小的裂缝很可能会致使所述材料/设备无法使用,另一方面,反复的蒸汽消毒带来的聚碳酸酯材料有利物理/机械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性聚碳酸酯材料,所述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碳酸酯75~86份;纳米二氧化钛颗粒1~2份;纳米银颗粒0.5~3份;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2~6份;抗氧剂0.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5~10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2~5份;并且,在所述材料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聚碳酸酯材料,所述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碳酸酯75 86份;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I 2份; 纳米银颗粒0.5 3份; 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2 6份; 抗氧剂0.1 2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5 10份;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2 5份; 并且,在所述材料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2.一种改性聚碳酸酯材料,所述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碳酸酯80 83份;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1.5 1.8份; 纳米银颗粒I 2份; 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4 6份; 抗氧剂0.1 I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6 8份;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3 5份; 并且,在所述制品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范围在50-100n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银颗粒的粒径范围在10-50n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为乙烯、丙烯或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鑫袁绍彦刘奇祥吴博叶丹滢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