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恒昌专利>正文

辊套式钢板行星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436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10
一种辊套式钢板行星轧机,属于钢板轧制机械领域,其特征是左右牌坊和上下横梁构成封闭式机架。在机架水平中心线的上下部对称布置由液压缸平衡的上下支承辊,并由主电机经齿轮座、上下万向接轴进行传动。以弧面支撑各工作辊并装于支承辊面各轴向弧形槽内的辊套装置,共有三种类型:滑动轴承直接装于辊套体内弧面上;在辊套体和工作辊之间以及过渡辊道内,用保持架将多个滚柱首尾相连;数个滚柱通过左右轴承座装于辊套体两端。工作辊两端通过轴承座圈和支承辊相固定。在两支承辊与上下横梁之间装有上下辊套梁,在上下横梁和上下辊套梁之间,装有奇数列上下斜楔及其调整装置。优点是克服了事故多和只生产窄板带等缺点,并用于板坯连铸连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板轧制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辊套式钢板行星轧机
技术介绍
钢板行星轧机以其轧制变形量大(压缩率可达90、8%)、轧制力小(约为一般轧机的1/5 1/10)等独特优点,自1950年第一台轧机建成后,在世界曾风靡一时,先后共建了约40台,其中我国也有近10台。但由于该轧机实际生产中事故较多(如行星工作辊及其轴承破损率高,上下工作辊常产生不同步等)、作业率低,难以形成生产能力,因此到目前为止,除极少数轧机维持生产外,皆处于停产状态,使本来看好可用于板坯连铸连轧的愿望自然也不能实现,另外,该轧机受工作辊强度的限制,仅能用于生产宽度较小的板带材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套式钢板行星轧机,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由左右牌坊与上下横梁构成的封闭式机架、安装在封闭式机架内的上下工作辊、上下支承辊及其主传动系统,其结构特征是如图1、2所示,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横梁1、1'连接构成封闭式机架,在机架的水平中心线(即轧制线)的上下部位,对称地布置有上下工作辊7、7'、上下支承辊6、6'和上下辊套梁5、5',上下支承辊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套式钢板行星轧机,它包括有封闭式机架、上下工作辊、上下支承辊及其主传动系统,其结构特征是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横梁(1、1′)连接构成封闭式机架,在机架的水平中心线(即轧制线)的上下部位,对称地布置有上下工作辊(7、7′)、上下支承辊(6、6′)和上下辊套梁(5、5′),上下支承辊(6、6′)通过两端的上下轴承座(12、12′)安装在左右牌坊(9、9′)的窗口内,上下支承辊(6、6′)的一端,通过上下万向接轴(15、15′)与齿轮座(16)和主电机(17)联接,在上下支承辊(6、6′)两端同侧的上下轴承座(12、12′)之间装有左右平衡液压缸(14、14′),在上下横梁(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套式钢板行星轧机,它包括有封闭式机架、上下工作辊、上下支承辊及其主传动系统,其结构特征是由左右牌坊(9、9')和上下横梁(1、广)连接构成封闭式机架,在机架的水平中心线(即轧制线)的上下部位,对称地布置有上下工作辊(7、7')、上下支承辊(6、6')和上下辊套梁(5、5'),上下支承辊(6、6')通过两端的上下轴承座(12、12')安装在左右牌坊(9、9')的窗口内,上下支承辊(6、6')的一端,通过上下万向接轴(15、15')与齿轮座(16)和主电机(17)联接,在上下支承辊(6、6')两端同侧的上下轴承座(12、12')之间装有左右平衡液压缸(14、14'),在上下横梁(1、广)和上下辊套梁(5、5')之间分别安装有S个(S为奇数)可作横向移动的上下斜楔(2、2'),每个上下斜楔(2、2,)的大端通过与其相固定的上下螺杆(4、4')分别与装在上下横梁(1、广)的上下传动箱(3、3')相连接,上下传动箱(3、3')通过上下螺杆(4、4')带动所对应的上下斜楔(2、2,)作水平移动,上下工作辊(7、7')的两端通过轴承装于和上下支承辊(6、6')辊身两端面相固定的上下轴承座圈(13、13^ )的对应孔内,上下支承辊(6W )的辊面上均布有η个(η为正整数)半径相同的半圆形的轴向沟槽,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昌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张恒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