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429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1:06
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它涉及一种换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换能器结构复杂,尺寸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和声功率过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板、上端盖、下端盖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下端盖与支撑板通过多个拉杆连接,上端盖与下端盖通过液压筒连接,上端盖的下表面、下端盖的上表面、液压筒的内腔组成封闭内腔,第二顶柱下端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支撑板、上端盖设置在内腔内,第二顶柱的上端与第一顶柱的下端连接,第一活塞与第二顶柱的下端连接,液压筒的外侧壁上对称开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一个第二活塞,下端盖的下底面上设有注油通孔,内腔内填充有液压油。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机械工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
技术介绍
今年来,随着新型功能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的飞速发展,由于具有磁致伸缩应变大、磁机耦合系数高、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等优异特性,已在机电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此,国内外对于充分利用这种新型功能材料工作特性作为输出振动力和位移——振动源(GMA)的广泛应用吸引了大量理论和分析研究。但是,把振动源产生的沿着GMM棒轴向振动转换成与其形成垂直方向的纵向机械波向外输出的应用于水下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研究,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出现的超磁致伸缩方环式换能器、纵振型磁致伸缩换能器、圆环弯张式换能器、弯张式换能器等,由于结构复杂,尺寸过于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和声功率过小等缺陷,探索一种新的换能器结构形式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传统换能器结构复杂,尺寸庞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和声功率过小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GMM棒、驱动线圈、永磁体、换能器壳体、第一顶柱、顶盖和导磁体,GMM棒插装在换能器壳体内,驱动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它包括GMM棒(1)、驱动线圈(2)、永磁体(3)、换能器壳体(4)、第一顶柱(5)、顶盖(6)和导磁体(7),GMM棒(1)插装在换能器壳体(4)内,驱动线圈(2)、永磁体(3)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在GMM棒(1)上,且驱动线圈(2)和永磁体(3)位于GMM棒(1)的外侧壁与换能器壳体(4)内侧壁之间,顶盖(6)与换能器壳体(4)的开口处密封连接,第一顶柱(5)的上端穿过顶盖(6)中部的通孔与GMM棒(1)一端的端面接触,驱动线圈(2)与GMM棒(1)外侧壁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磁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还包括第二顶柱(8)、上端盖(9)、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它包括GMM棒(I)、驱动线圈(2)、永磁体(3)、换能器壳体(4)、第一顶柱(5)、顶盖(6)和导磁体(7),GMM棒⑴插装在换能器壳体⑷内,驱动线圈(2)、永磁体(3)由内向外依次套装在GMM棒(I)上,且驱动线圈(2)和永磁体(3)位于GMM棒(I)的外侧壁与换能器壳体(4)内侧壁之间,顶盖(6)与换能器壳体(4)的开口处密封连接,第一顶柱(5)的上端穿过顶盖(6)中部的通孔与GMM棒⑴一端的端面接触,驱动线圈(2)与GMM棒(I)外侧壁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导磁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液压传动超声波换能装置还包括第二顶柱(8)、上端盖(9)、下端盖(10)、液压筒(11)、第一活塞(12)、支撑板(13)、两个第二活塞(14)和多个拉杆(15),支撑板(13)、上端盖(9)、下端盖(1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下端盖(10)与支撑板(13)通过多个拉杆(15)连接,上端盖(9)与下端盖(10)通过液压筒(11)连接,上端盖(9)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