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修复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可注射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更高的力学性能,降解率及生物活性。
技术介绍
据统计,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骨质疏松患者近7000万,每年新发脊柱压缩骨折约181万例。目前,微创椎体成型或球囊成型术已经成为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现在,国内外椎体或球囊成型术中所采用的材料大多数为不可吸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该材料存在明显缺陷,即:单纯为力学支撑材料,无生物活性(骨传导、诱导作用等),不能促进脊柱骨折愈合,并且在固化过程中发热明显,容易导致周围组织细胞坏死;同时,该材料为不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在体内无法吸收,长期以异物形式存留,可引起相邻节段应力增加,增加邻近节段骨折的风险。因此,寻找一种具有良好流动性、骨传导、骨诱导作用,兼具良好的力学支撑性能及一定降解率的骨修复材料已经成为骨科亟待解决的难题。磷酸I丐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因其自固化,无类似PM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注射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固相粉末及液相两部分组成,其中,液相是浓度为1M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水溶液,固相粉末和液相的比例为2.0g/ml~3.0g/ml;所述的固相粉末由磷酸钙骨水泥和45S5生物玻璃按重量比混合组成,其中45S5生物玻璃的加入量占固相粉末总量的5%~40%;所述的磷酸钙骨水泥由磷酸四钙和无水磷酸氢钙按摩尔比1:1混合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注射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固相粉末及液相两部分组成,其中,液相是浓度为IM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水溶液,固相粉末和液相的比例为2.0g/ml 3.0g/ml ; 所述的固相粉末由磷酸钙骨水泥和45S5生物玻璃按重量比混合组成,其中45S5生物玻璃的加入量占固相粉末总量的5°/Γ40% ; 所述的磷酸钙骨水泥由磷酸四钙和无水磷酸氢钙按摩尔比1:1混合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5S5生物玻璃的原料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成=SiO2:51.20%, NaCO3:3.55%,CaCO3:18.86t%, CaF2:8.19%, K2CO3:7.47%, P2O5:10.73%。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注射生物玻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伟,吴子祥,于龙,李阳,吴剑维,修金涛,臧渊,刘帅,程喆,赵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