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0~30份、枳椇子15~45份、茯苓20~45份、白术15~40份、山药15~35份、山楂8~30份、丹参20~45份、白芍15~45份、茵陈20~45份、决明子20~45份、甘草6~20份;将茯苓、山药、山楂粉碎,将丹参、决明子乙醇提取并制成药粉,将葛花、白术、茵陈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制成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将枳椇子、白芍、甘草与葛花、白术、茵陈残渣及丹参、决明子残渣加水煎煮浓缩制成药粉,将上述药粉加辅料混合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全方诸药配伍,解酒、醒脾、活血、柔肝、清热、利湿,为防治酒精性肝损伤之良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组织后,可直接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而引起的以肝脏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为特征的一种中毒性肝脏疾病。有资料显示,每日喝含40g酒精的酒5年以上者,有48%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且男性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7: I。另有研究表明重度饮酒精者中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 35%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10% 20%将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酒精消耗量的显著增长,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目前,肝病治疗不少采用“抗病毒药”,实际上,按照最新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只有转氨酶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乙肝病毒DNA呈阳性的患者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患者更需要保肝、护肝、防止肝纤维化这种自身调节的治疗手段,而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中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方面显示出较好的优势。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学中虽没有特异的病名与之对应,但早在经典著作《内径》中就提到“酒悖”,《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提到的“酒疸”之名,《儒门事亲》中提出的“酒积”;《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提出的“酒癖”;《医学入门.鼓胀证治》提到的“酒胀”;以及《景岳全书》提出的“酒鼓”之病名应是与现代医学中的酒精性肝病相对应的。有众多古文献记 载了酒对人体脏腑器官的影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酒,天之灵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诸病源候论》云:“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气悍而有大毒,入于肝胆……。”“酒精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透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景岳全书 饮食篇》曰:“酒者,一以酒湿伤脾……,一以酒热伤阴……,一以酒质伤脏。”总而言之,酒为湿热二性,多饮则蕴积化毒,贼戕脏腑。中医学认为,酒精性肝损伤多由酒毒蕴积,湿热熏蒸肝胆所致,其治疗原则应以解酒毒,活血健脾、清肝利湿为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种中药能疏肝健脾,利湿,活血,服用方便,药效好,且制备工艺科学合理。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0 30份、枳犋子15 45份、茯苓20 45份、白术15 40份、山药15 35份、山楂8 30份、丹参20 45份、白芍15 45份、茵陈20 45份、决明子20 45份、甘草6 20份。上述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优选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5 25份、枳犋子20 40份、茯苓25 40份、白术20 35份、山药20 30份、山楂10 22份、丹参25 40份、白芍20 40份、茵陈25 40份、决明子25 40份、甘草8 15份。上述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进一步优选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8 22份、枳犋子22 35份、茯苓28 35份、白术25 30份、山药22 28份、山楂12 15份、丹参28 35份、白芍25 35份、茵陈28 35份、决明子28 35份、甘草9 12份。上述中药中,其中山楂优选炒山楂;决明子优选炒决明子;白术优选麸炒白术。上述防治 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茯苓、山药、山楂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2)将丹参、决明子采用乙醇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15 (60-75°C)的清膏,喷雾干燥,得药粉备用;(3)将葛花、白术、茵陈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将挥发油用挥发油质量6-12倍的环糊精包结,得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备用,水液另器保存;(4)将枳犋子、白芍、甘草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葛花、白术、茵陈残渣及乙醇提取后的丹参、决明子残渣合并,加水煎煮,滤过,滤液与葛花、白术、茵陈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 (60-75°C)的浓缩液,喷雾干燥,得药粉备用;(5)将葛花、白术、茵陈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步骤(I)得到的细粉,步骤(2)得到的药粉,步骤(4)得到的药粉合并为混合药粉,与稀释剂辅料、娇味剂辅料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颗粒混合物重量0.5-0.8%的润滑剂,压片,即得。上述步骤(2)所述的乙醇浓度为75%-95% (v/v),每次加入量为丹参、决明子总质量的5-10倍,提取2-3次,每次提取1-2小时。上述的步骤(3)加水量为葛花、白术、茵陈总质量的3-5倍,提取挥发油5-8小时。上述的步骤(3)所述的包结为将环糊精加适量水研磨或搅拌,然后滴加挥发油,再研磨或搅拌,包结物在40-50°C干燥,研碎,得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上述步骤(4)为将枳犋子、白芍、甘草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葛花、白术、茵陈残渣及乙醇提取后的丹参、决明子残渣合并,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入煎煮药物总质量6-10倍的水,每次煎煮1-2小时。上述步骤(3 )所述环糊精优选β -环糊精。上述步骤(5)所用可作为稀释剂的药用辅料、可作为娇味剂的药用辅料、润滑剂是药学上共知的辅料。稀释剂辅料加入量为葛花、白术、茵陈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步骤(I)得到的药粉、步骤(2)得到的药粉、步骤(4)得到的药粉混合后药粉重量的25-35%,娇味剂辅料加入量为葛花、白术、茵陈挥发油的环糊精包结物、步骤(I)得到的药粉、步骤(2)得到的药粉、步骤(4)得到的药粉混合后药粉总重量的0.2-0.6%。本专利技术方中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苦葛藤的干燥花。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名医别录》消酒。”《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纲目》:“治肠风下血。”《医林纂要》:“清肺。”枳犋子为鼠李科植物枳犋的干燥成熟种子。解酒毒,止咳除烦,止呕,利大小便。主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滇南本草》:“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久服轻身延年。”《纲目》:“止呕逆。”《新修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本草拾遗》:“止咳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共用如蜜。”葛花和枳犋子是两味传统的解酒中药,据古代文献记载葛花能“解酒毒”,枳犋子能“败酒味”。两者配伍共凑解酒醒脾之功效。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神农本草经》:“主胸肋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名医别录》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肿淋结,……伐肾邪。”《汤液本草》:“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本草纲目》:“茯苓皮主水肿肤胀,利水道,开腠理。”《本草逢原》大便泻者,胃气不和,不能分利水谷,偏渗大肠而泄注也。茯苓分利阴阳,则泻自止矣。”《世补斋》:“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其特征是,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0~30份、枳椇子15~45份、茯苓20~45份、白术15~40份、山药15~35份、山楂8~30份、丹参20~45份、白芍15~45份、茵陈20~45份、决明子20~45份、甘草6~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其特征是,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0 30份、积棋子15 45份、获茶20 45份、白术15 40份、山药15 35份、山楂8 30份、丹参20 45份、白芍15 45份、茵陈20 45份、决明子20 45份、甘草6 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其特征是,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5 25份、枳犋子20 40份、茯苓25 40份、白术20 35份、山药20 30份、山楂10 22份、丹参25 40份、白芍20 40份、茵陈25 40份、决明子25 40份、甘草8 1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其特征是,其原料药重量份比组成为:葛花18 22份、枳犋子22 35份、茯苓28 35份、白术25 30份、山药22 28份、山楂12 15份、丹参28 35份、白芍25 35份、茵陈28 35份、决明子28 35份、甘草9 12份。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其特征是,山楂为炒山楂;决明子为炒决明子;白术为麸炒白术。5.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茯苓、山药、山楂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细粉; (2)将丹参、决明子采用乙醇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60-75°C时1.10-1.15的清膏,喷雾干燥,得药粉备用; (3)将葛花、白术、茵陈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将挥发油用挥发油质量6-12倍的环糊精包结,得挥发油的环糊精包 结物备用,水液另器保存; (4)将枳犋子、白芍、甘草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葛花、白术、茵陈残渣及乙醇提取后的丹参、决明子残渣合并,加水煎煮,滤过,滤液与葛花、白术、茵陈提取挥发油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新,王平,靳光乾,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