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318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残障儿童助行器,它包括助行器主体、减重训练架、自适应全方位脚轮和悬吊防摔背心,所述助行器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架和伸缩架,所述减重训练架可拆卸连接在底架上,该底架的下端具有两个橡胶脚或脚轮,两个防后退的自适应全方位脚轮连接在伸缩架的下端;所述悬吊防摔背心通过软质吊绳连接在减重训练架的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减重训练架可提高儿童助行器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可当作步态训练设备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本发明专利技术装有自适应全方位脚轮,可正向、侧向或斜向行驶,可实现360度无转弯的全方位移动,提高了儿童使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符合残障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易于操作和组装,可轻松拆和折叠,方便运输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供脑瘫、脑外伤、矫形术后等残障儿童使用的助行器。
技术介绍
助行器是一种常见的行动辅具,可以为下肢残障者提供额外的助力和保护,对于提高下肢残障者的生活品质 具有极大的意义。随着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日益关注,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助行器。但仔细研究后,发现其形式大同小异,而且多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缺少针对儿童设计的助行器。纵观现有儿童助行器,其大多是成人助行器的缩小版,在操作方式、安全保护、外观设计等方面缺乏针对儿童的设计,由此,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设计一种适用于儿童使用的助行器是极为必要。同时,由于残障儿童的特殊性,其对于助行器的要求千差万别。如何真正满足残障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如何真正实现儿童助行器的适配将成为以后广大康复从业者思考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为脑瘫、脑外伤、矫形术后等下肢功能障碍儿童设计的助行器,该助行器可辅助下肢功能障碍儿童进行日常行走和临床康复训练,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儿童使用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残障儿童助行器,它包括助行器主体、减重训练架、自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残障儿童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助行器主体、减重训练架、自适应全方位脚轮和悬吊防摔背心,其中,所述助行器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架和伸缩架,所述减重训练架可拆卸连接在底架上,该底架的下端具有两个橡胶脚或脚轮,两个防后退的自适应全方位脚轮连接在伸缩架的下端;所述悬吊防摔背心通过软质吊绳连接在减重训练架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残障儿童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助行器主体、减重训练架、自适应全方位脚轮和悬吊防摔背心,其中,所述助行器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架和伸缩架,所述减重训练架可拆卸连接在底架上,该底架的下端具有两个橡胶脚或脚轮,两个防后退的自适应全方位脚轮连接在伸缩架的下端;所述悬吊防摔背心通过软质吊绳连接在减重训练架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障儿童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上具有伸缩管,所述伸缩架的下端分别插入该伸缩管中,并通过旋钮连接,通过调节旋钮可实现高低的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障儿童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上设有圆弧护栏,该护栏通过插销与伸缩架连接,该护栏可封闭或打开,该护栏具有多个插孔,可与伸缩架进行不同角度的连接,并且该护栏的外部套有护栏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障儿童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训练架通过卡扣与所述底架相连接,该卡扣上设有两个固定孔,通过紧固旋钮将减重训练架固定在底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残障儿童助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李立峰陶春静闫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