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切削液净化装置,其包括一个分离箱、一个刮油机构及一个泵,该刮油机构设置于分离箱上,该泵用于向分离箱中注入需要净化的切削液。该分离箱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切削液与浮油分离的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包括一个隔离板及位于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隔离板在邻近底部处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的连通间隙,该泵与该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该刮油机构包括一个用于将分离后的浮油刮离出分离箱的刮油件。所述切削液净化装置利用过滤单元及刮油机构可以对切削液进行有效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净化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处理机床切削液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为防止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刀具过热,通常都会利用切削液对刀具进行 冷却降温。然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或非金属的粉屑杂质及用于润滑的油类物质 如黄油、机油等会掉入切削液中,这样将会在切削液的液面上形成大量浮油及粉屑。上述浮 油及粉屑杂质在切削液上的不断累积及在闷热的加工环境下极易使切削液中滋生大量的微生 物,进而导致切削液变质及产生难闻的异味,在这种情况下如切削液继续循环使用,在这些 切削液中的粉屑及微生物的侵蚀下,会导致工件的加工质量下降,甚至使工件和机床锈蚀, 此外,还会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如频繁更换切削液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降低工 作效率,且被更换出的切削液排放后,由于存在大量浮油及粉屑杂质,故会严重污染环境。为了减缓切削液的变质,可通过一些切削液净化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去除切削液上的部分 浮油,但是一般的切削液净化装置无法去除浮在切削液上的粉屑杂质。现有的切削液净化装 置大都是利用可以转动的钢带将切削液中的浮油带出切削液表面,由于浮油自身的粘性使钢 带在转动过程中可以粘附浮油,然而这样每次粘附的浮油的量较少,故除油效率较低,且由 于钢带难以将浮油及杂质除尽,故现有切削液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将机械加工中的切削液进行有效净化的切削液净化装置。一种切削液净化装置,其包括一个分离箱、 一个刮油机构及一个泵,该刮油机构设置分 离箱上,该泵用于向分离箱中注入需要净化的切削液。该分离箱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切削液 与浮油分离的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包括一个隔离板及位于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容纳腔及第二 容纳腔,隔离板在邻近底部处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的连通间隙。该泵与该第 一容纳腔相连通。该刮油机构包括一个用于将分离后的浮油刮离出分离箱的刮油件。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过滤单元的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的连通间隙将浮油与切削液 分离,然后通过刮油件将分离出来的浮油刮除,这样可以对切削液进行有效的净化,使切削 液不断循环使用,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局部立体分解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置在与图2相反方向的局部立体分解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置的主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置的侧视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置的在VI-VI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切削液净化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l,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切削液净化装置20包括一个分离箱21、 一个刮油机构 22及一个泵23,刮油机构22水平设置于分离箱21上端,泵23用于将需要净化的切削液抽入分 离箱21中。另外,在分离箱21下方还可设置有便于切削液净化装置20移动的四个滚轮24。请参见图2及图5,分离箱21包括箱体210及设置于箱体210内的多个过滤单元211,过滤 单元211用于将浮油及杂质与切削液分离。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单元211的个数为四个,其依 次为第一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第三过滤单元及第四过滤单元。相邻过滤单元211通过 一个间隔板212隔开,且间隔板212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多个连通孔2121,该多个连通孔 2121用于连通相邻的过滤单元211。请参见图6,每个过滤单元211中设置有一个隔离板213, 隔离板213将过滤单元211分成第一容纳腔2112及第二容纳腔2113。每一个隔离板213的底部 与箱体210的底面2101开设有连通间隙2131,其用于连通第一容纳腔2112及第二容纳腔2113使用时,电磁泵23抽取含有浮油和杂质的切削液并注入切削液净化装置20的过滤单元 211 (第一过滤单元)中的第一容纳腔2112,由于切削液处于浮油下方,故切削液可以通过 隔离板213的连通间隙2131流入第二容纳腔2113,而浮油基本上不能通过连通间隙2131 ,这 样浮油和切削液实现初步分离。当第二容纳腔2113中的切削液液面高于间隔板212通孔2121 时,切削液自连间隔板212的连通孔2121进入另一个相邻的过滤单元211 (第二过滤单元)的 第一容纳腔2112,此时杂质会沉淀下来而不能通过间隔板212的连通孔2121,然后通过第二 过滤单元的隔离板213的连通间隙2131实现切削液与残余浮油的再次分离。同理,再依次通 过另外两个过滤单元211 (第三过滤单元及第四过滤单元)的两次过滤。被分离出来的浮油 及杂质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滤单元211的第一容纳腔2113,其它分离单元211内的浮油及杂质依 次减少,且最后一个分离单元211的第二容纳腔2113几乎完全去除浮油及杂质,故在最后一个过滤单元211的第二容纳腔2113中可以得到几乎完全净化的切削液,这些切削液可以循环 利用。可以理解,过滤单元211的个数仅为一个或两个,当过滤单元211为一个时,可以省去间 隔板212,仅保留一个隔离板213。请参阅图3,在最后一个过滤单元211的第二容纳腔2113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切削液回流 口214,以使经过净化的切削液回流至机床的切削液槽。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4,刮油机构22包括刮油件221、输送带222、主动轮223、从动轮 224及驱动电机225。该刮油件221固定于输送带2220上,其可以为钢片或者毛刷。输送带222 绕于主动轮223及从动轮224上,驱动电机225用于驱动主动轮223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222 运动。可以理解,在刮油机构22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一个废油溢出口226,并在废油溢口226下方 设置一个回收箱227,这样被刮油件221刮离的浮油从废油溢出口226流出至回收箱227。在使用过程中,刮油机构22的刮油件221延伸至浮油液面以下,刮油机构22的输送带 222带动刮油件221运动,使刮油件221将分离箱21切削液表面的浮油刮离出分离箱21。在本 专利技术中,由采用输送带222带动刮油件221直接将浮油刮离,其分离浮油和切削液的效率大大 提高。可以理解,刮油机构还可为其他结构,例如通过一个可作往返直线运动的机构来带动刮 油件221作往返直线运动,从而使浮油从废油溢出口226流出至回收箱227。另外,废油溢出 口226不限于设置在刮油机构22的一端,也可以在刮油机构2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废油溢出口 226,这样在刮油件221作往返直线运动时从两端废油溢出口226均可将浮油刮离出分离箱21 ,从而进一步提高除油效率。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切削液净化装置,其包括一个分离箱、一个刮油机构及一个泵,该刮油机构设置分离箱上,该泵用于向分离箱中注入需要净化的切削液,其特征在于该分离箱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切削液与浮油分离的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包括一个隔离板及位于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隔离板在邻近底部处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的连通间隙,该泵与该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该刮油机构包括一个用于将分离后的浮油刮离出分离箱的刮油件。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切削液净化装置,该刮油机构还包括输送带、 主动轮、从动轮及驱动电机,该刮油件设置于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削液净化装置,其包括一个分离箱、一个刮油机构及一个泵,该刮油机构设置分离箱上,该泵用于向分离箱中注入需要净化的切削液,其特征在于:该分离箱内设有至少一个可将切削液与浮油分离的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包括一个隔离板及位于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隔离板在邻近底部处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的连通间隙,该泵与该第一容纳腔相连通;该刮油机构包括一个用于将分离后的浮油刮离出分离箱的刮油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陆,杨卫国,迟正洪,王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