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实现水稻旱作播种施肥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水稻生产除了耕作机械化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总体水平一直较低。种植和施肥是水稻栽培技术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机械化水平低、水稻生产机械化操作薄弱的环节和技术提升难点。水稻生产传统的作业模式,从棚屋育秧、泡田整地、作水移栽等环节来说,其机械化水平较低,使得农民或农业科研人员的劳动负担繁重。棚屋育秧需要异地取土,且建棚屋需要大量材料投入。作水移栽需要大水漫灌,会造成水利资源浪费、人力投入成本增加等后果。在当前水稻直播设备的使用中,存在播种量和施肥量不能精量调控的问题,且操作不方便,易出现漏播现象。水稻旱作直播的方式有条播、撒播、穴播等方式。其中穴播方式播种精细,能提高出苗率,且便于水稻通风和除草;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穴播工具,因而该方式一直不能推广应用。水稻施肥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改进。目前推广的测土配方技术,水稻氮肥后移技术、侧条深施技术等,在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以上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水稻旱作直播前底肥的撒施、播种和施肥分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水稻旱作播种施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施肥器、种子料箱、肥料料箱、播种漏斗、施肥漏斗、种子输送管、肥料输送管、连杆、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其中:播种施肥器的上方分别安装种子料箱和肥料料箱,且种子料箱和肥料料箱各自的下方分别相应地开有种子出料口和肥料出料口,并为该两个出料口配有挡板;在挡板的下方,通过播种漏斗与种子输送管相连,通过施肥漏斗与肥料输送管相连;种子输送管的下端连接播种开沟器,肥料输送管的下端连接施肥开沟器,该两个开沟器和由所述连杆固定;播种施肥器包括的播种联动转轴的第一粗轴和第一细轴通过第一牙嵌式联轴器联接,施肥联动转轴的第二粗轴和第二细轴通过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水稻旱作播种施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施肥器、种子料箱、月巴料料箱、播种漏斗、施肥漏斗、种子输送管、肥料输送管、连杆、播种开沟器、施肥开沟器,其中: 播种施肥器的上方分别安装种子料箱和肥料料箱,且种子料箱和肥料料箱各自的下方分别相应地开有种子出料口和肥料出料口,并为该两个出料口配有挡板;在挡板的下方,通过播种漏斗与种子输送管相连,通过施肥漏斗与肥料输送管相连;种子输送管的下端连接播种开沟器,肥料输送管的下端连接施肥开沟器,该两个开沟器和由所述连杆固定; 播种施肥器包括的播种联动转轴的第一粗轴和第一细轴通过第一牙嵌式联轴器联接,施肥联动转轴的第二粗轴和第二细轴通过第二牙嵌式联轴器联接;第一粗轴和第二粗轴均作为主轴,相应地由作为动力轴的第一细轴和第二细轴通过转动机械带动转动;第一粗轴与第一细轴之间刚性连接有播种量调节齿轮,第二粗轴与第二细轴之间刚性连接有施肥量调节齿轮,且播种量调节齿轮与施肥量调节齿轮联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粗轴上开有种子出料口的第一凹槽,第二粗轴上开有肥料出料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在所述种子料箱的底部,随着第一粗轴转动将第一凹槽槽内的种子泻入所述播种漏斗,第二凹槽在所述肥料料箱的底部,随着第二粗轴转动将第二凹槽槽内的肥料泻入所述施肥漏斗。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粗轴上开有的第一凹槽和第二粗轴上开有的第二凹槽均为穴状凹槽。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粗轴的 一侧装有第一挡板刷,用于挡住第一凹槽外的种子,在第二粗轴的一侧装有第二挡板刷,用于挡住第二凹槽外的肥料。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粗轴的下方装有在第一标尺上下滑动的播种用量限位块,用于调节所述挡板与第一粗轴的缝隙,根据第一标尺的刻度精细地调节播种量; 第二粗轴的下方装有在第二标尺上下滑动的施肥用量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晴雯,张爱平,杨正礼,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