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197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地下排盐;2、把行道树原有挖槽土挖出,晾晒在旁边,浇透水,土体处于冻融状态,经过一个冬季反复自然冻融后,等待春季消化后,在土体中掺入工业废弃物,掺拌均匀后,作为回填土直接回填到行道树挖好的沟中;3、开始起畦灌大水,浸泡土体后,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排出咸水,检测1米土体内土壤含盐量平均达到0.5以下,即停止洗盐;4、在表层30cm土壤掺入有机废弃物,旋耕混拌均匀。5、选择耐盐碱植物乔灌木以及改良土壤的豆科植物,立体配置,按园林栽植标准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程、物理改良和生物治理多种措施,结果综合效能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改良技术,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土地盐溃化问题,滨海地区的土壤盐溃化问题更加突出。滨海盐碱土具有盐分高、养分低、比重和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小等缺点,极大地制约了滨海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探索如何快速利用已沉积下来的滨海原生盐土(包括盐田或吹填出来重盐溃土)改良为绿化种植土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目前滨海盐土的土壤改良技术主要采用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易于实施和推广的暗管排盐、客土种植技术,客土种植技术对取土区域的农田破坏性较大,甚至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且长期、大量的种植土运输过程,造成道路车流量加大,易造成道路拥堵,重型车又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排放的尾 气又污染环境,从物资流到能源流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环境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制约滨海盐碱地盐土绿化的因素,即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结构差,土壤含盐量高,土壤贫瘠、板结,提供,达到不更换客土直接绿化成功的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如下步骤:I)、地下排盐;2)、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把行道树原有挖槽土挖出,晾晒在旁边,浇透水,土体处于冻融状态,经过一个冬季反复自然冻融后,等待春季消化后,在土体中掺入工业废弃物,掺拌均匀后,作为回填土直接回填到行道树挖好的沟中;3)、大水洗盐:开始起畦灌大水,浸泡土体后,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排出咸水,检测I米土体内土壤含盐量平均达到0.5以下,即停止洗盐;4)、增加肥力,改良土壤:在表层30cm 土壤掺入有机废弃物,旋耕混拌均勻。5)、植物配置及栽植:选择耐盐碱植物乔灌木以及改良土壤的豆科植物,立体配置,尽快保证地面覆盖;按园林栽植标准完成。具体地,该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地下排盐:在滨海地区盐土的地下构建暗管排盐系统;2)、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把行道树原有挖槽土挖出,晾晒在旁边,浇透水,土体处于冻融状态,经过一个冬季反复自然冻融后,等待春季消化后,在土体中掺入土体体积10 15%的工业废弃物,掺拌均匀后,作为回填土直接回填到行道树挖好的沟中;3)、大水洗盐:开始起畦灌大水,按土体体积的0.5 1.0倍用水量,慢慢灌入土体,浸泡土体至少24小时后,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排出咸水,检测I米土体内土壤含盐量平均达到0.5以下,即可停止洗盐;以后结合植物栽植浇灌进一步脱盐;4)、增加肥力,改良土壤:在表层30cm 土壤掺入有机废弃物,掺入量为2_3 kg/m%旋耕混拌均匀;5)、植物配置及栽植:选择耐盐碱植物乔灌木以及改良土壤的豆科植物,立体配置,尽快保证地面覆盖;按园林栽植标准完成。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工业废弃物为粉煤灰、滤渣、碱渣、磷石膏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步骤4) 中有机废弃物为稻壳、粉碎秸杆、药渣、糠渣或酒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豆科植物为苜蓿,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胡枝子,草木犀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步骤I)中涉及的暗管排盐系统为本领域的常规公知技术,申请号为99123842.7,专利技术名称为“浅潜水滨海地区暗管排盐技术”可以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的暗管排盐系统采用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和构筑提排泻水管路构成的暗管排盐系统;其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埋设在离地表面0.6-1.5米处,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由主排水管和集水管组成,主排盐管和集水管线级数采用二级,以正交网格型或斜交人字型铺设,集水管纵向铺设长度为100米,坡降1-3/1000,集水管之间的间距为6-10米,构筑提排泻水管路由检查井、集水井构成,其检查井和集水井的设置方向与集水管的设置方向一致,检查井的井距为20-30米,集水井的井距为80-100米。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将暗管排盐的工程技术作为基础、利用自然季节气候变化,即冻融作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施用工业废弃物(粉煤灰、滤渣、碱渣、磷石膏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和有机废弃物(稻壳、粉碎秸杆、药渣、糠渣或酒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的技术措施,种植豆科植物有序综合作业应用。改良盐碱土效果显著,具有在短时间内(一个生长季节内)有效降低高盐碱土壤的盐分,防止次生碱化,增加了土壤肥力,建立了微生物群落,有益微生物在原盐溃土环境中缓解了盐碱对植物胁迫危害,加速了土壤熟化程度,促进了原土绿化进度,保证了当年的植物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同时节约了水资源。2、本专利技术通过工程、物理改良和生物治理多种措施,走利用自然条件和采用废弃物之路,结果综合效能显著,代替客土更换,缓解滨海地区低洼,土壤盐碱化填垫客土的土壤紧张的压力,如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非常显著。3、在原生盐土改良过程中,不再使用客土,避免了毁坏农田、有效减除运输等对环境的影响;而且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使用,消除了其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具有了以废造绿,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的生态意义。4、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滨海盐碱地行道树栽植,同时针对现有其他处理方法无法处理的重盐溃土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即针对I米土体含盐为1.38% 3.5%,物理粘粒为40%以上的重粘质滨海盐土,甚至针对含盐量最高达7%的滨海盐土都能将其改良成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天津开发区第六大街百合路两侧,面积约为700m2,不换客土,利用挖槽土改良,栽植了白蜡,地面栽植苜蓿,当年成活率98%。,包括如下步骤:I)将泥状土用挖掘机摊开,进行晾晒。地下工程主要进行挖槽,敷设排盐盲管和铺淋水层,具体操作为:按照二级级数铺设型式中正交网格型挖深地下至1.5m,在挖深坑道内垫放淋层,在淋层上铺设主排盐管和集水管,集水管纵向铺设长度为100米,坡降1/1000,集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0米,各集水管的管头末端与主排盐管联通,在铺设好的集水管和主排盐管上再铺设淋层0.3m厚,沿集水管的设置方向开始构筑地下提排泻水管路,构筑提排泻水管路由检查井、集水井构成,其检查井和集水井的设置方向与集水管的设置方向一致,检查井的井距为20米,集水井的井距为100米,集水井设置在各主排盐管的端点处并使主排盐管与集水井连通,同时将经过市政排水管网的主排盐管与市政排水管网井连通,而不经过市政排水管网的主排盐管处的集水井加装风力提排装置,经风力提排装置排出的水通过排水管道送入市政排水管网一并排出。2)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在冬季来临前,把位于第六大街百合路两侧挖槽土挖出,晾晒在路两旁,用水车浇灌土体,达到土体完全湿润,饱和;冬季再依靠自然降雪,经过反复冻融过程,来年春季,土体融化,掺拌土体体积13%粉煤灰后,回填。3)大水洗 盐排盐回填、平整地形后,开始起畦灌大水,按土体体积的0.5倍用水量,慢慢灌入土体,浸泡土体24小时后,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排出咸水,经过淋洗后,O 60cm土体内全盐量由原生盐土的2.3%降低到平均值0.38%左右。4)施用废弃有机物在表层30cm 土壤掺入药渣,掺入量为3 kg / m2,旋耕混拌均匀;5)栽植4月29日开始栽植5cm白蜡、树下播种苜蓿,一个月后苜蓿出苗整齐,白蜡也发芽,成活率达到98%。此时种植土壤全盐量为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地下排盐;2)、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把行道树原有挖槽土挖出,晾晒在旁边,浇透水,土体处于冻融状态,经过一个冬季反复自然冻融后,等待春季消化后,在土体中掺入工业废弃物,掺拌均匀后,作为回填土直接回填到行道树挖好的沟中;3)、大水洗盐:开始起畦灌大水,浸泡土体后,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排出咸水,检测1米土体内土壤含盐量平均达到0.5以下,即停止洗盐;4)、增加肥力,改良土壤:在表层30cm土壤掺入有机废弃物,旋耕混拌均匀;5)、植物配置及栽植:选择耐盐碱植物乔灌木以及改良土壤的豆科植物,立体配置,尽快保证地面覆盖;按园林栽植标准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下排盐; 2)、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把行道树原有挖槽土挖出,晾晒在旁边,浇透水,土体处于冻融状态,经过一个冬季反复自然冻融后,等待春季消化后,在土体中掺入工业废弃物,掺拌均匀后,作为回填土直接回填到行道树挖好的沟中; 3)、大水洗盐:开始起畦灌大水,浸泡土体后,通过暗管排盐系统排出咸水,检测I米土体内土壤含盐量平均达到0.5以下,即停止洗盐; 4)、增加肥力,改良土壤:在表层30cm土壤掺入有机废弃物,旋耕混拌均勻; 5)、植物配置及栽植:选择耐盐碱植物乔灌木以及改良土壤的豆科植物,立体配置,尽快保证地面覆盖;按园林栽植标准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下排盐:在滨海地区盐土的地下构建暗管排盐系统。2)、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把行道树原有挖槽土挖出,晾晒在旁边,浇透水,土体处于冻融状态,经过一个冬季反复自然冻融后,等待春季消化后,在土体中掺入土体体积10 15%的工业废弃物,掺拌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