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180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05 14:18
本申请涉及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其包括土基层、透水路面、渗水层及导水渠,所述土基层上铺设有收水膜,所述收水膜的上方涂抹有柔性灰浆,所述渗水层设置于柔性灰浆的上方,所述导水渠设置于透水路面的两侧,所述导水渠的顶端与土基层的顶端平齐,所述导水渠的两端竖直侧壁上皆设置有支撑墙,所述支撑墙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贯穿支撑墙的两端,所述支撑墙的顶端低于透水路面,所述导水渠的底端低于收水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收水膜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下方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道路铺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已经被钢筋混凝土硬化包围,地表水难以渗透,导致地表径流快速形成,同时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而日趋枯竭,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内涝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2、专利号为cn2021205010486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透水性的人行道铺装结构,包括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上铺设有收水膜,收水膜上从上至下铺装有级配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所述土基层上分布有沿道路长度方向成型的盲沟,所述收水膜部分覆盖在盲沟的内壁上,部分覆盖在土基层上,所述级配碎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基层和透水面层的端部铺装有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路缘部分,所述路缘部分上分布有横向透水孔。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通过土基层上的盲沟和路缘部分上的横向透水孔及时的排走,但是仅通过收水膜来防止雨水渗透至土基层显然是不可靠的,因为雨水从地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携带土壤中具有腐蚀性的元素,长期在酸碱度不定的雨水侵蚀下,渗水膜无法满足长期使用需求,一旦发生破损,由于收水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包括土基层(1)、透水路面(2)、渗水层(3)及导水渠(4),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基层(1)上铺设有收水膜(11),所述收水膜(11)的上方涂抹有柔性灰浆(12),所述渗水层(3)设置于柔性灰浆(12)的上方,所述导水渠(4)设置于透水路面(2)的两侧,所述导水渠(4)的顶端与土基层(1)的顶端平齐,所述导水渠(4)的两端竖直侧壁上皆设置有支撑墙(5),所述支撑墙(5)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51),所述渗水孔(51)贯穿支撑墙(5)的两端,所述支撑墙(5)的顶端低于透水路面(2),所述导水渠(4)的底端低于收水膜(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包括土基层(1)、透水路面(2)、渗水层(3)及导水渠(4),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基层(1)上铺设有收水膜(11),所述收水膜(11)的上方涂抹有柔性灰浆(12),所述渗水层(3)设置于柔性灰浆(12)的上方,所述导水渠(4)设置于透水路面(2)的两侧,所述导水渠(4)的顶端与土基层(1)的顶端平齐,所述导水渠(4)的两端竖直侧壁上皆设置有支撑墙(5),所述支撑墙(5)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51),所述渗水孔(51)贯穿支撑墙(5)的两端,所述支撑墙(5)的顶端低于透水路面(2),所述导水渠(4)的底端低于收水膜(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水膜(11)覆盖于导水渠(4)的顶端及内壁,所述柔性灰浆(12)还设置于导水渠(4)内的收水膜(11)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透水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5)靠近导水渠(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冬曾威马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