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168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包括抗电磁干扰电路、整流电路、PWM控制电路、恒流控制电路、输出开路保护电路,抗电磁干扰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抗电磁干扰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LED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电源输出端加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的结构,恒流控制电路中的电压采样回路与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相结合,由于具有开路保护,在电源负载过重乃至开路的情况下,能够保护电路正常工作,恒流源输出电压为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装置,具体是一种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广泛使用的LED通常需要恒流源来驱动,如图1、2所示,现有的LED恒流芯片U3的典型应用电路包括整流桥堆、恒流芯片级输出电路。但在使用恒流源时,如果电路出现负载过重或者开路,就会导致电路出现高压而击穿电路中各种元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确保LED能够更稳定及更可靠地工作的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本技术设计合理,方便实用。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技术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包括有抗电磁干扰电路、整流电路、PWM控制电路、恒流控制电路、输出开路保护电路,其中抗电磁干扰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抗电磁干扰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恒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LED连接。上述输出开路保护电路与LED之间还设置有光耦反馈电路,光耦反馈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恒流控制电路及输出开路保护电路连接,光耦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电路及LED连接。上述抗电磁干扰电路包括共模滤波器Tl和电容器C2,电容器C2连接在共模滤波器Tl的输出端。上述整流电路包括有整流芯片Dl及电解电容C3、C4,其中电解电容C3、C4并联后接在整流芯片Dl的输出端。上述PWM控制电路包括有控制芯片U1,变压器原边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串接在控制芯片Ul的输出端。上述恒流控制电路包括恒流芯片U3、电阻R9及RlO,电容C13及C14,其中R9与C13串接在恒流芯片U3的管脚6与管脚3之间,RlO与C14串接在恒流芯片U3的管脚6与管脚7之间。上述输出开路保护电路包括有稳压管ZD1,电阻R11、R12、R14、R17、R18,开关管Ql及继电器K,其中电阻R11、R12并联接地,电阻R14和稳压管ZDl的公共端与开关管Ql的栅极之间连接电阻R17,继电器K与电阻R18串联后连接在开关管Ql的漏极上。上述光耦反馈电路包括有反馈光耦U2,电阻R13及电容C5,电容C5并接在反馈光耦U2的输出端,反馈光耦U2的管脚I与恒流芯片U3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恒流芯片U3的工作电源输入端为管脚8,电阻R13串接在反馈光耦U2的管脚2上。上述在电源输出正极上连接有电感器LI与电容器C12构成二级滤波器。本技术由于采用在电源输出端加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的结构,恒流控制电路中的电压采样回路与输出开路保护电路相结合,由于具有开路保护,在电源负载过重乃至开路的情况下,能够保护电路正常工作,恒流源输出电压为零,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能够确保LED能够更稳定及更可靠地工作。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LED恒流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包括有抗电磁干扰电路1、整流电路2、PWM控制电路3、恒流控制电路4、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其中抗电磁干扰电路I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抗电磁干扰电路I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的输入端与恒流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的输出端与LED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与LED之间还设置有光耦反馈电路6,光耦反馈电路6的输入端分别与恒流控制电路4及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连接,光耦反馈电路6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电路3及LED连接。[0021 ] 本实施例中,上述抗电磁干扰电路I包括共模滤波器TI和电容器C2,电容器C2连接在共模滤波器Tl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上述整流电路2包括有整流芯片Dl及电解电容C3、C4,其中电解电容C3、C4并联后接在整流芯片Dl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上述PWM控制电路3包括有控制芯片Ul,变压器原边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串接在控制芯片Ul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上述恒流控制电路4包括恒流芯片U3、电阻R9及RlO,电容C13及C14,其中R9与C13串接在恒流芯片U3的管脚6与管脚3之间,RlO与C14串接在恒流芯片U3的管脚6与管脚7之间。本实施例中,恒流芯片U3采用TSMlOl。现有技术中的恒流芯片U3的第八脚是电源输入端,本技术可利用该端作为保护电路中开关管中的漏源极间电压。此外,本技术利用恒流芯片U3的电压采样环路控制保护回路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上述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包括有稳压管ZD1,电阻R11、R12、R14、R17、R18,开关管Ql及继电器K,其中电阻R11、R12并联接地,电阻R14和稳压管ZDl的公共端与开关管Ql的栅极之间连接电阻R17,继电器K与电阻R18串联后连接在开关管Ql的漏极上。当电源负载过重或者开路时,开关管Ql的栅源极之间电压大于其开启电压,开关管Ql的漏源极间有电流流过,继电器K工作,恒流源输出电压为零,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上述光耦反馈电路6包括有反馈光耦U2,电阻R13及电容C5,电容C5并接在反馈光耦U2的输出端,反馈光耦U2的管脚I与恒流芯片U3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恒流芯片U3的工作电源输入端为管脚8,电阻R13串接在反馈光耦U2的管脚2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在电源输出正极上连接有电感器LI与电容器C12构成二级滤波器。此外,在电源输出电路中,滤波电容C9并联在正负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源负载过重或者开路时,稳压管ZDl反向击穿导通,开关管Ql的栅源极之间的电压大于其开启电压,开关管Ql的漏源极间有电流流过,继电器K工作,恒流源输出电压为零,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抗电磁干扰电路(1)、整流电路(2)、PWM控制电路(3)、恒流控制电路(4)、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其中抗电磁干扰电路(1)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抗电磁干扰电路(1)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的输入端与恒流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的输出端与LED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抗电磁干扰电路(I)、整流电路(2 )、PWM控制电路(3 )、恒流控制电路(4 )、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 ),其中抗电磁干扰电路(I)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抗电磁干扰电路(I)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2 )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电路(3)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电路(4 )的输入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 )的输入端与恒流控制电路(4 )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的输出端与LED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与LED之间还设置有光耦反馈电路(6),光耦反馈电路(6)的输入端分别与恒流控制电路(4)及输出开路保护电路(5)连接,光耦反馈电路(6)的输出端分别与PWM控制电路(3)及LED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抗电磁干扰电路(I)包括共模滤波器Tl和电容器C2,电容器C2连接在共模滤波器Tl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开路保护的LED恒流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电路(2)包括有整流芯片Dl及电解电容C3、C4,其中电解电容C3、C4并联后接在整流芯片Dl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开路保护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朝文元美何庚桓陈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