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集电器,设置在高压集电器外罩内,包括旋转支撑部分、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和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其中旋转支撑部分连接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并支撑旋转导电滑环部分,旋转支撑部分还带动旋转导电滑环部分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同步旋转,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接收旋转导电滑环部分输送的电源并传输给移动用电设备,其中: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包括设置在旋转支撑部分支撑钢板上的集电环,与支撑钢板同步旋转;集电环上设置集电环接线板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的电缆卷筒输出轴孔连接,集电环同时与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的碳刷架总成接触,并通过碳刷架总成传输电源至移动用电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绝缘效果好,可靠性高,操作空间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集电器
本技术涉及移动或旋转设备供电系统,特别指一种高压集电器。
技术介绍
高压集电器是一种将固定电源输送给需移动的设备,使移动设备可连续供电的系统。此系统安装于一种卷绕设备(电缆卷筒)上,与卷绕设备的输出轴连接。卷绕设备输出轴一端安装电缆卷盘,另一端安装于高压集电器,通过电缆将地面固定电源输送到高压集电器,通过高压集电器将电源与移动用电设备连接,达到移动供电要求。通常采用的结构(如图5)是电缆卷筒输出轴上安装一法兰,滑环安装采用轴向依次通过高压绝缘脂连接,相与相之间主要是由高压绝缘脂绝缘及连接支撑,对于使用环境较为潮湿地区时,当高压绝缘脂表面较潮湿时,相与相间便容易产生电弧而出现供电系统损坏。由于采用绝缘脂连接支撑各路滑环,其材料的强度在受力和振动时表现出不足现象,出现裂纹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寿命长的高压集电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连接在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和移动用电设备之间的高压集电器,它设置在高压集电器外罩内,包括旋转支撑部分、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和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其中旋转支撑部分连接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并支撑旋转导电滑环部分,旋转支撑部分还带动旋转导电滑环部分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同步旋转,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接收旋转导电滑环部分输送的电源并传输给移动用电设备,其中: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包括设置在旋转支撑部分支撑钢板上的至少二个轮毂式结构的集电环,每个集电环均通过集电环支撑角钢和高压绝缘脂固定在支撑钢板上,并与支撑钢板同步旋转;集电环上设置集电环接线板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的电缆卷筒输出轴孔连接,集电环同时与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的碳刷架总成接触,并通过碳刷架总成传输电源至移动用电设备。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相与相之间绝缘方式采用空气绝缘,达到了更高的绝缘效果,每相滑环均为一单独体,提高其绝缘还可随意增加相与相间的距离,不受绝缘脂约束,大大提高其绝缘能力。2、本技术采用同轴式、轮毂式安装,提高了高压集电器整体强度,可提高集电环在旋转时的同轴度及使用过程中的抗振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放炮的机会大大降低。3、本技术安装维护更方便,特别是在引接电缆线时,由于相与相间采用空气绝缘,两相间隙没有其它零件,操作空间更大,更能方便人员引接电缆,提高野外施工速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附图说明 图 图 图 图 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4可知,本技术连接在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和移动用电设备之间,设置在高压集电器外罩14内,包括旋转支撑部分、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和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其中旋转支撑部分连接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并支撑旋转导电滑环部分,旋转支撑部分还带动旋转导电滑环部分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同步旋转,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接收旋转导电滑环部分输送的电源并传输给移动用电设备,其中: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包括设置在旋转支撑部分支撑钢板3上的至少二个轮毂式结构的集电环6,每个集电环6均通过集电环支撑角钢7和高压绝缘脂8固定在支撑钢板3上,并与支撑钢板3同步旋转;集电环6上设置集电环接线板12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的电缆卷筒13输出轴孔连接,集电环6同时与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的碳刷架总成11接触,并通过碳刷架总成11传输电源至移动用电设备。本技术所述的旋转支撑部分包括支撑钢板3,设置在支撑钢板3 —端的集电器支撑法兰2和连接在支撑钢板3另一端的辅助支撑轴5 ;其中集电器支撑法兰2端连接电缆卷筒安装法兰1,固定电源输送设备的电缆卷筒13设置在电缆卷筒安装法兰I上,电缆卷筒13旋转带动电缆卷筒安装法兰1、集电器支撑法兰2、支撑钢板3及集电环6旋转;所述辅助支撑轴5端设置有辅助支撑座9,且辅助支撑座9通过设置的辅助支撑轴承座10与辅助支撑轴5连接。所述的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包括碳刷架支撑板4和安装在碳刷架支撑板4底部的碳刷架总成11,其中碳刷架支撑板4固定在高压集电器外罩14内,碳刷架总成11设置至少二组与集电环6相对应。所述的高压集电器外罩14上设置有外罩窗口盖板15。本技术结构原理:由图1、2可知,本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电缆卷筒安装法兰1、集电器支撑法兰2、支撑钢板3、碳刷架支撑板4、辅助支撑轴5、集电环6、集电环支撑角钢7、高压绝缘脂8、辅助支撑座9、辅助支撑轴承座10、碳刷架总成11、集电环接线板12。其中电缆卷筒安装法兰1、集电器支撑法兰2、支撑钢板3、辅助支撑轴5、辅助支撑座9及辅助支撑轴承座10组成本技术的第一部分旋转支撑部分;其中集电环6、集电环支撑角钢7、高压绝缘脂8、集电环接线板12组成本技术的第二部分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其中碳刷架支撑板4、高压绝缘脂8、碳刷架总成11等组成第三部分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由此可知本技术第一部分作用主要与卷绕设备(电缆卷筒)连接,与卷绕设备同步运行,从而带动第二部分导电滑环部分同步旋转。第二部分导电滑环部分安装于支撑钢板3上,其中采用高压绝缘脂8内撑于导电环6与支撑钢板3之间,作为滑环与钢板间的绝缘。第三部分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主要是将旋转导电环6上的电源传输到固定的用电设备上。由图3、4可知,卷绕设备即电缆卷筒13、高压集电器外罩14、外罩窗口盖板15,本技术是一种导电系统,所以需用高压集电器外罩14将其罩住,起到防水、防尘及防接触等作用,本技术所述第三部分则安装于此外罩内固定不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提供一个高压移动用电设备,此设备要求在一定距离内移动,需要将地面高压电输送到本设备上,所以通过一个安装有本技术的电缆卷筒,电缆卷筒上配罩有一高压电缆,此电缆一端接地面高压电源,另一端则通过电缆卷筒输出轴孔与集电环接线板12连接,再由碳刷架总成11通过另一电缆与移动用电设备连接,从而达到移动供电要求。本技术用于高压电缆卷筒,通过电缆卷筒收放电缆实现固定与移动间的用电传输。本技术用于旋转用电设备,实现固定与旋转间的用电传输,如塔吊式起重机。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集电器,连接在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和移动用电设备之间,其特征在于它设置在高压集电器外罩(14)内,包括旋转支撑部分、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和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其中旋转支撑部分连接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并支撑旋转导电滑环部分,旋转支撑部分还带动旋转导电滑环部分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同步旋转,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接收旋转导电滑环部分输送的电源并传输给移动用电设备,其中: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包括设置在旋转支撑部分支撑钢板(3)上的至少二个轮毂式结构的集电环(6),每个集电环(6)均通过集电环支撑角钢(7)和高压绝缘脂(8)固定在支撑钢板(3)上,并与支撑钢板(3)同步旋转;集电环(6)上设置集电环接线板(12)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的电缆卷筒(13)输出轴孔连接,集电环(6)同时与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的碳刷架总成(11)接触,并通过碳刷架总成(11)传输电源至移动用电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集电器,连接在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和移动用电设备之间,其特征在于它设置在高压集电器外罩(14)内,包括旋转支撑部分、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和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其中旋转支撑部分连接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并支撑旋转导电滑环部分,旋转支撑部分还带动旋转导电滑环部分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同步旋转,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接收旋转导电滑环部分输送的电源并传输给移动用电设备,其中: 旋转导电滑环部分包括设置在旋转支撑部分支撑钢板(3 )上的至少二个轮毂式结构的集电环(6 ),每个集电环(6 )均通过集电环支撑角钢(7 )和高压绝缘脂(8 )固定在支撑钢板(3)上,并与支撑钢板(3)同步旋转;集电环(6)上设置集电环接线板(12)与固定电源输送设备的电缆卷筒(13)输出轴孔连接,集电环(6)同时与固定碳刷架总成部分的碳刷架总成(11)接触,并通过碳刷架总成(11)传输电源至移动用电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集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华,刘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海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