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特别涉及额定电压在3000V及以下的抗拉复合型电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型电缆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有缆芯(12),缆芯(12)外依次设缆芯绕包层(13)、铠装层(14)、抗拉层(15)、抗拉绕包层(16)和外护套(17),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12)由1#芯线(3)、2#芯线(6)和通信线组(11)绞合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在提供3000V及以下电力的同时能够传递控制、通信信息,抗拉、柔软性好,屏蔽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特别涉及额定电压在3000V及以下的抗拉复合型电缆。本技术主要作为舰船电力、控制、通信用抗拉复合型电缆,也可用于普通陆用电力、控制、通信复合型电缆。
技术介绍
根据国际标准IEC 60079、EN 50020,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O区、I区、2区。本安型产品如本安电缆,在各区有不同的使用要求。本安电缆,主要是应用于防爆的场合。主要方法就是限制设备的静电在一定的程度之下,这样就不会引起火花导致爆炸。现有的大吨位船舶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3000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同时由于船舶的空间有限,需要传递控制、通信信息。部分船舶用电力电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好的抗拉性、电磁屏蔽性,并符合本安型产品要求。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824242Y公开一种铠装船用电缆,其由内而外设置有外护套、外铠装层、内护套、包带、填充层和芯缆,外铠装层由镀锌钢丝或镀锡铜丝编织而成,芯缆至少有两根,每一芯缆由绝缘层和与绝缘层同心设置的镀锡铜导体组成,内护套和包带之间设内铠装层,内铠装层由镀锌钢丝或镀锡铜丝中与外铠装层相异的另一材料编织而成。该技术方案采用两层金属铠装层,达到较好的电磁屏蔽性,但是其它性能一般。如,无法在提供3000V及以下电力的同时传递控制、通信信息,且抗拉性能有限,无法达到国际上关于本安电缆要求。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465594U公开一种中压船用电缆,其包括缆芯和护套,缆芯包括导体线芯、导体线芯外的导体屏蔽层、导体屏蔽层外的绝缘层、绝缘层外的绝缘屏蔽层、绝缘屏蔽层外的内绕包层和内绕包层外的金属屏蔽层,护套包括外护套、外护套内的铠装层、铠装层内的内护套和内护套内的外绕包层。其采用两层金属铠装层,达到较好的电磁屏蔽性,同样,其它性能一般,无法同时传递控制、通信信息,抗拉性能有限,无法达到国际上关于本安型产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电缆,其具有的优点:在提供3000V及以下电力的同时能够传递电能、控制和通信信息,抗拉、柔软性好,屏蔽性好,符合本安电缆要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电缆,包括有缆芯,缆芯外依次设缆芯绕包层、铠装层、抗拉层、抗拉绕包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由1#芯线、2#芯线和通信线组绞合而成,其中:—1#芯线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且1#芯线由1#芯和1#绝缘层构成,1#绝缘层挤包1#芯,1#芯是抗拉加强芯;—2#芯线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且2#芯线由2#导体和2#绝缘层构成,2#绝缘层挤包2#导体;—通信线组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且通信线组由3#芯线组、3#芯线组绕包层、3#芯线组屏蔽层和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构成,3#芯线组外依次设3#芯线组绕包层、3#芯线组屏蔽层和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3#芯线组由至少一根3#芯线构成,每根3#芯线由3#导体和3#绝缘层构成,3#绝缘层挤包3#导体。进一步,所述1#芯线的数量是一根,所述2#芯线的数量是四根,所述通信线组的数量是两根;所述两根通信线组对称置于四根2#芯线的两侧,且两根通信线组和四根2#芯线呈圆周排布,所述1#芯线置于两根通信线组和四根2#芯线的中间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电缆实现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组的复合,其能在稳定输送电力的同时传递控制、通信信息。位于中间的3#线芯作为抗拉加强芯以及抗拉层的设置,提高电缆抗拉性能、柔软性好。通信线组中的屏蔽层和屏蔽绕包层有效保证通信线组的屏蔽性,缆芯外的铠装层等设计进一步保证电缆的屏蔽效果。整个电缆结构使静电在一定的限定程度之下,不会引起火花导致爆炸,符合3000V及以下本安电缆基本要求。再进一步,上述1#芯优选束合芳纶构成的抗拉加强芯。再进一步,所述1#绝缘层是由乙丙橡皮或交联聚乙烯橡皮构成的1#绝缘层,所述2#绝缘层亦是由乙丙橡皮或交联聚乙烯橡皮构成的2#绝缘层。再进一步,所述3#芯线组绕包层是由内层为聚对苯二甲酸已二醇酯、且外层涂有半导电胶体的纤维带构成;所述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亦是由内层为聚对苯二甲酸已二醇酯、且外层涂有半导电胶体的纤维带构成。再进一步,所述2#导体是五类或六类镀锡软圆铜导体。再进一步,所述3#芯线组屏蔽层和铠装层均是镀锡铜丝编织层。再进一步,所述抗拉层是芳纶纤维编织层。再进一步,所述缆芯绕包层和抗拉绕包层均由涂有半导电胶体的纤维带构成。再进一步,所述外护套是交联聚烯烃构成的外护套。采用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第一点是1#绝缘层和2#绝缘层优选乙丙橡胶或交联聚乙烯,使电缆拥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其中乙丙绝缘能够进一步增加电缆的柔软性能。第二点是3#芯线组绕包层、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采用内层聚对苯二甲酸已二醇酯加外层涂有半导电胶体的纤维带,既能够满足电缆分屏蔽的与总屏蔽间的电气绝缘要求,使分屏蔽的屏蔽效果更优,又能够有效均化电缆内部静电,提高电缆在I类防爆场合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满足本安电缆要求,且结构稳定,加工方便。第三点是2#导体采用五类或六类镀锡软圆铜导体使电缆柔软,且抗氧化性强,柔软性好。第四点是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层,使电缆本身的电磁感应不对外界产生干扰,消除外界对电缆的干扰,并使电缆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使用寿命、抗腐蚀性、柔软性,性能优良,柔软性好。电缆中各组成单元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第五点是抗拉加强芯和抗拉层分别采用束合芳纶和芳纶编织层,使用电缆具有优异的抗拉性能,提高了电缆的在移动场合中的使用寿命。第六点是缆芯绕包层和抗拉绕包层采用半导电绕包层,能够有效均化电缆内部静电,提高电缆在I类防爆场合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且结构稳定,加工方便。第七点是外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交联聚烯烃,使电缆低烟、无卤、低毒、阻燃、耐油污、耐盐雾、耐潮湿、柔软、使用寿命长,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1#芯,2、1#绝缘层,3、1#芯线,4、2#导体,5、2#绝缘层、6、2#芯线,7、3#芯线组,8、3#芯线组绕包层,9、3#芯线组屏蔽层,10,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11、通信线组,12、缆芯,13、缆芯绕包层,14、铠装层,15、抗拉层,16、抗拉绕包层,17、外护套,18,3#导体,19、3#绝缘层,20、3#芯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型电缆,其主要由包括有缆芯12构成,缆芯12外绕包缆芯绕包层13,缆芯绕包层13外设铠装层14,铠装层14外设抗拉层15、抗拉层15外绕包抗拉绕包层16,抗拉绕包层16外挤包外护套17。上述缆芯12由1#芯线3、2#芯线6和通信线组11绞合而成,其中:—1#芯线3的数量是至少一根,2#芯线6的数量是至少一根,通信线组11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为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1#芯线3的数量优选是一根,2#芯线6的数量是四根,通信线组11的数量是两根,两根通信线组11对称置于四根2#芯线6的两侧,两根通信线组11和四根2#芯线6呈圆周排布,1#芯线3置于两根通信线组11和四根2#芯线6的中间位置;——1#芯线3由1#芯I和1#绝缘层2构成,1#绝缘层2挤包1#芯1,1#芯I是抗拉加强芯;为具体说明,1#芯I优选束合芳纶构成的抗拉加强芯;1#绝缘层2优选是由乙丙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电缆,包括有缆芯(12),缆芯(12)外依次设缆芯绕包层(13)、铠装层(14)、抗拉层(15)、抗拉绕包层(16)和外护套(17),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12)由1#芯线(3)、2#芯线(6)和通信线组(11)绞合而成,其中,——1#芯线(3)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且1#芯线(3)由1#芯(1)和1#绝缘层(2)构成,1#绝缘层(2)挤包1#芯(1),1#芯(1)是抗拉加强芯;——2#芯线(6)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且2#芯线(6)由2#导体(4)和2#绝缘层(5)构成,2#绝缘层(5)挤包2#导体(4);——通信线组(11)的数量是至少一根,且通信线组(11)由3#芯线组(7)、3#芯线组绕包层(8)、3#芯线组屏蔽层(9)和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10)构成,3#芯线组(7)外依次设3#芯线组绕包层(8)、3#芯线组屏蔽层(9)和3#芯线组屏蔽绕包层(10),3#芯线组(7)由至少一根3#芯线(20)构成,每根3#芯线(20)由3#导体(18)和3#绝缘层(19)构成,3#绝缘层(19)挤包3#导体(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亮,李斌,梁福才,沙伟,宋鹏,何志峰,王越,戴惠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