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及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的蒸发器(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1)的进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3),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导风叶片(31),所述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γ满足方程:︱γ︱≦π/2-α;α为所述蒸发器(2)迎风面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机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风向调节装置,风向调节装置上的导风叶片倾斜设置,并进一步使得导风叶片的倾斜夹角γ满足方程:︱γ︱≦π/2-α;α为蒸发器迎风面的倾斜角度,将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壳内的风由相对于蒸发器顺排流动的方式更改为叉排流动的方式,提高了空气在蒸发器内的扰动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室内机在风机的作用下,使机壳内部形成负压,并使外界空气由机壳上设置的进风口进入,经过室内机中的蒸发器对其进行换热。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室内机中蒸发器的局部示意图。外界空气由就机壳的进风口进入,直接与蒸发器A接触,经蒸发器A的管束所组成的管束排之间的空间与蒸发器A进行换热,并流入风机。上述空气相对于蒸发器A的流动方式为顺排流动,空气可以较顺畅的经过蒸发器A,换热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蒸发器的提高换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蒸发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的进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的倾斜夹角Y满足方程:IyI= /2-α ;α为所述蒸发器迎风面的倾斜角度。优选地,在上述空 调室内机中,所述倾斜夹角Y = Ji/2-α。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导风叶片的个数为多个。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蒸发器为倾斜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一字形蒸发器。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蒸发器为竖直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一字形蒸发器。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的所述倾斜夹角Y均相同。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蒸发器为V字形蒸发器。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风向调节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支架,所述导风叶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导风叶片的一侧。优选地,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上方。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机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风向调节装置,风向调节装置上的导风叶片倾斜设置,并进一步使得导风叶片的倾斜夹角Y满足方程:IyI = Ji/2-α ;α为蒸发器迎风面的倾斜角度。将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壳I内的风由相对于蒸发器顺排流动的方式更改为叉排流动的方式,提高了空气在蒸发器内的扰动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室内机中蒸发器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二维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2 图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二维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向调节装置的主视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I及设置于机壳I内的蒸发器2,还包括设置于机壳I的进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3,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导风叶片31,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满足方程:I Y I ^ Ji/2-α ;α为蒸发器2迎风面的倾斜角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机壳I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风向调节装置3,风向调节装置3上的导风叶片31倾斜设置,并进一步使得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满足方程:IyIS /2-α ;α为蒸发器2迎风面的倾斜角度。将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壳I内的风由相对于蒸发器2顺排流动的方式更改为叉排流动的方式,提高了空气在蒸发器2内的扰动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了蒸发器2的换热效率。可以了解的是,为了便于分路中换热管的布置,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布置多排换热管,相邻两排换热管交叉布置,即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上,一排换热管中的单个管段与相邻排的换热管的间隙对齐。其中,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与蒸发器2的迎风面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为空调室内机正常工作时导风叶片3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蒸发器2迎风面的倾斜角度α为空调室内机正常工作时蒸发器2朝向进风口的一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地,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 = /2- α。为了提高进风效果,便于进风风向的调节,导风叶片31的个数为多个。如图2所不,蒸发器2为倾斜放置于机壳I内的一字形蒸发器。由于I Y I(π /2-α,gp 0°〈 Y彡π /2-α,此时,Ji /2 ^ β〈 Ji,β为导风叶片31同蒸发器2迎风面形成的夹角。其中,随着倾斜夹角Y的增大,流程长度(12逐渐减小,进而小于图1的现有技术中dl的长度,但空气在蒸发器2的管束间扰动逐渐剧烈,为叉排流动的方式,空气在蒸发器2中的流经长度增加,使得整体换热效率增加;当γ = π/2-α时,g卩β = π/2,空气将垂直于蒸发器2的迎风面流入,流程长度d2达到最小。其中,一字形蒸发器为其迎风面及背风面均为平面的蒸发器。如果Υ>π/2-α,空气覆盖面积减小,不能流向蒸发器2靠近接水盘4的区域,反而减小有效换热面积,降低换热能力。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蒸发器2为竖直放置于机壳I内的一字形蒸发器。此时,蒸发器2的迎风面各点到进风口的距离相等,空气垂直于蒸发器2表面吹入,能够形成叉排流动方式,使空气在蒸发器2的管束间逐剧烈扰动,提高换热效果。导风叶片31的倾 斜夹角γ=0°时,流程长度达到最小,风场较为简单。由于一字形蒸发器的迎风面的倾斜角度α相同,为了便于设计,优选多个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均相同。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蒸发器2为V字形蒸发器。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可以不同,以V字形蒸发器的转折点所在的水平面为界,可以分别向上和向下的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递增,也可以将水平面以上的导风叶片31的倾斜角度Y设置为同一个倾斜角度,将水平面以下的导风叶片31的倾斜角度Y设置为同一个倾斜角度,且与水平面以上的导风叶片31的倾斜角度Y不同。其中,V字形蒸发器为其迎风面及背风面的竖直截面为V字形的蒸发器,即迎风面及背风面为相同侧弯扯的V形面。为了便于将导风叶片31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风向调节装置3还包括可拆卸的设置于进风口的支架32,导风叶片31设置于支架32上。通过支架32相对于进风口的装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及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的蒸发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1)的进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3),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导风叶片(31),所述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γ满足方程:︱γ︱≦π/2?α;α为所述蒸发器(2)迎风面的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I)及设置于所述机壳(I)内的蒸发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I)的进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3),所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导风叶片(31),所述导风叶片(31)的倾斜夹角Y满足方程:IyI = /2-α ;α为所述蒸发器(2)迎风面的倾斜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夹角Υ= π/2_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31)的个数为多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为倾斜放置于所述机壳(I)内的一字形蒸发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为竖直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汪俊勇,胡知耀,曹勇,沈杰锦,朱金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