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3570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属于物流技术领域;装置由机架、走行轮、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轨道组成;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轨道固定在地面上,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分别位于机架两侧,连接支架上端与弹性元件相连,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机架的底部,连接支架的内侧与轮体相连,轮体与轨道压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调节螺母来改变弹性元件的压缩量,从而改变连接支架另一端的轮体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无需增加小车重量、无需小车重量偏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可根据小车的运行需要改变小车的轮压,属于物流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沿轨道运行的小车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加减速度,因此需要更大的驱动力。小车运行的驱动力是通过小车的走行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摩擦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走行轮和轨道的之间的压力成正比,即与小车的轮压成正比,因此改变小车运行的驱动力就需要小车的轮压。改变小车轮压的传统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改变小车的重量,二是采用重量偏置,调节小车重量集中在小车的驱动轮上的大小。但是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成本的压力,又需要尽量减轻小车的重量,且增加重量不利于高加速度和高速度的实现,另外将小车的重量偏置又会影响其运动性能,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在不增加小车重量、不采用重量偏重的方法来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以解决实际生活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通过调节调节螺母来改变弹性元件的压缩量,从而改变连接支架另一端的轮体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无需增加小车重量、无需小车重量偏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由机架1、走行轮2、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轨道7组成;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轨道7固定在地面上,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分别位于机架I两侧,连接支架5上端与弹性元件4相连,并通过调节螺母3固定在机架I的底部,连接支架5的内侧与轮体6相连,轮体6与轨道7压紧固定。所述的机架1、走行轮2、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轨道7为市售的普通元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调节调节螺母来改变弹性元件的压缩量,从而改变连接支架另一端的轮体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无需增加小车重量、无需小车重量偏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走行轮、3-调节螺母、4-弹性元件、5-连接支架、6-轮体、7-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所示,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由机架1、走行轮2、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轨道7组成;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轨道7固定在地面上,调节螺母3、弹性元件4、连接支架5、轮体6分别位于机架I两侧,连接支架5上端与弹性元件4相连,并通过调节螺母3固定在机架I的底部,连接支架5的内侧与轮体6相连,轮体6与轨道7压紧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增加小车的轮压时,通过调节调节螺母3来增加弹性元件4的压缩量,弹性元件5的压缩量增加,就可将该压力通过连接支架6传递至轮体7,使轮体7与轨道8之间的压力增加,从而使轨道8与走行轮2之间的压力增加,即增加轮压。当需要减小小车的轮压时,通过调节调节螺母3来减小弹性元件4的压缩量,弹性元件5的压缩量减小,就可将该压力通过连接支架6传递至轮体7,使轮体7与轨道8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使轨道8与走行轮2之间的压力减小。本技术通过调节调节螺母来改变弹性元件的压缩量,从而改变连接支架另一端的轮体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无需增加小车重量、无需小车重量偏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附图进行说明的,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专利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代替,因此,本技术专利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技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机架、走行轮、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轨道组成;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轨道固定在地面上,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分别位于机架两侧,连接支架上端与弹性元件相连,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机架的底部,连接支架的内侧与轮体相连,轮体与轨道压紧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属于物流
;装置由机架、走行轮、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轨道组成;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轨道固定在地面上,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分别位于机架两侧,连接支架上端与弹性元件相连,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机架的底部,连接支架的内侧与轮体相连,轮体与轨道压紧固定;本技术通过调节调节螺母来改变弹性元件的压缩量,从而改变连接支架另一端的轮体与轨道之间的压力,无需增加小车重量、无需小车重量偏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文档编号B65G35/00GK202967397SQ20122071180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唐秀英, 杨琳琳, 施杰, 张佳进, 陈立畅, 冷雪梅, 姚廷强, 李晓宁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改变小车轮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机架、走行轮、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轨道组成;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均为两个,呈对称分布;轨道固定在地面上,调节螺母、弹性元件、连接支架、轮体分别位于机架两侧,连接支架上端与弹性元件相连,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机架的底部,连接支架的内侧与轮体相连,轮体与轨道压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秀英杨琳琳施杰张佳进陈立畅冷雪梅姚廷强李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