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清奇专利>正文

落差式平面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77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落差式平面滑轨,由车床床台鞍座及滑轨组合而成,车床床台设有的滑轨设计成落差式平面滑轨,其上架设的鞍座底端的滑道具有一配合滑轨的倒角设计;其中两滑轨的顶面为平行的落差设计,配合顶面呈一倾斜角的鞍座及滑轨的倒角滑道设计,使鞍座呈一斜度架设在滑轨上,该滑轨顶面以垂直受力方向抵触在滑道下方,使承载刀具的鞍座在滑轨上进行加工位移时,受力均匀,降低磨损,且加工物件精密度高,防尘罩排屑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车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落差式平面滑轨。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3所示,习用的车床滑道设计(尤指CNC自动控制车床),主要是在车床床台40设有两种类型的滑轨结构,即平直式滑轨30和斜背式滑轨20,其两者的车床床台40一侧的夹头60为已广泛使用的技术,故不再特别详述。参阅图2所示,其中平直式滑轨30为较早应用的滑轨结构,主要以两道平行等高凸起并垂直于车床床台40顶面而成的滑轨30,并在两平行等高的滑轨30上设有一与之配合的鞍座50,其中鞍座50下方开设有供平直式滑轨30置入并供滑移的滑道503,使鞍座50可在滑轨30上均匀的滑移,其两侧均连接一阶梯堆垒或展出的防尘罩70,利用两侧防尘罩70伸缩覆盖在滑轨30上方,使切屑不致掉落在滑轨30上,而造成滑轨30与滑道503间的卡死或损伤,鞍座50借由其上所设的马达52带动刀塔51在鞍座50上进行垂直加工物件路线的移动,以完成整体加工动作。但是,这种平直式滑轨30与鞍座50动作时,虽因鞍座50施于滑轨30的力量是均匀落在平行接触面上,故整体磨损量小,精密度高,可还会产生下列缺点1、防尘罩易卡屑。因平直式滑轨30的平行设计,使其上的鞍座50也平行于车床床台40,此时两侧的防尘罩70也为平行状态,这样,加工时喷出的切屑便掉落在防尘罩70的阶梯伸缩关节上,长期积累极易造成防尘罩70积屑,造成不易清理的状态且产生其他问题。2、鞍座顶面面积占据空间多。由于平直式滑轨30的平行设计,使鞍座50也平行于车床床台40上,故鞍座50顶面的宽度必须设有较大面积,这样就会占据较大空间。参阅图3、图4所示,针对平直式滑轨30的设计缺点,该行业的从业者开发出斜背式滑轨20,主要是利用两道滑轨20顶面为在同一30度倾斜线上的高低顶面设计,使鞍座50底面以平行于滑轨20呈30度倾斜的高低顶面设计两滑道502置入滑轨20而形成倾斜位置;而鞍座50与前述装置相同,安装有切削刀具的刀塔51及带动马达52,两侧连接倾斜设计的防尘罩70。整体动作行程是利用鞍座50借由斜背式滑轨20的倾斜设计,使鞍座50以与平直式滑轨30中相同规格的尺寸,通过斜背式滑轨20的倾斜角度,达到小于平直式滑轨30占用面积的效果,完成相同的切削行程;由于防尘罩70也为倾斜设计,使切屑落在其上时,可顺势掉落在车床床台40下,不会产生卡屑状况,鞍座50的倾斜设计,使其上的刀塔51也呈一倾斜角状态,这时其重量便衍生出两分力,一道分力作用在加工物件时,恰与刀具切削力进行抵消;而另一分力落在鞍座50面的垂直方向上,故刀塔51切削的稳定度也优于平直式滑轨30的设计。但是,斜背式滑轨20顶面的倾斜设计,实际使用时也不如预期的理想,并且会衍生以下严重缺点比如滑轨受力不均。习用斜背式滑轨20设计成一倾斜顶面形体,故当鞍座50的滑道502在滑轨20上位移时,整体鞍座50与其上装设的重量与磨擦阻力均产生于滑道502抵靠两道滑轨20抵触的上端斜角处,致使两滑轨20因该处位置的受力面积狭小,而造成单位面积的压力最大,产生的磨损量也最大,滑轨20与滑道502接触的下斜角位置,则因无鞍座50的重量抵压而无任何负担,整体结构在长时间的位移、磨擦后,其滑道502内的上端顶角支撑处便因与滑轨20长时间的磨耗而产生严重的间隙,使得鞍座50产生下移状况;但这时电脑计算各轴的数值却依然以0为起点,故加工物件的精度便产生计算与实际的偏差,加上两者间隙因持续的磨损而不断扩大,对加工时所需承担极大扭力的加工物件与鞍座50,便会产生极不正常的震动,这样,对车床本体及加工物件的破坏性极大。有鉴于此,本创作人积极研究开发,凭借多年车床设计的经验,经长期努力,终于完成本技术的设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差式平面滑轨,其将滑轨顶面设计成落差平行式,使承载刀具的鞍座在滑轨上进行加工位移时,受力均匀,降低磨损,且加工物件的精密度高,防尘罩的排屑性能好,使用寿命延长。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落差式平面滑轨,主要是由车床床台上的鞍座及滑轨组合而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车床床台上设有的滑轨设计成落差式平面滑轨,其上架设的鞍座底端的滑道具有一配合滑轨倒角设计;其中两滑轨的顶面为平行的落差设计,配合顶面呈一倾斜角的鞍座及滑轨的倒角滑道设计,使鞍座呈一斜度架设在滑轨上,该滑轨顶面以垂直受力方向抵触在滑道下方。利用该特点可使鞍座在滑轨上均匀滑移且磨损和产生的间隙小,鞍座滑移时,其两侧的防尘罩不卡屑,且排屑性能较佳,其鞍座占据面积少,车床加工精密度提高,刀塔加工时稳定度高,使用寿命增加。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本技术落差式平面滑轨,两平行滑轨间所具有的落差,可依需要设成与鞍座相配合的落差。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为习用平直式滑轨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习用平直式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习用斜背式滑轨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4为习用斜背式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参阅图5、图6所示,本技术落差式平面滑轨,是将习用车床中的斜背式滑轨20改进成以两道平行且具有高低落差排列于车床床台40上的落差式平面滑轨10的结构设计,其中两平行落差滑轨10的顶面呈相互平行且具有高低落差的设计,以供顶面呈一倾斜设计的鞍座50架设在滑轨10上进行滑移;鞍座50的下方设有两个倒角平行落差滑道501,利用滑道501配合特殊的倒角的设计,可供鞍座50利用滑道501与滑轨10套合后,仍具有斜背式滑轨20鞍座50角度特性,且鞍座50两侧也连接设有防尘罩70。本技术动作时,鞍座50以滑道501架设在落差式平面滑轨10上进行滑移动作,由于本技术中鞍座50的滑道501与落差式平面滑轨10套合时,与平直式滑轨30顶面与滑道503的受力方向相同为平行垂直,故鞍座50重量为均匀的作用于滑轨10的两顶面上,利用这一特点可产生如下的优点1、滑轨受力均匀。由于本技术的鞍座50架设在落差式平面滑轨10上的接触方式与平直式滑轨30相同,为均匀落置,故接触面位置是呈平面受力的状况,其受力方向与面积大而且均匀,使落差式平面滑轨10与滑道501不致产生仅以局部部位接触,造成受力不均而产生大量磨损的现象,大幅度降低结构磨损。2、车削精度可保持长久精确。本技术的滑轨10与滑道501虽仍有少量磨损现象产生,但因单位面积受接触磨损的量极少,且不产生横向间隙的状况,故鞍座50在落差式平面滑轨10上进行位移时,其精度可以长久的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大幅度减少更新及维修的机会,有利于从业者控制生产成本及加工物件的质量。3、不卡屑,不占据空间。本技术的防尘罩70及鞍座50均为倾斜式的设计,故皆具有斜背式滑轨20所衍生的防尘罩70不卡屑以及鞍座50在车床床台40上占有面积小的优点。4、鞍座稳定性高。由于本技术的鞍座50为倾斜式的设计,故其上的刀塔51在加工物件时,也可以如同斜背式滑轨20一样,使刀塔51的稳定度增强。综上所述,本技术落差式平面滑轨虽设计简单,但其所应用的结构受力原理所设计成的本技术的滑轨,使鞍座在滑轨上滑移时,滑轨受力均匀,磨损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差式平面滑轨,主要是由车床床台上的鞍座及滑轨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床台上设有的滑轨设计成落差式平面滑轨,其上架设的鞍座底端的滑道具有一配合滑轨的倒角设计;其中两滑轨的顶面为平行的落差设计,配合顶面呈一倾斜角的鞍座及滑轨的倒角滑道设计,使鞍座呈一斜度架设在滑轨上,该滑轨顶面以垂直受力方向抵触在滑道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奇
申请(专利权)人:蔡清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