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2)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二羧酸单元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的聚酰胺树脂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选自金属氧化物、氮化合物以及硅化合物之中的至少一种;或者(3)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和金属氧化物粒子,该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其总量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该金属氧化物粒子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μ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μm以下的粒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也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技术介绍
将石墨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导热性会与石墨的量对应地提高,但是在熔融混炼中使不熔融的石墨大量地与热塑性树脂配合会使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的比例变少,从而难以维持用单螺杆、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生产时的生产率。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将挤出机的头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混炼,但并未公开用于有效率地排除所得的薄片状的粒料的热的水槽等冷却装置,存在所得粒料彼此粘合的担心,从而在成型加工上并不优选。另外,将石墨单体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强度等物性不充分,因此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将特定量石墨和具有100W/mK以上的导热率的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提高弯曲强度和导热性,但并没有公开将通常所使用的10W/mK左右的聚丙烯腈纤维碳化而得到的PAN系的碳纤维。从其优异的特性和熔融成型的容易度出发,以聚酰胺6、聚酰胺66为代表的聚酰胺树脂被广泛用作常用的工程塑料,在引用文献3、引用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将氧化镁与该聚酰胺树脂配合,提高导热性。另一方面,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化、小型化的进行,电子设备的每I个部件中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的量也变少,对依赖于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的特性的电子设备的部件的性能的影响变大。伴随于此,提高聚酰胺树脂的特性的需求也变大。在这当中,对于防止对部件的性能的影响大的聚酰胺树脂在例如假定日本的夏天的高温多湿时(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电绝缘性降低的需求变大。将氧化镁与热塑性树脂配合时,导热性会与氧化镁的配合量对应地提高,但是通过熔融混炼使不熔融的氧化镁大量地与热塑性树脂配合会使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的比例变少,从而难以维持用单螺杆、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生产时的生产率。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将挤出机的头部打开的状态下进行混炼来作为对导电性填料进行稳定地高填充的方法,但并未公开在不将挤出机的头部打开的情况下对导电性填料进行稳定地高填充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通过配合特定量的特定粒径的氧化镁而使成型性、夕卜观,导热性提高的方法,但根据成型品的测定位置不同而导热率不同,并未公开无论测定位置如何均稳定地得到显示均匀的导热率的成型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6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9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21335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7966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3-81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不使用具有100W/mK以上的导热率的碳纤维也可兼顾高的导热性以及机械物性、并且生产率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了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电绝缘性降低的导热性优异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不将挤出机(混炼机)的头部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常规的混炼机稳定地制造、且可得到显示均匀的导热性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示出的本专利技术来解決。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特性赋予成分,其是下述(I)聚酰胺树脂组合物、(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或者(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I)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作为特性赋予成分;(2)聚酰胺 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A)是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l),特性赋予成分含有选自金属氧化物(BI)、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l)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l)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 μ 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I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 μ 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2.上述I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小于40体积份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3.上述2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多元醇(D)是熔点为150°C 280°C的多元醇;4.上述2或3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通过熔融混炼而得到的;5.上述I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Al)和选自金属氧化物(BI)、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l)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l)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6.上述5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BI)为氧化镁;7.上述5或6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用于电绝缘性部件;以及8.上述I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 μ 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I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 μ 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9.上述8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的多元醇(D);10.上述8或9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为氧化镁;11.一种成型品,其是由上述I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I 11点,能够提供可得到不仅具有优异的机械物性或电绝缘性而且导热性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2 4以及11点,进一步能够提供即使不使用具有100W/mK以上的导热率的碳纤维也可得到导热性优异、机械物性也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能够提供可将其通过常规的双螺杆混炼机稳定地形成粒料的制造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5 7以及11点,进一步能够提供可得到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电绝缘性也优异、导热性、机械物性也优异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尤其由于高温高湿度处理后的电绝缘性优异,因此可以作为电绝缘性材料适宜地用于电绝缘性部件。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第8 11点,进一步能够提供可以在不将混炼机的头部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常规的混炼机稳定地制造、且可得到显示均匀的导热性的成型品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30 JP 2010-220330;2010.09.30 JP 2010-220331.一种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特性赋予成分,其是下述(I)聚酰胺树脂组合物、(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或者(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1)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积份的鳞片状石墨(B)、5体积份以上且40体积份以下的碳纤维(C)以及0.1体积份以上且5体积份以下的多元醇(D)作为特性赋予成分; (2)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聚酰胺树脂(A)是含有二羧酸单元(X)和二胺单元(y)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Al),特性赋予成分含有选自金属氧化物(BI)、氮化合物(B2)以及硅化合物(B3)之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酰胺树脂(Al)的二羧酸单元(X)相对于聚酰胺树脂(Al)的全部二羧酸单元的70摩尔%以上为草酸; (3)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聚酰胺树脂(A)和作为特性赋予成分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其中,金属氧化物粒子(BB)相对于其总量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70 μ m以上的粒子,并且含有I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粒径为20 μ m以下的粒子,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含有7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的金属氧化物粒子(B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是如下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体积份的聚酰胺树脂(A)含有50体积份以上且小于100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昭夫,市川满淳,安井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