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承电梯轿厢的、具有减振元件的支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735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承框架(4),在该支承框架中,每一轿厢下角设置一个支撑件(8),在支撑件上设置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支撑件(8)具有U形横截面且可以被推入具有C形横截面的第二或第三支架(9、10)。电梯轿厢(7)支承在减振元件(13)上,其防止电梯轿厢(7)晃动和振动。减振元件(13)平放在第二或第三支架(9、10)上。除了推入的支撑件(8)还设置用于在支撑件(8)或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必须更换时抬起电梯轿厢(7)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电梯轿厢的、具有减振元件的支承框架,其中,减振元件平放在支承框架的底架上且支承电梯轿厢且防止晃动和振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US2246732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承电梯轿厢的支承框架。支承框架基本上由上梁和下梁组成,其借助于竖直的支架连接。平放在下梁上的底架配有减振元件,电梯轿厢安置在减振元件上。支承框架悬挂在支承绳索上,支承绳索由主动带轮引导且与对重连接。电梯轿厢和对重通过电梯驱动装置相互反向地在电梯竖井中上下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如在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特征那样,简化在支承框架和电梯轿厢上的维护。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通过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优点主要在于,支承电梯轿厢的减振元件能够在现场容易地更换。在电梯轿厢的每一个角上设置一个支撑件,在支撑件上可安装至少一个减振元件。支撑件可被推入底架且与电梯轿厢连接。支撑件是可更换的,无需移开电梯轿厢。减振元件也根据交通状况和环境影响的不同逐渐老化和疲劳。具有减振元件的支撑件也可以在现有的电梯设备中、特别是在由异型件制造的底架中容易地加装。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由支承框架支承且支承在减振元件上的电梯轿厢,图2示出了具有每一个轿厢角设置一个的支撑件的支承框架,图3示出了支承框架和支撑件的细节,图4示出了与电梯轿厢连接的支撑件,以及图5示出了用于抬起电梯轿厢的抬起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由支承框架4支承且支承在减振元件13上的电梯轿厢7的实施例。支承框架4由上梁I和下梁3组成。上梁和下梁1、3借助于竖直的第一支架2连接。平放在下梁3上的底架6在每一个轿厢角配有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电梯轿厢7支承在减振元件13上,减振元件使电梯轿厢7基本上远离晃动和振动。支承框架4悬挂在承载机构5、比如钢丝绳、塑料纤维绳索、扁平皮带、楔形肋皮带、楔形皮带等等上,其中,承载机构5通过未示出的主动带轮引导且与未示出的对重连接。电梯轿厢和对重通过未示出的电梯驱动装置相互反向地在未示出的电梯竖井中上下运动。图2示出了每一轿厢下角设置一个支撑件8的支承框架4的实施例,在支撑件8上设置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底架6比如由至少一个平放在下梁3上的第二支架9和平放在下梁3上的第三支架10组成。支撑件8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U形的横截面且能够被推入具有C形横截面的第二或第三支架9、10中。在第二或第三支架9、10的每一端可推入具有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的支撑件8。支撑件8和支架9、10还可以具有与上述横截面不同的其他横截面。前提条件是,支撑件8能够被推入支架9、10中。比如支撑件8和支架9、10可以是管状的,其中,支撑件管能够被支架管所容纳。图3示例性示出了第二和第三支架9、10以及支撑件8的细节,其中,支撑件8为了看得更加清楚没有被推入支架9、10中。第二或第三支架9、10在每一端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缺口 14、14.1,具有第一螺纹16的第一螺栓15穿过这些缺口延伸。第一和第二 U形垫片17、18、第一和第二套管19、20以及第一螺母21也属于具有比如六角头15.1的螺栓15。在支撑件8推入的状态下,第一螺栓15穿过支撑件8的第一和第二孔22、23。第一螺栓15将支撑件8与电梯轿厢的底部结构连接起来。图4示出了细节。第一螺栓15穿过第一缺口 14,但在正常情况下不接触第一缺口。当电梯轿厢7碰撞到一个或多个竖井坑缓冲器时,第一螺栓被用作电梯轿厢7相对于第二和第三支架9、10的行程限制。第一螺栓15在电梯轿厢7缓冲行驶时在第一和第二缺口 14、14.1处中止,其中,缺口 14、14.1被用作针对第一螺栓15的止挡。如图3所示,支撑件8配有两个减振元件13。支撑件8可以在第三孔24处配有另一个减振元件13。还可以每一个支撑件8具有一个减振元件13。在将支撑件8推入第二和第三支架9、10后且在根据图4将支撑件8与电梯轿厢7连接后,减振元件13平放在第二或第三支架9、10上。每一个减振元件13 —方面与支撑件8且另一方面在将支撑件8推入支架9、10后与支架9、10连接(比如螺栓连接)。因此,减振元件13不能在支架9、10上移动。图4示出了与电梯轿厢7连接的支撑件8。设置在轿厢底面25上的至少第四和第五支架26、27与支撑件8连接。轿厢底面25支承轿厢门槛28和轿厢结构29。如截图B所示,第一螺栓15将支撑件8与第四或第五支架26、27的端部连接。第一套管19在六角头一侧设置在支撑件8外部且第二套管20在螺母一侧设置在支撑件8外。分别通过套管19、20形成的突出部32分别穿过第一或第二缺口 14、14.1且确保了电梯轿厢7缓冲行驶时的上述行程限制。替代由螺栓15和套管19、20组成的连接件可以设置不同设计的连接件。前提条件是,该连接件可松开地将支撑件8与轿厢底面25的支架26、27连接起来且支撑件8的每一侧具有一个突出部32且支撑件8在移除连接件之后可更换。图5示出了当支撑件8或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必须被替换时用于抬起电梯轿厢7的抬起装置。该抬起装置也在图3中示出。在每一个支撑件8旁设置具有螺纹30.1和比如六角头30.2的第二螺栓30,其中,该螺栓30可借助于对接螺母3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或第三支架9、10移动。对接螺母31支承在第二或第三支架9、10上且第二螺栓30的自由端将支架26、27如双箭头Pl所示向上或向下运动,其中,电梯轿厢7上升或下降。在正常情况下,螺栓30尽可能远地向下旋转且螺栓30的自由端尽可能远地从支架26、27被移除,使得即使是弹入(eingefedert)的电梯轿厢7、比如在缓冲行驶时也不会产生支架26、27与螺栓30的自由端之间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1 EP 10174875.41.一种支承框架(4),用于支承电梯轿厢(7),具有减振元件(13),其中,减振元件(13)平放在支承框架(4)的底架(6)上且支承电梯轿厢(7)且防止晃动和振动,其特征在于,减振元件(13)设置在支撑件(8)上且在底架(6)上设置容纳装置,支撑件(8)能够与容纳装置连接且支撑件(8)能够从容纳装置被移除,其中,每个支撑件(8)设置至少一个减振元件(13)且在底架(6)上设置抬起装置(30、31),电梯轿厢(7)为了连接和移除支撑件(8)能够借助于抬起装置在竖直方向(PD上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框架(4),其特征在于,底架(6)的容纳装置由至少两个平放在支承框架(4)的下梁(3)上的支架(9、10)组成,支撑件(8)与支架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框架(4),其特征在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特·布鲁格尔克里斯多夫·舒勒尔卢卡斯·泽德尔托马斯·乌斯特乌尔斯·沙夫豪泽尔雷纳·斯特雷贝尔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