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气体排放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水箱的带长期水封功能的气体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第三代核反应堆系统采用大量的非能动冷却系统以提高核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其中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某些严重事故条件下,将安全壳内的气体温度与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持安全壳的完整性,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对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通常采用外置的冷却水箱并装有一定量的冷却水作为冷源。当核反应堆系统出现严重事故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水因吸收安全壳内的热量而变为蒸汽。这些蒸汽被排入冷却水箱,并通过冷却水箱进一步被排至外界环境。鉴于核反应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可能长期处于备用状态而非工作状态。因而装有大量冷却水的水箱通常需要与外界环境长期隔离,防止外界物质或生物进入冷却水箱污染水质。当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投入运行时,冷却水箱须与外界环境联通,排放蒸汽。这意味着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需要一个具有长期密封功能的气体排放装置。公开号为CN01235243.8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一种自动补水的水封罐”的主要特征在于利用浮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长期水封功能的自启动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U形气体排放管(1)、补水管(2)、集水箱(3)、回流管(4),U形气体排放管(1)一端与需要与环境隔离的水箱(8)的气空间相连接、另一端从底部伸入集水箱(3)并处于竖直布置,回水管(4)的一端与集水箱(3)的底部相连、另一端连接于水箱(8)且位于液位(7)之下,补水管(2)的一端与U形气体排放管(1)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回水管(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长期水封功能的自启动气体排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U形气体排放管(I)、补水管(2)、集水箱(3)、回流管(4),U形气体排放管(I) 一端与需要与环境隔离的水箱(8)的气空间相连接、另一端从底部伸入集水箱(3)并处于竖直布置,回水管(4)的一端与集水箱(3)的底部相连、另一端连接于水箱(8)且位于液位(7)之下,补水管(2)的一端与U形气体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铭,孙中宁,谷海峰,曹夏昕,范广铭,阎昌琪,孙立成,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