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衍鲁专利>正文

螺旋式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44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夹具改良结构,由固定本体、螺旋盖、分离台、弹簧组成,固定本体内为锥形孔,在锥孔内设有至少一个锥形台和弹簧,顶端与螺旋盖相配合。使用时,试件从螺旋盖插入至分离圆台的中孔内,向外拉时,越拉越紧,旋紧螺旋盖以达到卸载目的,本夹具制作简单,夹紧物和卸载迅速,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大,简单灵巧,可单向、双向和多向夹持物体。(*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加工用具,特别是涉及拉伸试验机夹具、力学试验设备夹具等用于夹持物件的设备或联接件。现有国内外所生产的拉伸试验夹具,均为燕尾槽式,此类夹具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成本高,使用范围有限、操作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高、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大、简单灵巧的新型夹具螺旋式夹具,。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螺旋式夹具,由固定本体、螺旋盖、分离台、弹簧组成。固定本体内为锥形孔,在锥孔内设有至少一个锥形台和弹簧,顶端与螺旋盖相配合。锥形台的锥底径应大于固定本体的锥形孔上孔径,锥顶径应小于固定本体的锥形孔上孔径,即保证锥形分离台可在锥孔内上下运动,锥形台是沿轴线被立向分离成至少两块的分离体组成,即由两块以上(最好为三块)分离件组成。固定本体锥形内孔的锥面可为平面或与可为弧形面,分离台的角度与固定本体的内锥孔锥度应相一致。使用加载时,试件从螺旋盖插入至分离台的中孔内,弹簧的回弹力压迫锥形台的锥底面,使锥形台与固定本体内锥孔相结合,当试件向外拉时,锥形台上开孔闭合,拉力越大,锥形台的中孔越收缩,则试件被卡的越紧。卸载时,螺旋盖下压分离台,使其张开,自动卸载。本技术优选方案是螺旋盖位于固定本体顶端,可为“U”形和“W”形,本技术图示以“W”形为主。可用于单向、双向和多向夹持物体,多向时固定本体可为一个,其它可根据需要配置。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在附图中,1是螺旋盖,2是固定体,3是分离台,4是弹簧。如图所示,固定本体2内为一锥形孔,用以安装分离台3和弹簧4,螺旋盖1与固定本体2的顶端螺旋配合。锥孔内的分离台3和弹簧4配合,加载时,分离台3下压弹簧4,分离台3自动张开,物件插入分离台3的中孔,然后弹簧4自动上弹,夹紧物件。卸载时,旋紧螺旋盖1使其中间凸出部位下压分离台3,使其与固定本体1内锥孔避脱开,分离台3各件自动张开,松持试件。然后,分离台3在弹簧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本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大,简单灵巧。可单向、双向和多向夹持物体。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式夹具,由螺旋盖(1)、固定本体(2)、分离台(3)和弹簧(4)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本体(2)内为锥形孔,在锥孔内设有分离台(3)和弹簧(4),其顶端与螺旋盖(1)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分离台(3)的锥底径应大于固定本体(2)的锥形孔上孔径,其锥顶径应小于固定本体(2)的锥形孔上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本体(2)锥形内孔的锥面为平面或弧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夹具,其特征在于分离台(3)是两块以上的分离件组成的锥形台,其锥度与固定本体的内锥孔锥度相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式夹具,其特征在于锥形台最好由三块分离件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夹具改良结构,由固定本体、螺旋盖、分离台、弹簧组成,固定本体内为锥形孔,在锥孔内设有至少一个锥形台和弹簧,顶端与螺旋盖相配合。使用时,试件从螺旋盖插入至分离圆台的中孔内,向外拉时,越拉越紧,旋紧螺旋盖以达到卸载目的,本夹具制作简单,夹紧物和卸载迅速,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大,简单灵巧,可单向、双向和多向夹持物体。文档编号B23Q3/00GK2362644SQ99220189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周衍鲁, 周衍华 申请人:周衍鲁, 周衍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式夹具,由螺旋盖(1)、固定本体(2)、分离台(3)和弹簧(4)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本体(2)内为锥形孔,在锥孔内设有分离台(3)和弹簧(4),其顶端与螺旋盖(1)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衍鲁周衍华
申请(专利权)人:周衍鲁周衍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