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194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包括与气缸(1)相连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主要由定位器(2)以及与气缸(1)相连的传动杆(3)组成,所述的气缸(1)为由定位器(2)控制而移动的活动机构,在所述的气缸(1)上连接有随气缸活塞运动的活塞杆(17)以及导叶,所述的活塞杆(17)分别与传动杆(3)、导叶相连接,在所述的传动杆(3)上设有与定位器(2)相连的反馈机构,在所述的反馈机构上设有磁块(4),所述的反馈机构通过磁块(4)与定位器(2)磁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非接触式的磁感反馈设计,具有调试简单、占用空间小、防尘等诸多优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叶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风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通用机械,从能量观点来分析,它是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能量的一种机械,制作时,通常在风机上设置有导叶,通过对导叶旋转角度的精确控制,在限制气体流量的同时,还能达到保护机组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目前,市面上专门针对风机导叶而设计的调节机构非常稀少,结构也未竟完善,如图1所示,可概括有以下缺陷:(I)调节机构采用的气缸为标准件,安装尺寸与用户导叶连接不匹配,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还需为调节机构专门设计安装支架,存在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等缺陷;(2)调节机构采用DVC6020定位器,机械反馈为凸轮结构,调节角度不易掌握,且调试不便,同时,机械接触也会因为振动的原因而对传动臂造成损坏;(3)定位器安装盒为了方便机械传动臂的伸入不防尘,还设计有条形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防尘效果差等问题。基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实现了反馈机构与定位器非接触式的磁感反馈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接触而对传动臂造成的损坏,更有效的避免了安装、调试的不便,运行可靠,具有防尘、美观等优势。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包括与气缸相连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主要由定位器以及与气缸相连的传动杆组成,所述的气缸为由定位器控制而移动的活动机构,在所述的气缸上连接有随气缸活塞运动的活塞杆以及导叶,所述的活塞杆分别与传动杆、导叶相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接触(凸轮结构的机械反馈)可能造成的对传动臂的损坏,在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与定位器相连的反馈机构,在所述的反馈机构上设有磁块,所述的反馈机构通过磁块与定位器磁感连接,有效的避免了安装、调试的不便,使用可靠。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的传动杆为由活塞杆作用而直线运动的活动构件,在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齿条;而所述的反馈机构则为与齿条相咬合的齿轮组件,使用时,传动杆在气缸的带动下做上下运动,而固定在其结构上的齿条则带动齿轮组件旋转,由于所述的磁块设于齿轮组件上,因此,配合定位器,通过磁感作用则能有效的反馈出定位器的实际行程,即:气缸的实际行程,以便于定位器的诊断或精确定位。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结构,所述的齿轮组件主要由与齿条相咬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设有磁块的第二齿轮组成,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上还设有随之旋转的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则与第三齿轮相咬合,在本技术中,第三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在齿轮组件的工作过程中,第一齿轮在齿条的带动下转动,而第三齿轮则与第一齿轮同步旋转,第二齿轮则在第三齿轮的带动下转动,磁块随第二齿轮的转动而移动,并通过磁感作用在定位器上实现信号的反馈。由于本技术采用了非机械接触式的磁感反馈设计,因此,在所述的传动杆以及齿轮组件外还设有由齿轮箱以及防尘罩组成的壳体结构,所述的定位器、磁块均设于防尘罩外,还具有防尘、美观等特点。现有技术中的调节装置多采用的标准气缸,安装尺寸与用户导叶连接不匹配,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更需专门设计安装支架,存在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等缺陷,因此,本技术对气缸进行改进,其结构如下所示:所述的气缸为设有法兰盘的筒状结构,所述的法兰盘包括设于气缸两端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所述的活塞杆通过第二法兰盘与导叶相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法兰盘上还设有与定位器相连并推动气缸运动的气源孔,其工作原理如下:气源通过气源口进入气缸内,并推动气缸活塞上下运动,而在此过程中,活塞杆和传动杆都被气缸活塞带动而运动,通过第二法兰盘,活塞杆的运动带动了导叶(即:导叶支架)的运动,传动杆则通过反馈机构将运动反馈给定位器,定位器通过计算确定输入气量的多少,以此实现导叶的精确控制。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结构,本技术在所述的第二法兰盘上设有连接孔以及安装孔,所述的活塞杆通过连接孔与第二法兰盘相连接,而所述的导叶则通过安装孔连接在第二法兰盘上。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均为铝合金制作而成,在制作过程中,为避免铝合金自身螺纹出现的易损坏情况,本技术在所述的安装孔内设有自攻螺套,所述的导叶通过自攻螺套紧固于第二法兰盘上。本技术在所述的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上设有安装连接轴的空孔,所述的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通过连接轴相连接。在所述的传动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的活塞杆通过螺纹与传动杆相连接。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定位器为DVC620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通过磁块以及定位器的设计,实现了反馈机构非接触式的磁感反馈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接触(凸轮反馈)而对传动臂造成的损坏,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传动可靠、运行稳定,同时,还具有安装方便、调试简单等优势。(2)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气缸安装难度大、空间占用大等缺陷,对气缸进行改进,提出了法兰盘的设计,根据导叶安装而设计,极大的节约了安装空间,整体结构简洁大方。(3)本技术对齿轮组件以及齿条采用封装结构的设计,密封性能极好,更加强了传动设备的稳定运行。(4)由于本技术为非接触式结构,同时,采用了防尘罩的设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定位器安装盒设计中防尘效果差等的缺陷,更具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调节机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反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一气缸,2—定位器,3—传动杆,4一磁块,5—齿条,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齿轮箱,10—防尘罩,11—第一法兰盘,12—第二法兰盘,13—安装孔,14 一气源孔,15—连接轴,16—空孔,17—活塞杆,18—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图1为现有针对风机导叶而设计的调节机构,采用的气缸多为标准件,由于安装尺寸与用户导叶连接的不匹配,通常存在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等缺陷,同时,调节机构采用DVC6020定位器,在安装以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调节困难、防尘效果差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包括与气缸I相连的调节装置,在本技术中,调节装置主要由定位器2以及与气缸I相连的传动杆3组成,气缸I为由定位器2控制而移动的活动机构,在气缸I上连接有随气缸活塞运动的活塞杆17以及导叶,而活塞杆17则分别与传动杆3、导叶相连接,本技术在传动杆3上设有与定位器2相连的反馈机构,结构十分简单,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机械接触(凸轮结构的机械反馈)可能造成的对传动臂的损坏、调试不便等问题,本技术在反馈机构中设有磁块4,使用时,反馈机构通过磁块4与定位器2磁感连接,可实现非接触式的磁感反馈,调控更加精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定位器2可采用DVC6200,可实现4 20mA的精确控制,并带有4 20mA的信号反馈。本技术在传动杆3上设有供活塞杆17连接的螺纹,因此,在本技术中,传动杆3可随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包括与气缸(1)相连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主要由定位器(2)以及与气缸(1)相连的传动杆(3)组成,所述的气缸(1)为由定位器(2)控制而移动的活动机构,在所述的气缸(1)上连接有随气缸活塞运动的活塞杆(17)以及导叶,所述的活塞杆(17)分别与传动杆(3)、导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传动杆(3)上设有与定位器(2)相连的反馈机构,在所述的反馈机构上设有磁块(4),所述的反馈机构通过磁块(4)与定位器(2)磁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包括与气缸(I)相连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主要由定位器(2)以及与气缸(I)相连的传动杆(3)组成,所述的气缸(I)为由定位器(2)控制而移动的活动机构,在所述的气缸(I)上连接有随气缸活塞运动的活塞杆(17)以及导叶,所述的活塞杆(17)分别与传动杆(3)、导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传动杆(3)上设有与定位器(2)相连的反馈机构,在所述的反馈机构上设有磁块(4),所述的反馈机构通过磁块(4)与定位器(2)磁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杆(3)为由活塞杆(17)作用而直线运动的活动构件,在所述的传动杆(3)上设有齿条(5);而所述的反馈机构则为与齿条(5)相咬合的齿轮组件,所述的磁块(4)设于齿轮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件主要由与齿条(5)相咬合的第一齿轮(6)以及设有磁块(4)的第二齿轮(7)组成,在所述第一齿轮(6 )的圆心上还设有随之旋转的第三齿轮(8 ),所述的第二齿轮(7 )则与第三齿轮(8)相咬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风机导叶控制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传动杆(3)以及齿轮组件外还设有由齿轮箱(9)以及防尘罩(10)组成的壳体结构,所述的定位器(2)、磁块(4)均设于防尘罩(10)外。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静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