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定泄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130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定泄油器,主要包括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液压缸、液压缸、衬套、锯齿卡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泄油套、外套、牙块、板弹簧;中心管的上端套装与其螺纹连接的上接头,中心管的下端套装下接头,下接头与中心管之间采用离合块锁定;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的内壁分别设置有耐磨内衬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耐磨内衬层使得泄油器能够长期承受抽油杆的反复摩擦,检泵周期更长,避免频繁检泵影响正常的生产。采用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材料作为耐磨内衬层,具有摩擦系数小,磨耗低,耐应力开裂性等优点,进一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井下管柱的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检泵周期的锚定泄油器
技术介绍
锚定泄油器广泛用于有杆泵采油工艺中,其作用是锚定井下油管柱、防止管柱蠕动和弯曲、提闻栗效;又可在起井下油管柱时自动卸掉油管中的原油,避免原油带出井口造成污染。锚定泄油器主要包括中心管、液压缸、泄油套、上接头、下接头、固定锥、活动锥、板弹簧、外套、牙块、锯齿卡簧、离合块等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工作时,利用深井泵的液压进入锚定泄油器的液压缸,进而通过固定锥与活动锥配合推动牙块克服板弹簧的作用力沿中心管径向向外顶出,直至锚定在套管的管壁上,同时,利用锯齿卡簧与中心管上的锁齿配合进行锁定保持;需要起井下油管柱时,先上提管柱,带动上接头、中心管、锯齿卡簧、液压缸、活动锥、下接头等相对锚定机构产生位移,固定下接头和泄油套的螺钉被剪断,随着中心管和下接头继续上移,离合块移至泄油块的泄油孔,离合块失去泄油套的支撑力,致使中心管和下接头分开,下接头受到尾管及油管内原油的重力作用下移,进而带动泄油套和固定锥下移,牙块失去固定锥、活动锥的支撑,在板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而解除锚定,中心管内的原油则由泄油孔泄出,避免带至地面造成污染。目前的锚定泄油器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中心管内置抽油杆,抽油杆与下接头、中心管或上接头之间会产生反复的摩擦,磨穿下接头、中心管或上接头,降低使用寿命,检泵周期短,降低了采油效率,影响正常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检泵周期的锚定泄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锚定泄油器,主要包括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液压缸、液压缸、衬套、锯齿卡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泄油套、外套、牙块、板弹簧;中心管的上端套装与其螺纹连接的上接头,中心管的下端套装下接头,下接头与中心管之间采用离合块锁定;在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的中心管外依次套装液压缸、衬套、锯齿卡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和泄油套,固定锥和活动锥的锥体部分外设置外套,夕卜套与牙块之间设置板弹簧,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的内壁分别设置有耐磨内衬层。进一步的,所述上接头的内壁上端、中心管的内壁下端以及下接头的内壁下端均设置有对耐磨内衬层进行限位的环形台阶面。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内衬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层。进一步的,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层与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的内壁过盈配人口 O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下接头、中心管或上接头内壁设置耐磨内衬层,使其能 够长期承受抽油杆的反复摩擦,延长整个锚定泄油器的使用寿命,检泵周期更长,避免频繁 检泵影响正常的生产。利用环形台阶面对耐磨内衬层进行限位,避免轴向窜动,并采用超高 分子量的聚乙烯材料作为耐磨内衬层,具有摩擦系数小,磨耗低,耐应力开裂性等优点,进 一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锚定泄油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A。图3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B。图4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C。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上接头1、螺钉A2、液压缸3、密封圈4、密封圈5、螺钉B6、衬套7、 锯齿卡簧8、活动锥9、牙块10、固定锥11、中心管12、固定锥13、外套14、螺钉C15、泄油套 16、离合块17、密封圈18、螺钉D19、下接头20、耐磨内衬层21、耐磨内衬层22、耐磨内衬层 23。上述中心管12的上端套装与其螺纹连接的上接头1,中心管12的下端套装下接 头20,下接头20与中心管12之间采用离合块17锁定,具体的,离合块17安装在下接头20 内,中心管12外壁上开梯形槽,离合块17的内端为刚好可嵌入梯形槽的梯形凸起。在上接头I与下接头20之间的中心管12外依次套装液压缸3、衬套7、锯齿卡簧8、活动锥9、牙块10、固定锥11和泄油套16。具体的:液压缸3的上端通过螺钉A2与上接头I连接,中心管12上开与液压缸3内腔连 通的油口 ;活动锥9,包括锥体部分和柱体部分,其柱体部分设置于液压缸3下端扣合的台 阶,并通过螺钉B6与液压缸3下端连接,其锥体部分的尖端面向固定锥13 ;衬套7、锯齿卡簧8,径向上看均设置在活动锥9的柱体部分与中心管12之间,衬 套7的上端紧贴液压缸3的下端面,锯齿卡簧8内侧设螺纹状齿,锯齿卡簧8下放的中心管 12外壁上设置锯齿螺纹;固定锥13,包括锥体部分和柱体部分,其柱体部分与泄油套16的上端通过螺纹连 接,其锥体部分的尖端面向活动锥9 ;泄油套16,泄油套16外表面开有泄油孔,泄油套16的上端与固定锥13连接,下端 套装在下接头20外,并通过螺钉D19与下接头20连接,泄油套16还用于支承连接下接头 20与中心管12的离合块17 ;外套14,设置在固定锥13和活动锥9的锥体部分外,外套14的上端与活动锥9的 锥体部分背面通过台阶结构连接限位,外套14的下端安装嵌入固定锥13柱体部分滑键槽 的螺钉Cl5连接;牙块10,设置固定锥13和活动锥9锥体部分之间的中心管12上,且位于外套14内,牙块10的两端分别设置内斜面,该内斜面与固定锥13和活动锥9的锥体部分相配,牙块10上还设置可伸出外套14的凸台;板弹簧11,设置在牙块10与外套14之间,用于牙块10不受其他径向力时将牙块10的凸台退回外套14内。另外,为保证正常工作时不产生原油泄漏,在上接头I的下端外壁上设置紧贴液压缸3内壁的密封圈4,在液压缸3的下端设置紧贴中心管12的密封圈5 ;在中心管12下端设置紧贴下接头20的密封圈18。本技术中的锚定泄油器,在与抽油杆存在反复摩擦的上接头1、中心管12和下接头20内壁分别设有耐磨内衬层21、22、23,如图2、3、4所示,该耐磨内衬层21、22、23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层,利用其记忆恢复的特性,将其挤压入上述上接头1、中心管12和下接头20内,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其记忆激活,使得耐磨内衬层21、22、23恢复原有直径,膨胀后紧贴上接头1、中心管12和下接头20等管道的内壁,实现与上接头1、中心管12和下接头20的固定。为避免各耐磨内衬层在上接头1、中心管12和下接头20内发生轴向窜动,在上接头I的内壁上端、中心管12的内壁下端、下接头20的内壁下端均设置对耐磨内衬层进行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面。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上接头I和中心管12螺纹连接,因此由两者的台阶面分别从上、下端将耐磨内衬层21、22夹紧限位;下接头20上的耐磨内衬层23则由下接头20的下端台阶面限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里的聚乙烯材料仅仅是示例性的,不是限制性,也可采用公知的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耐磨材料作为耐磨内衬层2,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锚定泄油器,主要包括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液压缸、液压缸、衬套、锯齿卡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泄油套、外套、牙块、板弹簧;中心管的上端套装与其螺纹连接的上接头,中心管的下端套装下接头,下接头与中心管之间采用离合块锁定;在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的中心管外依次套装液压缸、衬套、锯齿卡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和泄油套,固定锥和活动锥的锥体部分外设置外套,外套与牙块之间设置板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的内壁分别设置有耐磨内衬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定泄油器,主要包括中心管、上接头、下接头、液压缸、液压缸、衬套、锯齿卡 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泄油套、外套、牙块、板弹簧;中心管的上端套装与其螺纹连接的 上接头,中心管的下端套装下接头,下接头与中心管之间采用离合块锁定;在上接头与下接 头之间的中心管外依次套装液压缸、衬套、锯齿卡簧、活动锥、牙块、固定锥和泄油套,固定 锥和活动锥的锥体部分外设置外套,外套与牙块之间设置板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华飞李荣明景步宏程宇辉李文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华业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