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7110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梯子,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底部踏板,所述顶部踏板两端铰接在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折叠连接机构把固定座、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连接在一起,实现梯子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大大缩小梯子的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而且结构可靠;在梯子上还设有扶手组件,并且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三段踏板之间间距高度可以通过折叠连接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子,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梯子。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折叠梯子在展开后,踏板之间的间距都是固定不变的,间距一般在182毫米至183毫米之间,这对于老年人及残疾人士而言,踏步高度稍微有点高,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折叠梯子的扶手装置是另外架设在折叠梯子上的,这样照成携带不方便,使用时操作繁琐;有的折叠梯子自带折叠扶手装置,可是其采用单个支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两边扶手受力不均匀,给人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梯子,展开时,大大优化了踏板之间的间距,折叠后可大大缩小梯子的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而且结构可靠,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折叠梯子,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底部踏板,所述顶部踏板两端铰接在固定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承重杆,承重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固定座上,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在顶部踏板上,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在中间踏板上,第一连接杆和承重杆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底部踏板上,第二连接杆的中间处与中间踏板铰接;承重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部踏板和中间踏板上。进一步地,还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固定杆、连接块、横杆、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第一立柱的上端与横杆的左端铰接,固定杆的左端与第一立柱的下端铰接,固定杆的右端与第二立柱的下端铰接,第二立柱的上端折弯形成一折弯部,横杆的右端与折弯部的端面铰接;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连接块设有长条通孔,承重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端滑设在所述长条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固定杆上设有锁紧机构,固定杆绕第一立柱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锁紧机构与第一立柱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立柱上的卡勾和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卡臂,固定杆绕第一立柱的下端转动合拢后通过卡勾与卡臂扣合后与第一立柱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横杆和第一立柱之间设有气缸组件。进一步地,折叠梯子展开后顶部踏板和中间踏板之间的间距、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之间的间距均在172毫米至175毫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两根承重杆之间设有限位加强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保护板。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开锁手柄,开锁手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固定杆上,开锁手柄上设有与卡勾相互抵接的凸块;卡勾枢设在第一立柱上,开锁手柄绕转轴旋转时凸块推动卡勾旋转运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折叠连接机构把固定座、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连接在一起,实现梯子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大大缩小梯子的体积,方便携带和运输,展开时,大大优化了踏板之间的间距,而且结构可靠;在梯子上还设有扶手组件,并且顶部踏板、中间踏板和底部踏板三段踏板之间间距高度可以通过折叠连接机构进行优化,设计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叠梯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折叠梯子展开时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梯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折叠梯子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是本技术折叠梯子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梯子,包括固定座1、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以及折叠连接机构。固定座I是有底板11、前侧板12以及固定板组13之间相互焊接后合围形成的腔体结构。参考图3,固定板组13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底板11的两侧,每一组包括第一固定板131、第二固定板132、第三固定板133,顶部踏板2的两端铰接在两组固定板组13中第三固定板133之间的上端。折叠连接机构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固定座I和顶部踏板2的两侧与底部踏板4的两侧之间,其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和承重杆54。其中,以图1中梯子展开状态为参考基准,承重杆54主要起承重作用,承重杆54的左端铰接在第三固定板133的底端,此时承重杆54与顶部踏板2平行,第一连接杆51的上端铰接在顶部踏板2的右端,第一连接杆51的下端铰接在中间踏板3的左端,第一连接杆51和承重杆54成“十”字型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52的下端铰接在底部踏板4的左端,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处与中间踏板3成“十”字型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承重杆54的右端和第二连接杆52的上端通过转轴100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杆5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部踏板4和中间踏板3之间,第三连接杆53与第二连接杆52相互平行。因此,底部踏板4左端部分、第二连接杆52下端部分、中间踏板3右端部分和第三连接杆53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二连接杆52上端部分、中间踏板3左端部分、第一连接杆51的下端部分和承重杆54的左端部分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第一连接杆51的上端部分、顶部踏板2、固定板组13和承重杆54的右端部分构成第三平行四边形,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依靠三个平行四边形实现展开和收缩功能,可以通过改进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承重杆54的长度以及踏板上的连接端间距,实现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和底部踏板4三段踏板之间间距高度的优化,经过优化后,折叠梯子展开后顶部踏板2和中间踏板3之间的间距、中间踏板3和底部踏板4之间的间距均在172毫米至175毫米之间。扶手组件共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折叠梯子的两侧,其包括固定杆6、连接块7、横杆81、第一立柱83、第二立柱84,第一立柱83的下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31和第二固定板132之间,第一立柱83的上端与横杆81的左端铰接,固定杆6的左端与第一立柱83的下端铰接,固定杆6的右端与第二立柱84的下端铰接,第二立柱84的上端折弯形成一折弯部82,横杆81的右端与折弯部82的端面铰接;连接块7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上,连接块7设有长条通孔71,承重杆54和第二连接杆52的铰接端滑设在所述长条通孔71内。因此,横杆81、第一立柱83、第二立柱84构成第四平行四边形,实现可收缩功能,而且通过调整长条通孔71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圆孔72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形成的预定角度,可以改变横杆81的倾斜度,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更舒适。连接块7上还设有两个固定圆孔72,长条通孔71的中心线与两个固定圆孔72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相互交叉成预定角度,并且转轴100滑设在所述长条通孔71内,连接块7通过固定圆孔72和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上。第二立柱84上设有保护板841,不仅增加了第二立柱84的防护面积,而且在梯子折叠后,如图5所示,第一立柱83和第二立柱84刚好落入保护板内,起到保护第一立柱83和第二立柱84的作用。气缸组件200是一气动支撑杆,气动支撑杆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立柱83的下端,气动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横杆81的中间位置处,此时梯子在展开时,第一立柱83、气缸组件200、横杆81的左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安装在固定座(1)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所述顶部踏板(2)两端铰接在固定座(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I)、安装在固定座(I)上端的两组折叠连接机构、以及两端依次相互平行布设在折叠连接机构上的顶部踏板(2)、中间踏板(3)、底部踏板(4),所述顶部踏板(2)两端铰接在固定座(I)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承重杆(54),承重杆(54)的第一端铰接在固定座(I)上,第一连接杆(51)的第一端铰接在顶部踏板(2)上,第一连接杆(51)的第二端铰接在中间踏板(3)上,第一连接杆(51)和承重杆(54)相互交叉并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杆(52)的第一端铰接在底部踏板(4)上,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处与中间踏板(3)铰接;承重杆(54)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杆(52)的第二端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杆(5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部踏板⑷和中间踏板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梯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固定杆(6)、连接块(7)、横杆(81)、第一立柱(83)、第二立柱(84),第一立柱(83)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固定座(I)上,第一立柱(83)的上端与横杆(81)的左端铰接,固定杆¢)的左端与第一立柱(83)的下端铰接,固定杆¢)的右端与第二立柱(84)的下端铰接,第二立柱(84)的上端折弯形成一折弯部(82),横杆(81)的右端与折弯部(82)的端面铰接;连接块(7)固定安装在固定杆(6)上,连接块(7)设有长条通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冠吴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残友无障碍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