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切镜双极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723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可靠,手术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微创手术用的电切镜所用的电极。
技术介绍
前列腺肥大、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病症,进行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是在患者下腹部切开一个切口,再切开膀肮取出前列腺,这对正常的尿道生理结构损伤非常大。而且前列腺增生病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它严重疾病,难于耐受开放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因此各种微创的经尿道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受泌尿外科医生的极大重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术技术于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这种手术无需在人体上开刀,大大减少了创伤,被公认是当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电切镜一般由内窥镜、内鞘、外鞘、操作手件和电极组成,电极通过其杆上的固定滑套平行套接在内窥镜的镜杆下方,电极后端接插在操作手件的固定卡座上,操作者操作手件使电极前后滑动,能量发生器通过电极连接导线将高频能量输送到电极前端,电极前端接触靶组织迅速将组织汽化分离,实现前列腺增生的切除。参见图1及图2,电切镜用的双极电极包括绝缘套11、两金属套管12、正极电极13(用于切割,也成为切割电极)、回路电极14、陶瓷绝缘管15、电极固定卡16、接线柱18及双芯导线19。两金属套管12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结合图3),且两金属套管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11。两金属套管12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绝缘管15固定连接半环状(本文所述的“半环状”不一定为标准的半环状)正极电极13的两端,两金属套管12的末端设置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图3中虚线部分)穿入金属套管12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13电性连接。回路电极14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12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正极电极13和回路电极14两者的端部通过陶瓷绝缘管15以保持一间隔。两金属套管12及绝缘套11的末端设有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从接线柱18中延伸出来,其尾端进而接有插头。电极固定卡16设置在绝缘套11外围,用于和内窥镜的镜杆配合。虽然现有双极电极结构的合理性及精密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图4所示,在执行手术时,双极电极相对内窥镜20前后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内窥镜的金属镜杆25直径与两块回路电极14的间隔距离相近,且位于两块回路电极14之间,很容易发生触碰,如图4中的触点100。执行手术时,回路电极14是带电的,所以容易发生漏电情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切镜双极电极,该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回路电极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Imm — 1.7mm的金属管,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半环状正极电极表面面积的5倍至16倍。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绝缘层套管的厚度较佳为0.05mm-0.3mm,回路电极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3mm-15mm。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较佳为110 160度。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内钩状,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较佳为70 90度。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绝缘套外围还设有电极固定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保留了电极在内镜管中良好的可通过性;(2)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更平衡;(3)经优化的电极结构使电极的高频场型更集中;(4)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的高频漏电流更小;(5)对于手术操作医生更安全;(6)绝缘层套管本身对人体是安全的,与不锈钢回路管的性能匹配良好,且能耐受切除病灶和电凝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和工作液体的浸泡。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俯视图。图2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侧视图。图3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内部接线示意图。图4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与内窥镜的镜杆的配合图。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侧视图。图7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与内窥镜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结合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绝缘套11、金属套管12、正极电极13、回路电极14、陶瓷绝缘管15、电极固定卡16、接线柱18及双芯导线19。两金属套管12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两金属套管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11。两金属套管12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绝缘管15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13的两端,两金属套管12的末端设置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12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13电性连接。回路电极14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12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正极电极13和回路电极14两者的端部通过陶瓷绝缘管15以保持一间隔。两金属套管12及绝缘套11的末端设有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从接线柱18中延伸出来,其尾端进而接有插头。电极固定卡16设置在绝缘套11外围,用于和内窥镜的镜杆配合。正极电极13为半环形内钩状(即正极电极与金属套管间角度小于90度,较佳为70 90度)。回路电极14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Imm — 1.7mm的金属管(如:不锈钢管),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正极电极13表面面积的5倍至16倍。本实施例中,回路电极14的后段部分及金属套管的前段部分外部包裹有绝缘层套管31,绝缘层套管31的厚度较佳为0.05mm一0.3mm,回路电极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3mm—15mm。回路电极14前端部分裸露,可以保证其工作时的基本电性功能,后段部分设置的绝缘层套管31可以起到隔离和支撑内窥镜20的金属镜杆25的作用,避免回路电极14与金属镜杆25接触,如图7中所示的间隙200。实际制作时,覆绝缘层的方法可以使用高稳定性医用热缩套管或不限于热缩管的其它覆绝缘层的方法。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即半环状的正极电极与金属套管间角度大于90度,较佳为110 160度。以上实施例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电极在内镜管中良好的可通过性。由于电极通过截面与手术器内径结构配合良好,手术过程中电极前后移动时,能平滑移动,无异常晃动。也保证了切除病灶的平顺性。(2)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更平衡。双极电极从原理上要求两个电极相对人体来说要尽可能平衡,因为高频输出是平衡输出,传输线是平衡传输,所以要求电极负载越平衡越好。本电极的两个电极能较好的平衡,主要在于回路电极的面积经优化设计,比同类其它电极裸露的面积小,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