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它包括扭力调整结构及扭力输出结构;扭力调整结构包括扭力调整单元及内壳体;扭力输出结构包括主轴、内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的粉末小齿轮、两端分别设有与传粉末小齿轮啮合齿部及枢销的传动齿盘、与内壳体结合的电机板及传送动力的电机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后方设有具隔绝作用力传导的中垫片;传动齿盘的枢销上枢设塑胶小齿轮及设有与塑胶齿轮啮合齿部的固定齿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钻孔设备部件,特别是一种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主轴1A21前端枢接有扭力调整结构,于主轴1A21的另一端设有藉以与容设于内齿轮1A22内部粉末小齿轮1A23嵌设的销1A211。而粉末小齿轮1A23则与内齿轮1A22的齿壁相互啮合;传动齿盘1A25延伸至粉末小齿轮1A23的后方,并凸伸于三个粉末小齿轮1A23的中间适位;传动齿盘藉由凸设于后方的销1A251与粉末小齿轮1A27嵌合,再将电机板1A28盖合;为使电机板1A28不直接接触枢设于前方的粉末小齿轮1A27,于电机板1A28及粉末小齿轮1A27之间垫设电机板垫片1A281,防止因摩擦导致损坏,再以螺锁元件1A282以螺锁方式将其与内壳体1A10锁合固定。当使用时则藉由电机齿轮1A29传送电机动力,而令与其啮合的粉末小齿轮1A27、传动齿盘1A25、粉末小齿轮1A23及内齿轮1A22与主轴1A21同时动作,因粉末小齿轮1A23、1A27均置入内齿轮1A22内部,而呈啮合状态。藉由上述结构即可达到扭力输出的功效,但这种习知的电动钻扭力输出机构在使用上仍存有如下多项弊端1、习知结构因为整体性传动方式,所导致应力的破坏甚大,造成内部机件的损坏,实为常见的事。2、如第一点所述,因为整体性的传动,当使用时,作用于被作用端时,产生的反作用力过大,造成电机板易于弹开,所以内壳体与电机板需以螺锁方式固位,组装上亦造成时间浪费,降低其生产速度。3、习知结构的内齿轮及粉末小齿轮,因为中间无任何的阻隔物,且前、后的粉末小齿轮均置入于内齿轮内部并与其啮合造成直接受力,所以需以成本昂贵的粉末冶金方式实施,故造成费用的提升,实不符经济效益。4、习知结构的内齿轮,因尺寸较大且为粉末冶金,故材料的使用上较为浪费,亦提高其生产的成本。本技术包括扭力调整结构及扭力输出结构;扭力调整结构包括扭力调整单元及内壳体;扭力输出结构包括主轴、内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的粉末小齿轮、两端分别设有与传粉末小齿轮啮合齿部及枢销的传动齿盘、与内壳体结合的电机板及传送动力的电机齿轮;内齿轮后方设有具隔绝作用力传导的中垫片;传动齿盘的枢销上枢设塑胶小齿轮及设有与塑胶齿轮啮合齿部的固定齿圈。其中主轴的一侧套设套环及主轴垫。中垫片呈环状;并令传动齿盘凸伸于其中。电机板两侧分别设有卡扣件;内壳体的后端缘两侧设有与电机板卡扣件相对应并卡扣的扣孔。内壳体的后端缘两侧设有与电机板卡扣件相对应并卡扣的扣孔。由于本技术包括扭力调整结构及扭力输出结构;扭力调整结构包括扭力调整单元及内壳体;扭力输出结构包括主轴、内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的粉末小齿轮、两端分别设有与传粉末小齿轮啮合齿部及枢销的传动齿盘、与内壳体结合的电机板及传送动力的电机齿轮;内齿轮后方设有具隔绝作用力传导的中垫片;传动齿盘的枢销上枢设塑胶小齿轮及设有与塑胶齿轮啮合齿部的固定齿圈。使用时,受反作用力影响的前端与后端藉由中垫片加以隔绝应力的分布并传送应力,从而节省昂贵材料及组装快速,更可提高机件使用的寿命。不仅避免机件破坏毁损、体积小、成本低,而且组装快,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扭力调整结构1包括扭力调整单元11及内壳体10。使用时,可令使用者视其需要而作适当的扭力输出调整控制。扭力输出结构2包括主轴21、套设于主轴21凸伸一侧的套环212、主轴垫片213、内齿轮22、粉末小齿轮23、中垫片24、传动齿盘25、固定齿圈26、塑胶小齿轮27、电机板28、设置于电机板28内侧的电机板垫片281及电机齿轮29。本技术的主要特征系将使用时受反作用力影响的前端与后端利用中垫片24加以隔绝应力的分布并传送应力,从而节省昂贵材料及组装快速,更可提高机件使用的寿命。如图2、图3所示,扭力输出结构2的主轴21的一端套设套环212及主轴垫片213,且凸伸于扭力调整结构1的内壳体10及扭力调整单元11外,于主轴21的另一端则呈三点等分凸设供容设于内齿轮22内部的粉末小齿轮23枢设的枢销211,粉末小齿轮23系与内齿轮22的齿部221相互啮合;内齿轮22后方设有具隔绝作用力传导的呈环状的中垫片24,并令设置于其后方传动齿盘25的齿部252凸伸其外以与粉末小齿轮23相互啮合,于传动齿盘25的另一端凸设枢销251,容置于固定齿圈26内并与其齿部261啮合的塑胶小齿轮27枢设于传动齿盘25的枢销251上;于电机板28与塑胶小齿轮27间设置电机板垫片281,避免塑胶小齿轮27与电机板28直接接触,以防止摩擦产生机件故障或损坏;电机板28两侧分别设有卡扣件282;另于内壳体10的后端缘两侧设有与电机板28卡扣件282相对应并卡扣的扣孔101,藉以将电机板28卡扣定位于内壳体10上不致脱落;电机齿轮29设置于电机板28后方,藉由电机齿轮29将电机的动力传送至前端,以行钻孔的机能。如上所述,本技术可避免传动时产生应力破坏的缺失及缩小内齿轮22的尺寸,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成本支出,并藉中垫片24阻隔前端所产生的作用力,令应力分布无法传至后端;以使电机板281以扣合的方式与内壳体10固结定位,进而加快其组装速度,提升生产效能。权利要求1.一种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它包括扭力调整结构及扭力输出结构;扭力调整结构包括扭力调整单元及内壳体;扭力输出结构包括主轴、内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的粉末小齿轮、两端分别设有与传粉末小齿轮啮合齿部及枢销的传动齿盘、与内壳体结合的电机板及传送动力的电机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齿轮后方设有具隔绝作用力传导的中垫片;传动齿盘的枢销上枢设塑胶小齿轮及设有与塑胶齿轮啮合齿部的固定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轴的一侧套设套环及主轴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垫片呈环状;并令传动齿盘凸伸于其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板两侧分别设有卡扣件;内壳体的后端缘两侧设有与电机板卡扣件相对应并卡扣的扣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的电动钻扭力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体的后端缘两侧设有与电机板卡扣件相对应并卡扣的扣孔。专利摘要一种具设置中垫片扭力输出结构避免机件破坏毁损、体积小、成本低、组装快的电动钻扭力头。为提供一种的钻孔设备部件,提出本技术,它包括扭力调整结构及扭力输出结构;扭力调整结构包括扭力调整单元及内壳体;扭力输出结构包括主轴、内齿轮、与内齿轮啮合的粉末小齿轮、两端分别设有与传粉末小齿轮啮合齿部及枢销的传动齿盘、与内壳体结合的电机板及传送动力的电机齿轮;内齿轮后方设有具隔绝作用力传导的中垫片;传动齿盘的枢销上枢设塑胶小齿轮及设有与塑胶齿轮啮合齿部的固定齿圈。文档编号B23Q3/12GK2514968SQ01275260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4日专利技术者蔡逢春 申请人:蔡逢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逢春,
申请(专利权)人:蔡逢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