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对凸轮驱动往复运动定位机构的改进。解决在现有设备中因采用凸轮机构而产生滑动摩擦引起凸轮磨损、造成精度丢失从而引起振动等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曲柄连杆滑块机构代替凸轮滑块机构,消除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振动,降低了噪音,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其特点是偏心轴组件对摆杆组件的驱动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铰链的采用使承载接口基座与摆杆组件的连接由固定方式变为铰接方式。(*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对凸轮驱动往复运动定位机构的改进。目前,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由于加工过程及实时在线检测的需要,小位移往复定位运动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在现有设备中,该运动由凸轮机构实现,由于摩擦的存在,凸轮易磨损,在生产线上连续工作状态下,时间久了易造成精度丢失,从而引起振动。该机构的原理组成如图1、图2所示。包括承载接口基座1、导轴2、支撑基体3、直线轴承4、螺钉5、6、7、轴承端盖8、轴承9、主轴10、顶丝11、连接杆上部12、凸轮13、键14、连接杆下部15及螺钉1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凸轮易磨损及引起振动的问题,将提供一种抗磨损、抗振动的通用往复定位机构。本技术详细内容包括承载接口基座1、导轴2、支撑基体3、直线轴承4、螺钉5、6、7、轴承端盖8、轴承9、主轴10、顶丝11、摆杆上部12、偏心轴套13、键14、圆螺母15、轴承16、摆杆下部17、小轴18、轴承19、隔圈20、轴套21、小轴端盖22、铰链座23及螺钉24、25,如图3、图4所示支撑基体3通过轴承9对主轴10实现两端支撑,轴承端盖8通过螺钉7与支撑基体3连接紧固,偏心轴套13通过键14及顶丝11实现与主轴10的连接,轴承16通过圆螺母15与偏心轴套13紧固,摆杆上部12通过螺钉5与摆杆下部17紧固,轴承16与摆杆组件配合,铰链座23通过螺钉24与摆杆下部17紧固,承载接口基座1通过小轴18、轴承19、隔圈20及轴套21与铰链座23实现铰接,小轴端盖22通过螺钉25与承载接口基座1紧固,实现对小轴的限位,导轴2通过过盈配合与承载接口基座1连接,对载荷往复运动导向,导轴2与直线轴承4滑动配合,直线轴承4通过螺钉6与支撑基体3紧固。偏心轴组件包括有偏心轴套13、键14、顶丝11、主轴10及圆螺母15。摆杆组件包括摆杆上部12和摆杆下部17,摆杆组件与轴承16的配合面为组合加工。铰链包括有小轴18、轴承19、隔圈20、轴套21、铰链座23,实现承载接口基座1与摆杆组件的铰接。直线轴承组件包括有导轴2及直线轴承4,实现对载荷往复直线运动的导向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作为驱动源的电机通过联轴节带动主轴绕轴线回转,主轴通过键带动偏心轴套及轴承转动,偏心轴套的回转由于偏心将带动摆杆组件做上下往复运动及摆动。摆杆组件的摆动将通过铰链来化解,摆杆组件的上下往复运动将通过承载接口基座由直线轴承组件导向带动载荷作直线往复运动。在上下极限点位由位置检测元件对载荷进行定位。若对载荷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本专利技术对电机的回转精度要求并不高。本技术的积极效果由于采用由偏心轴组件、摆杆组件及铰链组件组成的曲柄连杆滑块机构代替凸轮滑块机构,其特点是偏心轴组件(偏心轴套13、键14、圆螺母15、轴承16)对摆杆组件(摆杆上部12、摆杆下部17)的驱动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铰链组件(小轴18、轴承19、隔圈20、轴套21、铰链座23)使承载接口基座与摆杆组件的连接由固定方式变为铰接方式,提供了一种抗磨损、消除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振动,降低了噪音,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的通用往复定位机构。 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技术凸轮机构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本技术最佳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有承载接口基座1、导轴2、支撑基体3、直线轴承4、螺钉5、6、7、轴承端盖8、轴承9、主轴10、顶丝11、摆杆上部12、偏心轴套13、键14、圆螺母15、轴承16、摆杆下部17、小轴18、轴承19、隔圈20、轴套21、小轴端盖22、铰链座23及螺钉24、25。承载接口基座1采用45#钢。导轴2材料采用为GC,15。支撑基体3采用材料ZL24(S)铸造。直线轴承4型号选为LMEF12LUU。轴承端盖8材料为Q235并通过M3×10螺钉与支撑基体3紧固。支撑主轴10的轴承9选用1000098轴承。主轴10采用45#钢。顶丝11采用M4×10螺钉。偏心轴套13通过键14(其尺寸为3×10)与主轴10连接并由M4×10顶丝11固定。轴承16选用1000803轴承,紧固轴承的圆螺母15为45#钢。摆杆上部12及摆杆下部17采用45#钢并组合加工。铰链座23采用45#钢,由螺钉M3×12与摆杆组件(12,17)紧固。小轴18采用45#钢,小轴端盖22采用Q235材料,由螺钉M3×12与承载接口基座1紧固,轴承19选用1000088轴承,隔圈20及轴套21材料为45#钢。偏心轴套13的最佳偏心值S为1mm。权利要求1.一种通用往复定位机构,包括有承载接口基座1、导轴2、支撑基体3、直线轴承4、螺钉5、6、7、轴承端盖8、轴承9、主轴10、顶丝11、键14,支撑基体3通过轴承9对主轴10实现两端支撑,轴承端盖8通过螺钉7与支撑基体3连接紧固,导轴2通过过盈配合与承载接口基座1连接,导轴2与直线轴承4滑动配合,直线轴承4通过螺钉6与支撑基体3紧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杆上部12、偏心轴套13、圆螺母15、轴承16、摆杆下部17、小轴18、轴承19、隔圈20、轴套21、小轴端盖22、铰链座23及螺钉24、25,偏心轴套13通过键14及顶丝11实现与主轴10的连接,轴承16通过圆螺母15与偏心轴套13紧固,摆杆上部12通过螺钉5与摆杆下部17紧固,轴承16与摆杆组件配合,铰链座23通过螺钉24与摆杆下部17紧固,承载接口基座1通过小轴18、轴承19、隔圈20及轴套21与铰链座23实现铰接,小轴端盖22通过螺钉25与承载接口基座1紧固,实现对小轴的限位。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对凸轮驱动往复运动定位机构的改进。解决在现有设备中因采用凸轮机构而产生滑动摩擦引起凸轮磨损、造成精度丢失从而引起振动等缺陷。本技术采用曲柄连杆滑块机构代替凸轮滑块机构,消除了滑动摩擦,减小了振动,降低了噪音,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其特点是偏心轴组件对摆杆组件的驱动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铰链的采用使承载接口基座与摆杆组件的连接由固定方式变为铰接方式。文档编号B23Q7/00GK2477317SQ01222010公开日2002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张景旭, 徐丽萍, 田兴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往复定位机构,包括有:承载接口基座1、导轴2、支撑基体3、直线轴承4、螺钉5、6、7、轴承端盖8、轴承9、主轴10、顶丝11、键14,支撑基体3通过轴承9对主轴10实现两端支撑,轴承端盖8通过螺钉7与支撑基体3连接紧固,导轴2通过过盈配合与承载接口基座1连接,导轴2与直线轴承4滑动配合,直线轴承4通过螺钉6与支撑基体3紧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杆上部12、偏心轴套13、圆螺母15、轴承16、摆杆下部17、小轴18、轴承19、隔圈20、轴套21、小轴端盖22、铰链座23及螺钉24、25,偏心轴套13通过键14及顶丝11实现与主轴10的连接,轴承16通过圆螺母15与偏心轴套13紧固,摆杆上部12通过螺钉5与摆杆下部17紧固,轴承16与摆杆组件配合,铰链座23通过螺钉24与摆杆下部17紧固,承载接口基座1通过小轴18、轴承19、隔圈20及轴套21与铰链座23实现铰接,小轴端盖22通过螺钉25与承载接口基座1紧固,实现对小轴的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旭,徐丽萍,田兴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