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机械制造自动化及数控机床领域,特别涉及多坐标数控机床的加工主轴驱动部分结构设计。多坐标加工机床在生产加工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加工主轴驱动部分由于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加工质量问题,对该机构的合理创新设计则提出较高要求。就目前而言,主轴摆动机构因多坐标数控机床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现在的多坐标数控加工机床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传统的C型串联结构,一类是最新出现的Stewart型多杆并联结构,另一类是串并联混合结构。对于串联结构而言,其主轴单元的摆动机构多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齿轮(或蜗轮蜗杆、带传动)传动,位置传感反馈的方案,两个旋转(A轴、B轴)运动机构串联。这就带来一些无法克服的弱点由于摆动机构的总质量比较大,再加上传动环节的弹性变形和导轨中的摩擦阻力较大,使机床难以获得高的进给速度和加速度,不能满足现代高速高效加工的要求;由于串联开链结构组成环节多、结构复杂,并且存在悬臂部件和环节间的联接间隙,难以保证高的总体刚度,不容易获得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对于并联结构而言,其多坐标加工运动都是通过多驱动轴(二力杆)同时作用的结果,消除了串联结构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坐标数控机床主轴摆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上下两个空间的支撑外壳,其上部空间构成气动随动平衡装置的外壳体,下部空间内安装有主轴加工机构,其外壁固定有两个对称安装的旋转直线电机,该外壳的上部设有用于连接加工机床主体的安装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毛德柱,陶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