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将含水率为70-97%的污泥注入反应釜内;向反应釜内注入1.0-1.59MPa的饱和蒸汽,当污泥的温度达到150~180℃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并保持0~30分钟后获得热水解后的泥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水解处理方法可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水解处理方法适用于多种含水率的污泥,且无需在反应前对污泥进行任何预处理;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1.6MPa以下的饱和蒸汽对污泥进行加热,因此可采用低压构造的热水解反应装置作为反应器,有效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相应的维护成本及操作人员成本也下降;热水解处理温度较低,因而可显著降低将污泥加热到一定处理温度所需要的时间,进而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并涉及一种污泥的处理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脱水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其不仅含丰富的水分、有机物和微生物,而且含有重金属等多种可导致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因此污泥的不当处理很有可能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目前已陆续研发出一些污泥处理方法和装置,以期望降低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并通过污泥处理对其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其中,对污泥进行热水解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污泥处理手段。现有的污泥热水解处理均采用高压饱和蒸汽加热污泥,并通常在高于190°C的高温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保温水解反应。由于处理过程中反应器内长时间为高压高热环境,这种处理方法要求使用成本较高的高压设备,而且能耗极高。另一方面,加热污泥、保温处理和高压设备泄压均耗用较长时间,导致整个污泥热水解处理的耗时长、效率较低,而且造成整个处理过程的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泥热水解处理方法的能耗大、设备要求严格且处理效率低而导致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耗小、处理效率高且采用成本低的低压设备即可实现的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提供一种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将含水率为70-97%的污泥注入反应釜内;S2:向反应釜内注入1.0-1.59MPa的饱和蒸汽,当污泥的温度达到150 180°C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并保持0 30分钟后获得热水解后的泥浆。在热力和压力的作用下,污泥中有机高分子结构、胶状体等固相物质的持水结构被破坏,使污泥由初始的粘稠固态转化为流动性极强的泥浆。另外,高温热水解处理可彻底杀灭污泥中的细菌和病原体,实现污泥的无害化。经热水解处理后,污泥的持水结构被破坏,污泥中的结合水被释放出来,脱水性能大为改善,为后续脱水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污泥所含的微生物解体,微生物细胞的有机质充分释放出来并进一步水解,污泥中固体有机物的溶解和水解使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大为改善,为后续的厌氧消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I中向反应釜内注入污泥的含水率为70 89%。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 在所述步骤SI中向反应釜内注入污泥的含水率为80 85%。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向反应釜内注入1.2 1.4Mpa的饱和蒸汽。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污泥的温度达到155 175°C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并保持5 25分钟。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污泥的温度达到160 170°C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并保持10 20分钟。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污泥的温度为所述反应釜内低温区的温度。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所述反应釜内部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注入所述污泥后启动所述搅拌装置搅拌污泥。搅拌操作可促进污泥与饱和蒸汽的充分接触,使得处理过程中热传质更快、污泥的热水解反应更完全。另外说明的是,虽然此处以及后续实施例中均在注入污泥后启动搅拌装置,但搅拌装置的使用控制并不受限于此方式。换言之,还可在注入污泥的过程中或在开始注入饱和蒸汽后启动搅拌装置。在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排汽泄压并排出所述泥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在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中的应用。这一类型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和/或食品加工厂废渣等。实施本专利技术可获得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热水解处理方法适用于多种含水率的污泥,且无需在热水解 反应前对污泥进行任何预处理;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1.6MPa以下的饱和蒸汽对污泥进行加热,因此可采用低压构造的热水解反应装置作为反应器,有效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相应的维护成本及操作人员成本也下降;热水解处理温度较低,因而可显著降低将污泥加热到一定处理温度所需要的时间,进而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同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后的保持时间也较现有技术缩短,因此,总处理时间大大缩短,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设备投资大幅降低,相应的维护成本也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1.0-1.59MPa的饱和蒸汽对含水率为70-97 %的污泥进行热水解处理,当污泥温度达到150-180°C后,在停止注入饱和蒸汽的情况下保持0-30分钟可使初始的粘稠状污泥转化为流动性强、便于脱水处理的泥浆。上述对待处理污泥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污泥与饱和蒸汽(可称为加热源)的直接接触、以及污泥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加热。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目前用作污泥热水解处理的反应釜主要从其顶部注入饱和蒸汽,少数反应釜同时从其顶部和底部注入饱和蒸汽。由于热水解处理前的污泥呈粘稠状、热交换过程缓慢,且反应器内不同区域的污泥距离加热源的位置不等,加热过程中反应釜内不同位置的污泥温度并不相同。在运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热水解处理方法时,首先在反应器内部纵向取点,将反应釜按纵向三等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即靠近顶部的1/3为上部,靠近底部的1/3为下部,中间的1/3为中部。当饱和蒸汽从上部注入时,下部为低温区;当从上部和下部同时注入饱和蒸汽时,中部为低温区。换言之,本文所用的表达“低温区”意指在反应釜内距离加热源较远、且因此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相对较低的污泥所在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测定低温区内污泥的温度,并以此温度值为标准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注入饱和蒸汽。在低温区测定污泥温度的优点在于:可确保反应器的所有待处理污泥均达到进行有效热水解处理的必需温度,有助于后续保持过程中污泥的充分水解;同时缩短处理时间、降低能耗且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优选使用卧式构造和低压构造的反应釜。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反应釜的设备成本低,且与该类型的反应器配合使用的其他装置(例如锅炉、进料阀、卸料阀及相应的管道等)均可采用低压型装置。另一方面,相比采用立式构造的反应釜,卧式构造的反应釜受热面积更大,传热更为均匀,使用同等压力的饱和蒸汽时热传质速度更快且更均匀,因而使整个待处理污泥加热到一定处理温度所需的时间可大为缩短。以下的具体实施例也均结合卧式反应釜(在实施例中简称为反应釜)展开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使用这一构造的反应装置,任何采用其他构造的反应釜的变形和等同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实施例1:将含水率为90-97%的污泥注入反应釜,关闭反应釜进料口,并启动反应釜内的搅拌装置,匀速搅拌其内注入的 污泥;从反应釜上部向其内注入1.1-1.2MPa的饱和蒸汽,对反应釜内的污泥进行加热;检测反应釜下部污泥的实时温度,当污泥温度达到180°C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并保持25-30分钟;随后打开泄压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低压热水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将含水率为70?97%的污泥注入反应釜内;S2:向反应釜内注入1.0?1.59MPa的饱和蒸汽,当污泥的温度达到150~180℃时,停止注入饱和蒸汽并保持0~30分钟后获得热水解后的泥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彤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