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具有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以及螺纹加压装置。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一端为夹持部,而另一端为握持部,握持部一端具有内螺纹部。螺纹加压装置具有外螺纹部。其中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内螺纹部(2)和螺纹加压装置外螺纹部(9)相结合,将矫形棒压入椎弓根螺钉中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因椎弓根螺钉型号不同而需要更换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缺陷,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上具有U型大开口,穿棒位置容易找到,便于医生穿棒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用于脊柱后路微创手术。
技术介绍
在脊柱后路微创手术中,通过椎弓根螺钉和矫形棒的配合作用使脊柱复位,通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将椎弓根螺钉安装在脊柱相应位置上,再将矫形棒插入到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中,通过内锁钉将矫形棒固定在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中,由于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尺寸有限,在微创手术中要求医生能准确地将矫形棒直接插入到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中,对医生的要求很高,而且操作困难。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部分专利上披露了在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上开设一个开口的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例如美国专利US2011/0040328A1就披露了一种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附图17为美国专利US2011/0040328A1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示意图,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夹持部设置有内螺纹17,内螺纹17与内锁钉16的外螺纹相匹配,依靠推压装置8转动内锁钉16在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内螺纹17引导下,将矫形棒11放置在椎弓根螺钉19中。椎弓根螺钉19顶部具有U形槽20,该U形槽20与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U形开口相匹配。其中,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夹持椎弓根螺钉19后,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内螺纹17与椎弓根螺钉19的内螺纹18形成一个连续的螺纹集,以便于内锁钉16顺利将矫形棒11压入椎弓根螺钉19的U形槽20中。该技术的主要缺陷在于矫形棒11的推压是依靠内锁钉16的外螺纹与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内螺纹17引导推压,因此该技术必须要求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内螺纹17位于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夹持部,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内螺纹17与椎弓根螺钉19的内螺纹18形成一个连续的螺纹集,一种椎弓根螺钉必须配合一种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使用,使得通用性差,并且如果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内螺纹17太长,则安装矫形棒11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内螺纹17太短,则留给矫形棒11穿入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U形开口的可手术空间就会变得太小。基于上述客观事实,一种在手术中通用性好、便于操作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手术中便于操作的、通用性良好的脊椎矫形棒放M-LJ \J—f- M-LJ直装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以及螺纹加压装置。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一端为夹持部,另一端为握持部,夹持部向握持部方向延伸一个U形大开口,用以穿过矫形棒,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具有内螺纹部;螺纹加压装置具有外螺纹部;其中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内螺纹部和螺纹加压装置的外螺纹部互相配合,将矫形棒压入椎弓根螺钉中锁定。根据上述构思,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U形大开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开口尺寸。根据上述构思,内螺纹部和所述的外螺纹部的长度这样设计,即在螺纹加压装置的外螺纹部与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内螺纹部刚配合时,连接在螺纹加压装置下端的内锁钉邻接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U形大开口的上端,螺纹加压装置的外螺纹部刚刚脱离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内螺纹部时,内锁钉距离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的螺纹还有一段距离。根据上述构思,该一段距离为1mm。根据上述构思,U形大开口底部远离所述的夹持部的方向上设置延长槽。根据上述构思,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内螺纹部位于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握持部端。根据上述构思,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为单线螺纹或多线螺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螺纹套筒以及螺纹加压装置;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一端为夹持部,而另一端为握持部,夹持部向握持部方向延伸一个U形大开口,用以穿过矫形棒,握持部上端具有与螺纹套筒锁合的安装部;螺纹套筒一端具有与握持部锁合的结合部,螺纹套筒内部具有内螺纹部;螺纹加压装置具有外螺纹部;其中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与螺纹套筒以可拆卸方式锁合安装,螺纹加压装置的外螺纹部与螺纹套筒的内螺纹部互相配合,将矫形棒压入椎弓根螺钉中锁定。 根据上述构思,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U形大开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开口尺寸。根据上述构思,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的长度这样设计,即在螺纹加压装置的外螺纹部与螺纹套筒的内螺纹部刚配合时,连接在螺纹加压装置下端的内锁钉邻接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U形大开口的上端,螺纹加压装置的外螺纹部刚刚脱离螺纹套筒的内螺纹部时,内锁钉距离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的螺纹还有一段距离。根据上述构思,该一段距离为1mm。根据上述构思,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与螺纹套筒为可拆卸方式连接。根据上述构思,U形大开口底部远离夹持部的方向上设置延长槽。根据上述构思,内螺纹部和外螺纹部为单线螺纹或多线螺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I)本专利技术中在螺纹加压装置上设置外螺纹部,和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或者螺纹套筒的内螺纹部相配合来将矫形棒压入椎弓根螺钉的U形槽中,解决了因椎弓根螺钉型号不同而需要更换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缺陷,提高了手术器械的通用性;(2)穿棒位置在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U形大开口位置,穿棒位置比较容易找至IJ,对医生手术操作技能要求较低。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立体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正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另一结构的立体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另一结构的正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螺纹加压装置;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螺纹部刚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螺纹部刚脱离状态的结构示意7为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放置矫形棒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完成矫形棒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完成后的效果图;图1O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立体图;图1O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的正视图;图1l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另一结构的立体图;图1l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另一结构的正视图;图12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2b为本专利技术螺纹套筒的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螺纹部刚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螺纹部刚脱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完成矫形棒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现有技术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11 矫形棒2内螺纹部12 螺纹套筒3夹持部13 安装部4 U形大开口14 内螺纹部5延长槽15 结合部6握持部16 内锁钉7螺纹加压装置17 内螺纹8推压装置18 螺纹9外螺纹部19椎弓根螺钉10操作部20 U形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的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中对于各种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法和结构不在进行详述,本专利技术中与现有技术结构的结构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包括有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 (如图1a至2b所示)以及螺纹加压装置7 (如图3所示)。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I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椎矫形棒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1)以及螺纹加压装置(7);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1)的一端为夹持部(3),另一端为握持部(6),所述的夹持部(3)向握持部(6)方向延伸一个U形大开口(4),用以穿过矫形棒(11),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1)具有内螺纹部(2);所述的螺纹加压装置(7)具有外螺纹部(9);其中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夹持装置(1)的所述内螺纹部(2)和所述的螺纹加压装置(7)的所述外螺纹部(9)互相配合,将所述的矫形棒(11)压入椎弓根螺钉(19)中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郑诚功,张勋,赵富强,闫寒冰,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