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蚯蚓床,蚯蚓接种,管理,收获成蚓。蚯蚓床之间设排水沟,蚓床两侧设人行通道。蚯蚓床横截面设计成梯形,并铺设的输水管道,保证了蚯蚓湿润的生长环境,也使蚯蚓床上部环境比下部环境湿润柔软,实现成蚓和幼蚓的自动分离,避免后期繁杂的分离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成蚓和幼蚓分开生长,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种群竞争,成蚓个体大、色泽鲜艳,产卵率高,优质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提高蚯蚓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养殖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蚯蚓体中70%都是蛋白质,是优质高蛋白来源。蚯蚓体内还含有多种具有抗菌作用的酶,可研制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有机肥等,其产品附加值高,绿色环保。蚯蚓还能研发多种保健食品和动物蛋白饲料,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因此,蚯蚓是一种成本低、高效安全可靠的动物蛋白。而且其中液体提取的多肽,有促生长和抗菌的功效。当前养殖蚯蚓,一般是将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以及稻草、麦杆等为饲料平铺在土地上或堆怄发酵来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动物粪便使用量大,但出蚓少,蚯蚓的死亡率高。养殖后提取的成蚓个体小,体表色泽不够鲜艳,其中含有的优质蛋白率低,而且传统的养殖方法收获的蚯蚓往往大小都混合在一起,后期分离比较麻烦,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产量高、质量优质、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蚯蚓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蚯蚓床: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远离市区的空旷地段用牛粪或猪粪制备蚯蚓床,所述蚯蚓床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垅,所述蚯蚓床高1-1.5m,长40-60m,梯形截面上底宽l_2m、下底宽1.5-3.5m,相邻的蚯蚓床之间距离3_5m,蚯蚓床上方架设遮阳棚,在蚯蚓床顶部铺设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上开设有喷水孔; 2)蚯蚓接种:将蚓种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种投放量为0.3-0.8kg/ m%喷水孔定期喷水,保持蚯蚓床湿度为60%-80% ; 3)管理:定期检视,注意蚯蚓生长、繁殖及产卵,夜间灯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 4)收获成蚓:经过30-40天的饲养,蚯蚓长成,在蚓床顶部铺设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粪或猪粪将蚓床还原为原来的梯形长条垅。所述相邻蚯蚓床之间可设有宽0.5-lm的排水沟,蚓床两侧设有宽l_2m人行通道。所述喷水孔均匀分布在输水管道两侧表面,且任意相邻喷水孔之间距离0.2_0.3m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蚯蚓床横截面设计成梯形,及蚓床上铺设的输水管道,既保证了蚯蚓湿润的生长环境,也使蚯蚓床上部环境比下部环境湿润柔软,当蚓种投放到蚓床中部时,蚓种在蚓床中部生长并繁殖,繁殖后的成蚓在自身生活习性的驱动下向蚓床下部移动,而繁殖产生的幼蚓则在生活习性的驱动下向蚓床上部移动,由此实现成蚓和幼蚓的自动分离,避免后期繁杂的分离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成蚓和幼蚓分开生长,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种群竞争,成蚓个体大、色泽鲜艳,产卵率高,优质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提高蚯蚓的产量和质量。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远离市区的空旷地段用牛粪或猪粪制备蚯虫引床,艇蝴床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塊,高Im,长40m,梯形截面上底宽lm、下底宽1.5m,相邻的蚯蚓床之间距离3m,相邻蚯蚓床之间可设有宽0.5m的排水沟,蚓床两侧设宽为Im的人行通道,然后在蚯蚓床上方架设遮阳棚,蚯蚓床顶部中央铺设输水管道,在输水管道上开设喷水孔,喷水孔均匀分布在输水管道两侧表面,喷水孔两两之间距离0.2m ;将蚓种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种投放量为0.3/ m2,喷水孔定期喷水,保持蚯蚓床湿度为60% ;定期检视,注意蚯蚓生长、繁殖及产卵,夜间灯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经过30天的饲养,蚯蚓长成,在蚓床顶部铺设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粪或猪粪将蚓床还原为原来的梯形长条垅,由此养殖方法生产的蚯蚓,产量比传统养殖方法提高50%-60%,员工工作效率提高I倍多。实施例2: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远离市区的空旷地段用牛粪或猪粪制备虫丘蝴床,艇蝴床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塊,高1.3m,长50m,梯形截面上底宽1.5m、下底宽2m,相邻的蚯蚓床之间距离4m,相邻蚯蚓床之间可设有宽0.7m的排水沟,蚓床两侧设宽为1.5m的人行通道,然后在蚯蚓床上方架设遮阳棚,蚯蚓床顶部中央铺设输水管道,在输水管道上开设喷水孔,喷水孔均匀分布在输水管道两侧表面,喷水孔两两之间距离0.25m ;将蚓种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种投放量为0.5/ Hf,喷水孔定期喷水,保持蚯蚓床湿度为70% ;定期检视,注意蚯蚓生长、繁殖及产卵,夜间灯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经过35天的饲养,蚯蚓长成,在蚓床顶部铺设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粪或猪粪将蚓床还原为原来的梯形长条垅,由此养殖方法生产的蚯蚓,产量比传统养殖方法提高50%-60%,员工工作效率提高I倍多。实施例3: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远离市区的空旷地段用牛粪或猪粪制备虫丘蝴床,艇蝴床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塊,高1.5m,长60m,梯形截面上底宽2m、下底宽3.5m,相邻的蚯蚓床之间距离5m,相邻蚯蚓床之间可设有宽1.0 m的排水沟,蚓床两侧设宽为2.0m的人行通道,然后在蚯蚓床上方架设遮阳棚,蚯蚓床顶部中央铺设输水管道,在输水管道上开设喷水孔,喷水孔均匀分布在输水管道两侧表面,喷水孔两两之间距离0.3m ;将蚓种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种投放量为0.8/Hf,喷水孔定期喷水,保持蚯蚓床湿度为80% ;定期检视,注意蚯蚓生长、繁殖及产卵,夜间灯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经过40天的饲养,蚯蚓长成,在蚓床顶部铺设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粪或猪粪将蚓床还原为原来的梯形长条垅,由此养殖方法生产的蚯蚓,产量比传统养殖方法提高50%-60%,员工工作效率提高I倍多。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 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蚯蚓床: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远离市区的空旷地段用牛粪或猪粪制备蚯蚓床,所述蚯蚓床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垅,所述蚯蚓床高1-1.5m,长40-60m,梯形截面上底宽l_2m、下底宽1.5-3.5m,相邻的蚯蚓床之间距离3_5m,蚯蚓床上方架设遮阳棚,在蚯蚓床顶部铺设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上开设有喷水孔; 2)蚯蚓接种:将蚓种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种投放量为0.3-0.8kg/ m%喷水孔定期喷水,保持蚯蚓床湿度为60%-80% ; 3)管理:定期检视,注意蚯蚓生长、繁殖及产卵,夜间灯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 4)收获成蚓:经过30-40天的饲养,蚯蚓长成,在蚓床顶部铺设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粪或猪粪将蚓床还原为原来的梯形长条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蚯蚓床之间可设有宽0.5-lm的排水沟,蚓床两侧设有宽l_2m人行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艇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均勻分布在输水管道两侧表面,且任意相 邻喷水孔之间距离0.2-0.3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蚯蚓床,蚯蚓接种,管理,收获成蚓。蚯蚓床之间设排水沟,蚓床两侧设人行通道。蚯蚓床横截面设计成梯形,并铺设的输水管道,保证了蚯蚓湿润的生长环境,也使蚯蚓床上部环境比下部环境湿润柔软,实现成蚓和幼蚓的自动分离,避免后期繁杂的分离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蚯蚓床:选择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通风、远离市区的空旷地段用牛粪或猪粪制备蚯蚓床,所述蚯蚓床是横截面为梯形的长条垅,所述蚯蚓床高1?1.5m,长40?60m,梯形截面上底宽1?2m、下底宽1.5?3.5m,相邻的蚯蚓床之间距离3?5m,蚯蚓床上方架设遮阳棚,在蚯蚓床顶部铺设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上开设有喷水孔;2)蚯蚓接种:将蚓种投放到蚯蚓床中部,蚓种投放量为0.3?0.8kg/㎡,喷水孔定期喷水,保持蚯蚓床湿度为60%?80%;3)管理:定期检视,注意蚯蚓生长、繁殖及产卵,夜间灯光照明,防止蚯蚓外逃;4)收获成蚓:经过30?40天的饲养,蚯蚓长成,在蚓床顶部铺设蚓布提取成蚓,出蚓后再用牛粪或猪粪将蚓床还原为原来的梯形长条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嘉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