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参培育苗池的清理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海参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由于其体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原因,海参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海参产业迅猛发展。而海参的人工育苗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工厂化人工育苗是海参苗种生产主要方式,占据苗种生产的80%以上。而保苗是整个海参人工繁育中的主要环节,海参幼体经过约一周的浮游生活后,变态为底栖生活,粘附于附着基,这时开始保苗生产过程。海参底栖幼体保苗生产从每年的6、7月开始,直至翌年的5月,将近一年时间。因此,保苗池水质量,决定着保苗生产的成败。特别在冬季,需要通过升温海水,为海参提供良好生长环境,这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生产成本。为了节约成本,冬季越冬期海参保苗池大多换水不及时,保苗池水体交换不畅。特别是近年来海参育苗、保苗培育的密度越来越高,又需要大量投喂饵料,且无法·及时换水,逐渐造成了保苗池底残饵、粪便大量累积,氨氮、硫化氢浓度大量升高,由此导致保苗池内水质下降,进而造成苗种抵抗力下降,病害频发,苗种出现大量死亡。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沙蚕净化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固体废弃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海参工厂化保苗培育池内铺设底质,底质为直径为0.1mm‑1.0mm的细砂,铺设厚度为10‑20cm,b、向底质中投放规格为1‑3cm/尾的沙蚕苗种,c、向培育池中接种复合微生物,所用的复合微生物为海水EM菌,菌体浓度为每毫升含有有益总菌数≥10亿,接种密度为5ppm,d、每隔1‑3周对培育池内的水体进行氨氮浓度的测定,如氨氮浓度大于0.1mg/L,则向培育池中采用水舀全池均匀泼洒的方式进行复合微生物接种,接种密度为3‑10ppm,e、每月对培育池内池底细砂内间隙水氨氮浓度进行测定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佐,周一兵,刘海映,张丽霞,张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